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1.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1919—1985) 河北省 唐縣人。一九三七年參加八路軍。一九三八年加入 中國共產(chǎn)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qū)唐縣自衛(wèi)隊隊長,人民武裝總隊總隊長,游擊大隊大隊長,縣武委會主任兼游擊大隊大隊長,游擊第七區(qū)隊參謀長,第二團營長,第四十二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qū)第二團團長,第四縱隊第十一旅參謀長,華北軍區(qū)第四縱隊十二旅副旅長,第十九兵團六十四軍一九二師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團軍參謀長,中國人民志愿軍副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軍長,北京軍區(qū)副參謀長,參謀長,副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二屆候補中央委員。1985年8月24日在北京病逝。
2.山西大學教授
個人簡介及履歷
男,山西介休人,漢族,中共黨員。1955年11月28日出生于山西祁縣, 1977年至1980年在北京大學西語系英語專業(yè)上學,1980年至1983年在山西省科委情報所外文室任翻譯,1983年至1986年在山西大學法律系科學社會主義專業(yè)攻讀法學碩士學位,1986年至1990年在山西財經(jīng)大學經(jīng)濟法系任講師,1990年5月經(jīng)國家選派到德國巴伐利亞州雷根斯堡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學博士學位,曾任雷根斯堡大學中國留學生會主席三年,1999年12月10日獲法學博士學位,2000年8月回國,2000年9月至今任山西大學法學院任教授,山西大學歐洲法研究所所長,國際法專業(yè)和經(jīng)濟法專業(yè)碩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WTO法研究會理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通訊評委,第二屆山西省學科評定委員會委員,太原仲裁委員會委員,山西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山西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專業(yè)方向
專業(yè)特長:1.經(jīng)濟法;2.國際經(jīng)濟法(側(cè)重WTO法,歐盟經(jīng)濟法)。所授課程:1.《經(jīng)濟法》;2.《國際法》;3.《國際經(jīng)濟法》;4.《WTO法概論》;5.《歐盟法律制度》;6.《對外貿(mào)易法》。外語語種:1.英語,熟練;2.德語,熟練。曾于2000年12月在重慶西南政法大學參加由國家司法部舉辦的“WTO高級研修班”。2001年11月至12月被國家司法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選派參加“中國赴美爭端解決機制高級研修團”,到美國洛杉磯、圣地亞哥、華盛頓、芝加哥和舊金山等地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爭端解決機制的研究,并主持撰寫了出國報告,后被收入2002年4月由法律出版社的《WTO爭端解決機制—規(guī)則、程序與實踐》一書,并由國家外國專家局以專門文件下發(fā)。
論文成果
論文:
1、WTO貨物貿(mào)易法律規(guī)則對我國科學技術(shù)發(fā)展的影響,《科學技術(shù)與辯證法》,2003年4期
2、美國《關(guān)稅法》337條款探析,《山西大學學報》,2004年3期
3、金融創(chuàng)新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保護探析,《山西大學學報》,2003年6期
4、WTO《政府采購協(xié)定》與中國《政府采購法》之比較,《山西大學學報》,2003年1期
5、WTO與中國的外資銀行監(jiān)管法律制度,《山西大學學報》,2002年3期
6、加快制定有中國特色的反壟斷法,《山西大學學報》,2001年3期
7、中國和歐盟反傾銷法律比較研究,《法學論壇》,2003年1期
8、中國加入WTO與國有商業(yè)銀行監(jiān)管制度,《晉陽學刊》,2002年1期
9、加入WTO對我國民營旅游業(yè)的法律保障,《法學雜志》,2004年1期
10、WTO與中國證券法律監(jiān)管的發(fā)展,《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1期
11、情勢變更原則,《山西高等學校社科學報》,2002年12期
12、歐盟對華反傾銷與中國的對等,《理論探索》,2002年1期
著作:
1、WTO與中國金融監(jiān)管法律制度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
2、Die Bankenanfsicht in der VR China und in der Bundesrepultik Dentschland, Euro-China-Blatt-Verlag,2000年7期
個人榮譽
獲獎:
1、2004年《WTO與中國金融監(jiān)管法律制度研究》(著作) 獲山西省第四次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 二等獎
2 、2003年《WTO與中國金融監(jiān)管法律制度研究》(著作) 獲2002年度“百部(篇)工程”一等獎
項目:
1、入世后我國金融業(yè)信息披露法律規(guī)制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03BFX039 2003.08-2005.12
2、社會突發(fā)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法律對策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03JD820011 2003.10-2005.05
3、世界貿(mào)易組織與中國金融服務(wù)制度研究 教育部留學基金 0204002 2002.03-2005.05
4、中外法學教育比較研究 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 FDB030733 2004.02-2005.06
5、中外體育市場自然人流動法律規(guī)制比較研究 國家體育總局 572SS03081 2003.10-2005.10
666、WTO法律規(guī)則與山西經(jīng)濟對外開放研究 山西省教育廳科技攻關(guān)項目 0105201 2001
777、中國入世后山西地方立法與山西經(jīng)濟對外開放研究 山西省“十五”社科規(guī)劃項目 0105106 元 2001
888、世界貿(mào)易組織與中國金融服務(wù)貿(mào)易法律制度研究 山西省留學基金項目 0205504 2002
9、山西經(jīng)濟環(huán)境與人才資源利用研究 省軟科學重點項目03056 2003
2001年11月赴美參加由司法部及國務(wù)院外國專家局舉辦的WTO高級學者訪問團并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學習與交流。他參與設(shè)計的山西大學;、校旗、百年校慶標志被山西大學校慶組委會采用。
3.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wèi)士
2000年3月19日,寬甸滿族自治縣發(fā)生一起特大搶槍殺人、劫持人質(zhì)案件。時任武警丹東支隊寬甸中隊班長的馬衛(wèi)華,率先沖入罪犯躲藏的民宅內(nèi),在已有開槍時機的情況下,為保護人質(zhì)安全,他置個人生死于度外,放棄了首先開槍,罪犯則趁機開槍,馬衛(wèi)華肩部中彈。身負重傷的馬衛(wèi)華抓住一瞬間的戰(zhàn)機,忍痛單手舉槍,一槍擊斃罪犯,成功地救出了3名人質(zhì)。當年7月12日,在第三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wèi)士”的評選中,馬衛(wèi)華以最高票數(shù)當選。
4.西北工業(yè)大學教授
男,漢族,1978年12月生,河南睢縣人。1996年考入西北工業(yè)大學,2000年獲“飛行力學與空氣動力學”專業(yè)學士學位,2003年獲“交通運輸規(guī)劃與管理”專業(yè)碩士學位,2007年獲“交通運輸規(guī)劃與管理”專業(yè)博士學位,2007進入西北工業(yè)大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shù)”博士后流動站工作,出站后留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2010年晉升為副教授。
主要的研究方向為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衛(wèi)星定位與組合導航技術(shù)。近年來,在重要刊物和學術(shù)會議上發(fā)表相關(guān)研究論文10余篇,EI索引10余篇,主持和參加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國防預(yù)研、橫向合作等科研項目多項。作為參加者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一項。
5、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生導師
馬衛(wèi)華,男,1979年1月出生,山東滕州人,工學博士,博士后,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
科研方向
主要從事軌道交通車輛方面的科研及教學工作,針對輪軌接觸、重載機車、磁浮列車開展了大量的研究。
學習經(jīng)歷
。1)1998.09——2002.07 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獲得學士學位
。2)2002.09——2007.12 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 獲得博士學位
。3)2009.02——2011.11 南車資陽機車廠/西南交大(聯(lián)合培養(yǎng)) 博士后
科研經(jīng)歷
主持的項目:
。1)2011年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項目(No. )
。2)霍英東基金應(yīng)用基礎(chǔ)研究課題“高速列車車體結(jié)構(gòu)疲勞損傷機理及混合模擬技術(shù)研究”(No.122014)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輪軌非對稱接觸及其對軌道車輛動力學性能影響”(No.51005190)
。4)2011年西南交通大學竢實之星計劃項目(No. )
。5)教育部博士點新教師基金“軌道車輛輪對縱向顫振問題研究”(No.20090184120006)
。6)全國博士后基金面上項目“軌道車輛輪軌非對稱接觸問題研究”(No.20100471655)
(7)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項目“長大重載列車牽引制動系統(tǒng)動力學”(No.2008TPL_T03)
。8)西南交通大學科技發(fā)展基金(No. 2009QK43)
(9)西南交通大學青年教師科研起步項目(No.2008Q060)
。10)南車集團南京浦鎮(zhèn)車輛廠“200km/h速度等級客車縱向沖動及相關(guān)動力學問題研究”項目
。11)北車集團天津機輛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TM-100型摩擦膠泥緩沖器研發(fā)及分析”項目、“時速100km/h城軌車輛用密接式車鉤系列產(chǎn)品研發(fā)”項目
。12)南車集團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哈車(烏車)運輸過程編組方案及過渡車鉤受力研究”項目
參加的項目:
。1)973計劃子課題“輪軌系統(tǒng)的動態(tài)行為與性能演變規(guī)律”(No. 2007CB714701)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機車縱向顫振機理及影響研究”(No. 50775191)
(3)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項目磁懸浮列車轉(zhuǎn)向架技術(shù)及車軌耦合振動研究(No. 2008TPL_Z02)
。4)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項目中速磁浮列車懸浮架研制(No. 2011TPL_Z02)
(5)“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高速磁浮交通技術(shù)創(chuàng)新及產(chǎn)業(yè)化研究”項目子課題研究“上海磁浮示范線車輛及巡檢車車輛動力學分析計算” (No. 115-04-CL-044)
。6)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研究“走行機構(gòu)局部改進方案研究” (No. 115-04-CL-023)
。7)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研究“車軌耦合動力學分析仿真平臺研究” (No. 115-04-CL-098)
。8)南車集團南京浦鎮(zhèn)車輛廠“M3原理方案論證與運動學分析”項目
所獲獎勵
(1)2011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
。2)2011年入選西南交通大學“竢實之星”計劃
。3)2010年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應(yīng)用基礎(chǔ)研究基金支持
。4)2008年獲得西南交通大學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5)2005年獲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優(yōu)秀論文獎
發(fā)表論文
2006年至今,在國內(nèi)外發(fā)表和合作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40余篇,其中SCI、EI、ISTP共收錄33篇,部分論文如下:
[1] Weihua Ma, Shihui Luo. A study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haul locomotives with different coupler and buffer systems[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12. SCI、EI.
[2] Weihua Ma, Rongrong Song. Analyses of the Additional Stiffness Function of the Traction Bar on the Vertical Dynamics Performance of Subway Vehicle[J]. Journal of Rail and Rapid Transit, 2012, SCI、EI.
[3] 馬衛(wèi)華, 羅世輝. 緩沖器阻抗特性對重載列車動力學性能的影響[J]. 交通運輸工程學報, 2011.4, 11(2): 59-64. EI.
[4] Weihua Ma, Shihui Luo. A Study of Wheel Flange Partial Wear Problem of Heavy Haul Locomotiv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4, V204: 241-244. EI.
[5] Weihua Ma, Shihui Luo. Analysis of Wheel set Longitudinal Vibration and the Correlated Dynamic Performance[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4, V52:1-6. EI.
[6] Weihua Ma, Shihui Luo. Dynamics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coupler and buffer system of heavy haul train. International Heavy Haul Association Conference, Canada, Calgary, 2011.6, 20-22. 162-168. EI.
[7] Weihua Ma, Shihui Luo. A Study of Wheel/Rail Unsymmetrical Problem of Railway Vehicles.Proceeding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Sichuan Chengdu. July 23-25, 2011, 2714-2719.EI.
[8] 馬衛(wèi)華, 羅世輝. 牽引桿附加剛度效應(yīng)對地鐵車輛垂向動力學性能的影響[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 2011.12, 46(6): 979-983. EI.
[9] Weihua Ma, Shihui Luo. Abnormal vertical dynamic performance of subway vehicles[J].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0.4, 23(2): 174-179. SCI、EI.
[10] 馬衛(wèi)華, 羅世輝. SS3B電力機車長大下坡道穩(wěn)鉤能力分析[J]. 鐵道學報, 2010.04, 32(2):109-113. EI.
[11] 馬衛(wèi)華, 許自強, 羅世輝.輪軸彎曲剛度對輪軌垂向動態(tài)載荷影響分析[J]. 機械工程學報, 2012, 已錄用. EI.
[12] Weihua Ma, Shihui Luo. Influence of the Journal Box Orientation Method to the Load of Tumbler Nod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mechatronics, contro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ugust 24-26, 2010, Changchun, China.356-359.EI.
[13] Weihua Ma, Shihui Luo. Influence of the Orientation Stiffness of Tumbler Journal Box to the Stability of High Speed Vehicles.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June 25-27, 2010, Qinhuangdao, China. v3: 282-286. EI.
[14] Weihua Ma, Shihui Luo. A Study of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Heavy Haul Locomotive with the Longitudinal Press Force on Coupler,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Sichuan Chengdu. 2009.7.22,Volume3,2496-2500. EI.
[15] Weihua Ma, Shihui Luo. A study of wheel tread spalling problem of DF21 locomotiv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ilway, 2008.6, 1(2): 31-36.
[16] Weihua Ma, Shihui Luo. Analyses of Wheel/rail Unsymmetrical Contact Proble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a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 20-22 October, 2008 Changsha, China.344-347. EI.
[17] 馬衛(wèi)華, 羅世輝. 提速架懸機車動力學性能的改進[J].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中文自然科學版, 2007.2, 42(1): 84-88. EI.
[18] 馬衛(wèi)華, 羅世輝.徑向轉(zhuǎn)向架機車垂向振動問題分析[J]. 機械工程學報, 2007.4, 43(4): 65-69. EI.
[19] Weihua Ma, Shihui Luo. Influence of Different Wheel Coupling Mode to Wheel-set Longitudinal Vibration.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hengdu, China. July 22-24 2007. 1415-1420.EI.
[20] 馬衛(wèi)華, 羅世輝.提速機車橫向振動問題分析[J]. 鐵道學報, 2006.6, 26(3): 32-37. EI.
[21] Weihua Ma, Shihui Luo. Influence of Track Irregularity to Wheelset Longitudinal Vibra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2006.3, (14): 23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