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信和 - 基本信息
姓名: 包信和任教專業(yè): 理學-化學類
性別: 男
所在院系: 化學系
包信和 - 本人簡介
包信和(XinheBao),男,漢族,1959生于江蘇省。理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現(xiàn)任中科院沈陽分院院長,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主任。復旦大學兼職教授。
包信和 - 研究領域
包信和長期從事表面化學、金屬催化材料以及多孔材料等相關的催化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fā)工作。工作重點集中在金屬催化劑的表面化學、納米催化理論,多孔材料的合成、表征,在催化中的應用研究和采用原位、動態(tài)方法觀察在反應過程中,金屬催化劑表面在時間和空間坐標下發(fā)生的結構自組合效應以及由此導致的非線性表面反應動力學特征等。在甲烷活化、合成氣催化轉化以及小分子選擇氧化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采用多種原位、動態(tài)表征手段以及密度泛函等理論計算方法,深入系統(tǒng)地研究了銀、銠等貴金屬納米粒子的控制制備、結構和性質表征以及在氧化氮催化氧化、合成氣催化選擇轉化和甲烷選擇氧化等反應中的應用;與Fritz—Haber研究所G. Ertl 教授和R. Schlogl 教授合作在多孔碳材料的合成、表征和催化特性等方面進行了認真探索;與他人合作在甲烷無氧芳構化原位核磁共振表征技術以及在多孔材料的結構表征和表面催化反應機理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
包信和 - 社會兼職
有:“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guī)劃”(973項目)天然氣、煤層氣優(yōu)化利用的催化基礎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德國馬普協(xié)會“納米催化”伙伴研究組中方組長、中科院-BP“面向未來的清潔能源”項目首席執(zhí)行官;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雜志主編,《催化學報》副主編,“Surface Science (Elsevier)” 、“Catech (Kluwer Academic)”和“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等雜志編委;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包信和 - 獲得榮譽
曾先后獲得國家教委自然科學獎、德國洪堡研究基金、全國留學回國先進個人、1995年度國家杰出青年基金以及1996-2000年度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學者獎”。
包信和 - 人物簡歷
1987年獲復旦大學理學博士學位;
1989-1995年 獲洪堡基金資助在德國馬普協(xié)會柏林FRITZ-HABER研究所進行合作研究;
1995年至今,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
2000年至今,任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
2009年被評為化學專業(yè)院士。
包信和 - 科研成果
先后發(fā)表相關的研究論文180余篇,其中Sci收錄110篇,申報國家專利15件。
代表性著作:
代表性論文: 銀—磷催化劑催化乙二醇制乙二醛及其表面性質
所教課程: 金屬催化材料
研究方向: 從事表面化學、金屬催化材料以及多孔材料等相關的催化基礎研究
負責項目:任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guī)劃(973)“天然氣、煤層氣優(yōu)化利用的催化基礎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德國馬普協(xié)會“納米催化”伙伴研究組中方組長、中科院-BP“面向未來的清潔能源”項目首席執(zhí)行官;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雜志主編,《催化學報》副主編,“Surface Science”,“Cattech”和“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等雜志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