成長故事
丹澤爾·華盛頓1954年12月28日出生于紐約州的弗農(nóng)山(Mount Vernon,New York),他的父親是一位牧師,母親是個美容師。到他14時,他父母親的關(guān)系開始惡化,丹澤爾和他的姐姐被送進了一所寄宿學校。家庭的影響使華盛頓從小就養(yǎng)成了一種靜默沉實的性格,他不像其他小孩一樣調(diào)皮愛胡鬧,而是喜愛看書,他在少年時就給人一種老成穩(wěn)重的感覺。1977年丹澤爾從富德漢姆(Fordham)大學畢業(yè)并獲得了新聞學學士學位,畢業(yè)后他就去了舊金山,并在那里獲得了美國音樂戲劇學院(ACT)的獎學金。他在美國國家戲劇學院學習了一年的表演,為他日后的成長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chǔ)。不久,丹澤爾便又回到了紐約。在大學期間就酷愛喜劇的他此時開始在各種電視劇中飾演角色。期間他曾參加了約瑟夫·佩珀(Joseph Pepper)導演的《莎士比亞》(Shakespeare)舞臺劇的演出,飾演了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理查三世。
演藝經(jīng)歷
關(guān)于出道
80年代后,丹澤爾·華盛頓開始轉(zhuǎn)向影視界方面發(fā)展,在1981年拍了個人第一部電影《黑人兒子》(Carbon Copy)。在這部影片中,丹澤爾擔綱主角,飾演一位白人富翁的私生子。但剛踏入影視圈的他,并沒有因為這部處女秀而出名走紅。后來他還相繼在《一個士兵的故事》(A Soldier’s Story)等影片中飾演角色,但都是些普通黑人角色。由于他演得認真,終于引起了一些導演的注意。
嶄露頭角
1987年,丹澤爾·華盛頓參加了影片《為自由而吶喊》的拍攝,終于在影壇上嶄露頭角。這部以南非為背景的政治電影,導演是曾執(zhí)導過奧斯卡獲獎影片《甘地傳》的理查德·阿滕伯勒(Richard Attenborough),丹澤爾在該片中飾演一位溫和善良的南非黑人民權(quán)領(lǐng)袖斯蒂芬·畢柯,由于在該片中他富有激情的表演,丹澤爾·華盛頓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提名。接著他相繼參加了《為了女王,為了國家》(For Queen and Country)等幾部影片的拍攝。1989年,丹澤爾·華盛頓參加了愛德華·茲維克(Edward Zwick)執(zhí)導的史詩片《光榮》的拍攝,終于一炮走紅。這是一部敘述南北戰(zhàn)爭期間一支美國黑人軍隊浴血奮戰(zhàn)的歷史影片。片中他飾演了一個不堪忍受奴隸主折磨,憤而參加南北戰(zhàn)爭的黑奴士兵特里普。丹澤爾·華盛頓將特里普的倔強個性,逃亡途中的磨難,戰(zhàn)斗中的英勇頑強表演得淋漓盡致。憑著在此片中的令人難忘的表演,丹澤爾·華盛頓戰(zhàn)勝了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肖恩·康納利(Sean Connery)及杰克·尼克爾森(Jack Nicholson)等大腕級競爭對手,贏得了第62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獲此殊榮的第一位黑人演員。
大膽嘗試
獲獎以后,華盛頓開始大膽地嘗試各類風格的影片。1992年,他主演了斯派克·李(Spike Lee)執(zhí)導的政治題材影片《馬爾科姆-X》,丹澤爾·華盛頓飾演的黑人政治家馬爾科姆,從流氓團伙的小混混成長成為宗教領(lǐng)袖,他以各民族融合為信仰,如殉難者一般堅忍負重,最終被激進分子暗殺。丹澤爾用富有感染力的激情表演再現(xiàn)了馬爾科姆傳奇的一生,電影上映后在民眾中掀起了一陣馬爾科姆熱潮,令年輕人紛紛效仿。而且,到現(xiàn)在為止還有人評論那可能是丹澤爾·華盛頓最杰出的一次表演,也正是他在這部影片中的精彩演出使他第一次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提名。1993年,丹澤爾·華盛頓與朱麗婭·羅伯茨(Julia Roberts)共同主演了艾倫·J·帕庫拉(Alan J. Pakula)執(zhí)導的純商業(yè)娛樂影片《塘鵝暗殺令》(The Pelican Brief),開始嘗試動作片。在這部動作片中,他飾演一個鍥而不舍的報社記者。1993年,他拍攝了時事影片《費城故事》(Philadelphia),與湯姆·漢克斯(Tom Hanks)聯(lián)手演繹了艾滋病這一深刻的社會問題,在片中他飾演了一個憎惡同性戀的律師。1995年,丹澤爾·華盛頓主演了布雷特·倫納德(Brett Leonard)執(zhí)導的《時空悍將》(Virtuosity),這是一部他難得主演的驚險科幻片。
1996年,丹澤爾·華盛頓與梅格·瑞恩(Meg Ryan)合作,拍攝了軍事題材影片《生死豪情》(Courage Under Fire)。在這部以海灣戰(zhàn)爭為背景的影片,丹澤爾·華盛頓飾演一位美軍軍官,負責調(diào)查女軍官是否的確是個英雄。1998年,丹澤爾·華盛頓又與愛德華·茲維克二度合作,與布魯斯·威利斯(Bruce Willis)合力上演了政治驚險片《紐約大爆炸》(The Siege),亦取得了相當?shù)某晒Α?999年,丹澤爾·華盛頓與安杰利娜·朱莉(Angelina Jolie)聯(lián)手主演了澳大利亞導演菲利普·諾伊斯(Phillip Noyce)的驚悚片《人骨拼圖》(The Bone Collector),片中他飾演一名癱瘓的罪證專家,靠著他的冷靜與機智,破獲了一樁連環(huán)謀殺案,此片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
與此同時,丹澤爾-華盛頓還主演了多部傳記影片。1999年,丹澤爾·華盛頓主演了名導諾曼·杰維森(Norman Jewison)執(zhí)導的傳記片《颶風》,在片中飾演前世界重量級拳王“颶風”,他因為一樁冤案而被判終生監(jiān)禁,在幾名年輕人的幫助下,經(jīng)過不懈努力,他終于重獲自由。為了這部片子他花了兩年時間準備,包括苦練拳擊,力求練得拳擊手的健美體形。丹澤爾·華盛頓也因在這部影片中精彩演出而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提名,只是再次遺憾地與小金像擦肩而過。2000年,丹澤爾拍攝了關(guān)于黑人教練赫爾曼·布恩的傳記影片《沖鋒陷陣》(Remember The Titans),這也是一部改編自弗吉尼亞州某黑白混合高中足球隊的真實故事。
進入新千年,丹澤爾·華盛頓先后推出了二部力作:《訓練日》和《約翰-Q》。2001年,安圖因·浮夸(Antoine Fuqua)執(zhí)導的《訓練日》是一部表現(xiàn)英勇精神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影片,丹澤爾·華盛頓在這部影片中飾演秘密警察阿洛佐·哈里斯,一個工作了13年的緝毒老警官,他的行事方法是徘徊在法律邊緣,因此而飽受爭議。丹澤爾將這個角色人性中自我和瘋狂的一面細膩地演繹出來,猶如將陰暗的靈魂放在陽光下暴曬!队柧毴铡返玫降脑u價是“一如既往地令人震驚,丹澤爾就像老虎鉗一樣緊緊抓住每一場戲從不失手!贝似嫌澈,大獲好評,并打破了丹澤爾·華盛頓2090萬美元的票房開映紀錄。丹澤爾·華盛頓以這個腐敗警察的形象,先后贏得了第1屆美國電影學會(AFI)、波士頓影評人協(xié)會和洛杉磯影評人協(xié)會的最佳男主角獎,并使其眾望所歸的贏得了奧斯卡影帝的桂冠,成為繼西德尼·波埃特之后奧斯卡歷史上第二位黑人影帝。
2002年,在尼克·卡薩維蒂(Nick Cassavetes)執(zhí)導、眾星云集的《約翰-Q》里,丹澤爾·華盛頓主演了一個為兒發(fā)狂的父親。為了拯救瀕臨垂危的兒子,在得不到政府資助又無錢治病的情況下,他不得已劫持了一間急診室,脅逼醫(yī)生動手術(shù)。
在好萊塢的黑人影星中,也只有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能與他分庭抗禮。曾有人評論他說:他不是一個偉大的黑人,而是一個有著黑色皮膚的偉大的人。
2017年12月,丹澤爾·華盛頓憑借《羅曼先生,你好》 u200bu200bu200bu200b 獲得第75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主角提名、第24屆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2018年1月,獲第17屆美國退休人員協(xié)會電影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同月,憑借《羅曼先生,你好》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5月,憑借《送冰人來了》獲第72屆戲劇托尼獎話劇最佳男主角提名。7月20日,主演的電影《伸冤人2》在北美上映。
家庭情況
1983年丹澤爾·華盛頓與演員寶萊塔(Pauletta Washington)結(jié)婚,并育有四個孩子,分別是1984年出生的大兒子約翰-戴維、1987年出生的女兒卡蒂亞、1991出生的龍鳳胎奧利維亞和馬爾科姆,F(xiàn)實中的丹澤爾·華盛頓是個特別低調(diào)的人,甚至不愿讓人接近他的家庭成員。事實上,丹澤爾·華盛頓的家庭生活非常幸福。丹澤爾·華盛頓可以算是“新好男人”的范本。大部分時間,他都和妻兒生活在洛杉磯的豪華住宅中,定期去教堂做禱告,和家人去國外度假。丹澤爾·華盛頓熱心公益事業(yè),為教堂捐款,資助艾滋病患者收容所和兒童基金會。
主要作品
上映時間 | 劇名 | 扮演角色 | 導演 | 合作演員 |
2018 | 伸冤人2 | 安東尼·? | 佩德羅·帕斯卡、梅麗莎·里奧 | |
2016 | 藩籬 | Troy | 丹澤爾·華盛頓 | 維奧拉·戴維斯 / 麥凱爾泰·威廉遜 |
2016 | 豪勇七蛟龍 | —— | 安東尼·福奎阿 | 克里斯·帕拉特/伊桑·霍克 |
2014 | 伸冤人2 | ---- | 安東尼·? | 理查德·溫克 / 邁克爾·斯隆 |
2014 | 伸冤人 | Robert McCall | 安東尼·? | 科洛·格蕾斯·莫瑞茲/大衛(wèi)·哈伯/馬爾頓·索克斯 |
2014 | 恐怖黑手 | ---- | 大衛(wèi)·柯南伯格 | 湯姆·克魯斯 |
2013 | 雙龍出手 | Bobby | 巴塔薩·科馬庫 | 馬克·沃爾伯格/寶拉·巴頓/詹姆斯·麥斯登 |
2012 | 藏身之所 | Tobin Frost | 丹尼爾·伊斯皮諾薩 | 瑞安·雷諾茲/維拉·法梅加/布萊丹·格里森 |
2012 | 迫降航班 | Whip Whitaker | 羅伯特·澤米吉斯 | 約翰·古德曼/凱利·蕾莉/唐·錢德爾 |
2011 | 斯坦貝克的觀點 | Tom Redding | 布蘭登·坎普 | ---- |
2010 | 艾利之書 | Eli | 艾爾伯特·休斯 | 加里·奧德曼/米拉·庫妮絲/雷·史蒂文森 |
2010 | 危情時速 | Frank Barnes | 托尼·斯科特 | 克里斯·派恩/羅莎里奧·道森/伊桑·蘇普利 |
2009 | 地鐵驚魂 | Walter Garber | 托尼·斯科特 | 約翰·特拉沃爾塔/路易斯·古茲曼 |
2008 | 激情好萊塢 | Himself | Kyle Saylors | 柯瑞·愛德華茲/詹姆斯·卡維澤/小庫珀·古丁 |
2007 | 美國黑幫 | Frank Lucas | 雷德利·斯科特 | 羅素·克勞/切瓦特·埃加福特/喬什·布洛林 |
2007 | 偉大的辯論家 | Mel Tolson | 丹澤爾·華盛頓 | 福里斯特·惠特克/朱尼·斯莫利特/Jermaine Williams |
2006 | 時空線索 | Doug Carlin | 托尼·斯科特 | 寶拉·巴頓/詹姆斯·卡維澤/亞當·戈德堡 |
2004 | 怒火救援 | Creasy | 托尼·斯科特 | 米基·洛克/達科塔·范寧/馬克·安東尼 |
2004 | 諜網(wǎng)迷魂 | Ben Marco | 喬納森·戴米 | 梅麗爾·斯特里普/列維·施瑞博爾/強·沃特 |
2003 | 限時追捕 | Matthias Lee | 卡爾·弗蘭克林 | 桑娜·萊瑟/迪恩·凱恩/約翰·比靈斯列/伊娃·門德斯 |
2002 | 迫在眉睫 | John Quincy | 尼克·卡索維茨 | 羅伯特·杜瓦爾/安·海切/詹姆斯·伍茲 |
2002 | 沖出逆境 | Dr. Jerome | 丹澤爾·華盛頓 | 德瑞克·盧克/喬伊·布賴恩特/莎莉·理查德森 |
2001 | 訓練日 | Alonzo | 安東尼·? | 伊桑·霍克/斯科特·格林/湯姆·貝倫杰 |
2000 | 光輝歲月 | Coach Herman | 鮑茲·亞金 | 威爾·帕頓/Jemal L. Webb |
2000 | 迷惑 | Malcolm X | 斯派克·李 | 達蒙·威亞斯Savion Glover |
1999 | 神秘拼圖 | Lincoln Rhyme | 菲利普·諾伊斯 | 安吉麗娜·朱莉/奎恩·拉提法/邁克爾·魯克 |
1999 | 颶風 | Rubin ’Hurricane’ Carter | 諾曼·杰威森 | 維斯勒·里昂·夏農(nóng)/黛博拉·卡拉·安格/列維·施瑞博爾 |
1998 | 奪命感應(yīng) | Det. John Hobbes | 格里高利·霍布里特 | 杰森·喬治/約翰·古德曼 |
1998 | 緊急動員 | Anthony ’Hub’ Hubbard | 愛德華·茲威克 | 安妮特·貝寧/布魯斯·威利斯/托尼·夏爾赫布 |
1998 | 單挑 | Jake Shuttle | 斯派克·李 | 羅莎里奧·道森/希爾·哈勃/米拉·喬沃維奇 |
1996 | 生死豪情 | Lt. Colonel Nathaniel Serling | 愛德華·茲威克 | 梅格·瑞恩/邁克爾·莫里亞蒂/馬特·達蒙 |
1996 | 天使保鏢 | Dudley | 潘妮·馬歇爾 | 惠特尼·休斯頓/考特尼·萬斯/格里高利·海因斯 |
1995 | 紅潮風暴 | Lt. Commander Ron Hunter | 托尼·斯科特 | 吉恩·哈克曼/馬特·克拉文/維果·莫特森 |
1995 | 時空悍將 | Lt. Parker Barnes | Brett Leonard | 威廉·弗西斯/羅素·克勞 |
1995 | 藍魔鬼 | Easy Rawlins | 卡爾·弗蘭克林 | 湯姆·塞茲摩爾/詹妮弗·比爾斯/唐·錢德爾 |
1993 | 費城故事 | Joe Miller | 喬納森·戴米 | 湯姆·漢克斯/安東尼奧·班德拉斯/蘿伯塔·麥斯威爾 |
1993 | 鵝塘暗殺令 | Gray Grantham | 艾倫·J·帕庫拉 | 朱莉婭·羅伯茨/山姆·夏普德/約翰·赫德 |
1993 | 無事生非 | Don Pedro of Aragon | 肯尼思·布拉納 | 肯尼思·布拉納/艾瑪·湯普森 |
1992 | 馬爾科姆-X | Malcolm X | 斯派克·李 | 安吉拉·貝塞特 |
1991 | 密西西比馬薩拉 | Demetrius Williams | 米拉·奈爾 | Sarita Choudhury |
1991 | 天危絕網(wǎng) | Nick Styles | 拉塞爾·馬爾卡希 | 約翰·利特高 |
1990 | 沒有更好的布魯斯 | Bleek Gilliam | 斯派克·李 | 斯派克·李/韋斯利·斯奈普斯/吉安卡洛·埃斯珀西 |
1990 | 龍虎雙響炮 | Napoleon Stone | James D. Parriott | 特里薩·蘭德爾/鮑勃·霍斯金斯 |
1989 | 光榮 | Pvt. Trip | 愛德華·茲威克 | 馬修·布羅德里克/摩根·弗里曼/加利·艾爾維斯 |
1989 | 終極特警 | Xavier Quinn | Carl Schenkel | 詹姆斯·?怂 |
1988 | 為了女王,為了國家 | ---- | Martin Stellman | Dorian Healy |
1987 | 為自由吶喊 | Steve Biko | 理查德·阿滕伯勒 | 凱文·克萊恩 |
1986 | 叱咤風云 | Arnold Billing | 西德尼·呂美特 | 理查·基爾/朱莉·克里斯蒂/吉恩·哈克曼/凱特·卡普肖 |
1984 | 一個士兵的故事 | Pfc. Peterson | 諾曼·杰威森 | 小霍華德·E·羅林斯/阿道夫·愷撒 |
1984 | 殺人執(zhí)照 | Martin Sawyer | 裘德·泰勒 | James Farentino/Penny Fuller/唐·默里/米莉·佩金斯 |
1981 | 黑人兒子 | Roger Porter | Michael Schultz | 喬治·席格/蘇珊·圣瓊·詹姆斯 |
榮譽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2018 | 第90屆 最佳男主角 《羅曼先生,你好》(提名) |
2017 | 第89屆 最佳男主角 《藩籬》 (提名) |
2013 | 第85屆 最佳男主角 迫降航班 (提名) |
2002 | 第74屆 最佳男主角 訓練日 (獲獎) |
2000 | 第72屆 最佳男主角 颶風 (提名) |
1993 | 第65屆 最佳男主角 馬爾科姆-X (提名) |
1990 | 第62屆 最佳男配角 光榮 (獲獎) |
1988 | 第60屆 最佳男配角 為自由吶喊 (提名) |
金球獎 | |
2017-12-11 | 第75屆 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羅曼先生,你好》 u200bu200bu200bu200b (提名) |
2016-12-12 | 第74屆 最佳男主角(劇情類) 最佳導演(提名) |
2016 | 第73屆 終身成就獎 |
2013 | 第70屆 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迫降航班 (提名) |
2008 | 第65屆 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美國黑幫 (提名) |
2002 | 第59屆 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訓練日 (提名) |
2000 | 第57屆 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u200b颶風 (獲獎) |
1993 | 第50屆 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馬爾科姆-X (提名) |
1990 | 第47屆 最佳男配角 光榮 (獲獎) |
1988 | 第45屆 最佳男主角 為自由吶喊 (獲獎) |
艾美獎 | |
2001 | 第53屆 其他和技術(shù)類獎項 仲秋:戈登公園的生活與作品 (提名) |
1995 | 第47屆 其他和技術(shù)類獎項 追夢 (提名) |
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 | |
2000 | 第50屆 銀熊獎最佳男主角 颶風 (獲獎) |
1993 | 第43屆 銀熊獎最佳男主角 馬爾科姆-X (獲獎) |
圣丹斯電影節(jié) | |
1993 | 第9屆 獨立貢獻獎 (獲獎) |
MTV電影獎 | |
2013 | 第22屆 最驚人場面 迫降航班 (獲獎) |
2008 | 第17屆 最佳男演員 美國黑幫 (提名) |
2008 | 第17屆 最佳反派 美國黑幫 (提名) |
2002 | 第11屆 最佳電影臺詞 訓練日 (提名) |
2002 | 第11屆 最佳反派 訓練日 (獲獎) |
1996 | 第5屆 最佳男演員 紅潮風暴 (提名) |
1994 | 第3屆 最佳銀幕搭檔 費城故事 (提名) |
1994 | 第3屆 最性感男演員 塘鵝報告 (提名) |
1993 | 第2屆 最佳男演員 馬爾科姆-X (獲獎) |
美國人民選擇獎 | |
2008 | 第34屆 最受歡迎男影星 (提名) |
2007 | 第33屆 最受歡迎男影星 (提名) |
2005 | 第31屆 最受歡迎男影星 (提名) |
美國演員工會獎 | |
2017 | 第24屆 最佳男主角 (提名) |
美國退休人員協(xié)會電影獎 | |
2018 | 第17屆 最佳男主角(提名) |
戲劇托尼獎 | |
2018 | 第72屆 話劇最佳男主角《送冰人來了》(提名) |
社會評價
因為“帥得不像話”而涉足大銀幕的丹澤爾·華盛頓,注定代表了整整一代美國人的價值取向。論演技,丹澤爾·華盛頓無懈可擊,兩座奧斯卡獎杯(1989年的《榮耀》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2002年的《訓練日》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兩座柏林影帝獎杯(《馬爾科姆·X》和《颶風》),讓他在好萊塢黑人男星中的“一哥”地位不可撼動。2007年,是丹澤爾·華盛頓自我挑戰(zhàn)的一年。與同為奧斯卡影帝的拉塞爾·克羅合作出演的新片《美國黑幫》于去年12月上映,導演又是大名鼎鼎的雷德利·斯科特。該片講述的是上世紀70年代紐約哈林區(qū)毒販的故事,丹澤爾·華盛頓一下子就相中了片中反派“大毒梟”弗蘭克·盧卡斯的角色,身為首腦人物,他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通過在越戰(zhàn)中陣亡的美軍士兵的棺材向美國偷運海洛因。此外,華盛頓并沒有僅僅將目光停留在表演上,由他自導自演的《偉大的雄辯家》也在2007年上映。這一次,他考驗的不僅是演技,更是他作為一個電影圈摸爬滾打多年后的“電影工作者”實實在在的綜合實力。片中,他將與去年的黑人奧斯卡影帝福里斯特·惠特克合作。兩部電影,兩度與同為奧斯卡影帝的“實力派”演對手戲,丹澤爾·華盛頓的野心就寫在臉上。他不怕對決強敵,無論對方是什么膚色。因為在大多數(shù)人的心中,他才是好萊塢永遠的“一哥”,不管他是什么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