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馮欣蕊,女,1979年生人,1998年畢業(yè)于中國北方曲藝學校,現任天津市曲藝團演員。宗駱派京韻大鼓,曾受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駱玉笙親點。她天資聰穎、嗓音甜美、韻味醇厚,舞臺形象清新俏麗,深具駱派風范。進團以后隨趙學義老師學習了《子期聽琴》、《紅梅閣》、《風雨歸舟》、《世紀樹》和《艄公的心愿》等曲目。經常演出的唱段有“二琴”、“二閣”、《祭晴雯》、《邊環(huán)計》、《和氏璧》、《百山圖》、《長征》、《丑末寅初》及反串單弦岔曲《風雨歸舟》、《虞美人》等。馮欣蕊先后參加了中國文聯成立五十周年慶祝演出、文化部2001年春節(jié)文藝晚會。1999年隨天津市曲藝團出訪臺灣、香港等地進行文化交流。2000年全國北方片鼓曲唱曲大賽中獲銀獎。2000年11月參加了中國北京國際曲藝節(jié)。2001年被評為天津“文藝新星”。
個人榮譽
馮欣蕊先后參加了中國文聯成立五十周年慶祝演出、文化部2001年春節(jié)文藝晚會。
1999年隨天津市曲藝團出訪臺灣、香港等地進行文化交流。
2000年全國北方片鼓曲唱曲大賽中獲銀獎。
2000年11月參加了中國北京國際曲藝節(jié)。
2001年被評為天津“文藝新星”。
2004年獲得第三屆曲藝牡丹獎表演獎。
表演活動
2001年1月24日文化部春節(jié)電視晚會
2001年文化部春節(jié)電視晚會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晚會以“薈萃名家與精品,奉獻藝術與美好”為宗旨的,具有主流的傾問,國家級的規(guī)格。其鮮明的主題、深遂的文化內涵、高雅的藝術品位對引導廣大觀眾的欣賞走向、提高審美情趣和凈化文藝舞臺,起著其他任何晚會所無法替代的作用。
2003年2月1日,農歷癸未年正月初一日:2003年文化部春節(jié)電視晚會播出
2003年文化部春節(jié)電視晚會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晚會以“薈萃名家與精品,奉獻藝術與美好”為宗旨的,具有主流的傾問,國家級的規(guī)格。其鮮明的主題、深遂的文化內涵、高雅的藝術品位對引導廣大觀眾的欣賞走向、提高審美情趣和凈化文藝舞臺,起著其他任何晚會所無法替代的作用。
2005年7月29日中國曲藝節(jié)天津專場
第五屆中國曲藝節(jié)天津曲藝專場演出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劇場亮相。這臺有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參演的優(yōu)秀節(jié)目精彩紛呈,既不乏展示天津豐厚曲藝底蘊的保留節(jié)目,也有不少富于時代特色的新創(chuàng)作品,帶給首都觀眾美好的藝術享受,演出現場不斷響起掌聲、歡笑聲,專場演出獲得了圓滿成功。
2006年9月16日北京個人演唱會
演唱會對演出曲目進行了精心設計編排,節(jié)目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駱玉笙曾經演唱過的、已經成為駱派京韻代表的作品,如《丑末寅初》、《祭晴雯》、《伯牙摔琴》、《劍閣聞鈴》等經典名段;一部分是《月圓今宵》、《江河萬古流》等由馮欣蕊演唱的新創(chuàng)京韻大鼓作品,并配合以伴舞的形式,豐富節(jié)目的表現力。
另外,韓寶利、李鳳閣等名家表演的七音換手聯彈《鼓韻》,優(yōu)秀青年演員宋丹紅和王靜表演的對口評書《曲壇新蕊》,天津歌舞劇院舞蹈隊的伴舞等也為演唱會大大增色。
2007年4月8日曲藝藝術成就展
紀念著名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趙學義藝術成就的匯報展演在天津中國大戲院舉行。津京兩地的曲藝、戲曲名家籍薇、王喆、馮欣蕊、王少華、陳春、王莉等參加演出,劉蘭芳專程趕到天津,代表曲藝界和觀眾表達了對趙先生的無限緬懷。
2008年1月23日,農歷丁亥年十二月十六日,晚:“魚躍龍騰”——《魚龍百戲》2008新春晚會錄制
“魚躍龍騰”——《魚龍百戲》2008新春盛宴在天津青少年活動中心錄制完成,節(jié)目于春節(jié)期間在天津電視臺文化娛樂頻道播出。劉渤揚、劉迎、馮欣蕊、王喆、張楷、王莉、劉秀梅、籍薇等先后演唱了各曲種的優(yōu)秀節(jié)目。演出所得捐獻災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