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陳松順

    陳松順

    陳松順先生是中國當代象棋王國的一條神龍?谷諘r期他去過西南的眾多城鄉(xiāng),解放前后訪問過華北、華東的棋壇中心之地北京、上海等地,如果加上他當裁判跑過的一些城市,還有近幾年出訪美國、加拿大等國講學,陳松順可以說是弈游世界的第一人?箲(zhàn)時期他在漫游西南諸城時,戰(zhàn)遍眾多名棋手,都取得勝績?箲(zhàn)勝利后回到廣州,陳是當時廣州的第一號棋手,技壓“四省棋王”董文淵一籌。在訪問華北的北京、華東的上海時,也是勝多負少。他在廣州和楊官璘組織的華南隊,迎戰(zhàn)過華東隊、北方隊及華東華中聯隊,全面告捷,須知這些客隊隊員都是全國賽中的前列名手!陳先生的業(yè)績還反映在全力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張《象棋報》上,他辦報11年,聯絡棋友,交流棋藝,匯集棋史,開創(chuàng)棋業(yè),鼓吹棋事,為繁榮象棋事業(yè)作出了不小的貢獻,為象棋走向世界作了極大的努力。陳松順的業(yè)績可謂大矣!

    陳松順 - 人物簡介

    陳松順(1920- ),臺山廣海鎮(zhèn)人。自小酷愛象棋。1937年師從鐘珍,并向馮敬如學習中殘棋。曾在省港澳與各地棋手對局,棋藝日進。香港淪陷后,曾到肇慶、陽江、湛江、清遠、桂林、貴陽、昆明等地遍會各地棋手,多有較好成績。新中國成立后回到廣州,1951年與楊官麟到滬,在“華東華南名手對抗賽”中獲勝,并于賽后合編《聯星弈譜》一書,象征廣州弈壇轉入“楊陳時期”。1955年12月,廣州舉辦“廣州香港象棋名人友誼賽”,廣州以陳楊聯手擊敗香港隊。1956年廣州棋社成立,楊陳分別任正、副社長,兼《象棋》月刊副主編。后歷任裁判員、裁判長,榮膺特級國際裁判稱號。1987年應邀赴加拿大、美國講學,反響熱烈。曾任民盟廣州市委委員、廣州市政協委員、省政協委員。著有《象棋精華新編》(合著)、《聯星棋譜》(合著)、《象棋布局基礎理論》和《江湖棋局搜秘》等。 

    陳松順 - 沒有“大師”稱號的大師

    陳松順,弈法能攻善守,布陣擅長“五八炮”與“斗順炮”,中殘局變化陰沉妙蘊,令人莫測高深,因有“神龍”之號。   

    早年曾師事同鄉(xiāng)名手雷法耀。16歲時在香港拜有“棋仙”之稱的鐘珍為師,得其神奧。   

    1942年后,挾技弈游湘、桂、云、貴各地,名聲大噪。   

    1949年代表香港參加“穗港澳三角埠際象棋比賽”,獲個人冠軍(與盧輝并列)。   

    陳松順

    1951年與楊官璘赴上海與何順安、朱劍秋作“華東、華南名手對抗賽”,獲得勝利。   

    1952-1960年間,與各地名手進行多次交流比賽,戰(zhàn)績優(yōu)良。   

    1956年后,多次擔任全國棋賽的裁判長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對《中國象棋競賽規(guī)則》的完善、修訂,貢獻良多。注意培養(yǎng)棋壇新進,呂欽、劉星、黃子君、黃玉瑩等名手均曾得其點撥。   

    1956年任《象棋》月刊副主編。1983年任《象棋報》主編。   

    1987年獲象棋特級國際裁判員稱號。   

    著有《中國象棋實用殘局》、《江湖棋局搜秘》等。   

    由于各種原因,陳松順沒有參加過正式的全國比賽,但其實力公認應躋身于五十年代一流高手之列,是沒有大師稱號的大師。   


    陳松順 - 華南神龍

    陳松順1920年出生于廣東臺山縣廣海,祖父開有“濟生堂藥材鋪”陳10歲進小學,讀至四年級即退學,這和他的經商家庭及父親、叔父等均愛好弈象棋有關。少時師從“臺山棋王”雷法耀,僅10歲就開始挑戰(zhàn)縣內各高手,并獲得“神童”獎牌。16歲他在香港拜有“棋仙”之稱的鐘珍為師。抗日戰(zhàn)爭期間,挾技弈游湘、桂、黔、滇等地,名聲大噪。1949年代表香港參加“穗港澳三角埠際象棋比賽”,與有“廣東四大天王”之稱的盧輝并列冠軍。40年代末期,陳松順的棋藝已達至境,“華南神龍”的威名亦遠播海內外。 

    陳松順幼年時,其父陳宏爵常在騎樓底下與人賭棋,輸棋甚多,這就引起了少年陳松順對棋的注意,終于對象棋有了興趣。起初和當地的“棋王佳”對局,需讓雙馬。其時,廣海的一所詞堂里常有一些人聚集在那里棄棋,美其名為“橘藝研究社”,陳的叔父陳宏達常帶少年陳松順去那里看棋。一次,陳向“橘藝研究社”借得《橘中秘》,對其中的“順炮橫車對直車棄馬局”等,初時不大理解,而按譜行棋,殺法非常精妙,從而使他領悟到棄子搶先的道理。從此,他對弈棋越來越感興趣,常常一個人留在祠堂里,點燃一盞油燈,解拆其中的全局譜,日積月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提高了對局水平。他再和“棋王佳”對局,不但不能再讓雙馬、單馬,即使分先,也是陳松順高出一籌了。有段時間,廣海街頭有個殘局攤檔,管檔的是個老頭。棋檔旁的店老板高占要“松仔”(陳松順的小名)去破局。陳看了局勢,認為可以一試,經過交鋒,這個名《商山四皓》的江湖殘局竟被少年陳所破。

    1935年,臺山縣舉辦全縣象棋比賽,陳的叔父陳宏達鼓勵侄兒去參賽,還領他去縣里報名。陳是六十多個參賽者中最年少的。在比賽中,接連淘汰了幾個對手,進人決賽前,小松順遇到了獲海棋王余質平。余當時僅比馮敬如差二先。經過激烈搏斗,終因實戰(zhàn)經驗不足而被余淘汰。陳松順雖未進人前三名,但因年紀最小且棋藝不錯,大會特獎給他一個銀鼎,稱為“神童特別獎”。這一獎更加激起陳爭攀棋藝高峰的決心,另一方面也使他結識了這次比賽的冠軍——斗山棋王雷法耀。在以后,雷法耀以師傅身份常常給小松順以指點,還寄些對局或殘局剪報給他學習。

    那段時間,“粵東三鳳”之一鐘珍游弈安南后歸國,也常到臺山來設局。由于共同愛好,鐘珍和雷法耀交上了朋友,從而也知道陳松順其人。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陳的師傅雷法耀決計去美國定居,除將斗山鎮(zhèn)的“利興隆”洋雜貨店交給老伙計經營外,還將培養(yǎng)陳松順的事托了鐘珍。這就開始了鐘珍和陳松順師徒關系的歷史。

    由于雷法耀的囑托,鐘珍曾認真給陳松順以指導,開始時讓陳三先,對局后進行講解評說。為了磨煉陳的中殘局功夫,吸取各種技藝,鐘又叫陳去找馮敬如弈棋,還授以策略:贏了可以記賬,輸了則給錢;先行不可走中炮,應趙相,專同他斗中局和殘棋,這樣可促使馮用真功夫,學到中殘局的本領。由于不斷的磨煉,陳松順的棋藝不知不覺的又提高了一截,不久,師傅鐘珍只能和陳分先下棋了,香港的一些知名棋手,如方紹欽、吳兆平、何魯蔭等已不是陳的對手,這標志著陳的棋藝已趨向成熟。有段時間,陳松順遵師命在澳門弈棋,一次,陳與平安酒家經理弈棋,黨贏得彩金二百銀元,按江湖上的規(guī)定,如數上交師傅。這一下鐘珍當然滿意,但陳松順卻有了想伺機擺脫這種封建式師徒關系的念頭。

    50年代初,陳松順與來自東莞的棋星楊官璘(注:首位全國象棋冠軍)并肩作戰(zhàn),多次與港澳及京滬、漢滬等聯隊進行對抗,戰(zhàn)績斐然,被譽為“羊城雙璧”、“雙打無敵”。   隨著比自己年少5歲的楊官璘聲名日隆,陳松順在南國棋壇的霸主地位受到嚴重威協,1953年6月,楊、陳著名的十番棋爭霸戰(zhàn)在廣州嶺南文物宮拉開序幕。此戰(zhàn),陳松順首局旗開得勝,卻接著連輸3局。盡管他奮力追趕,連扳兩局打成平手,但在關鍵的第8局,楊官璘以多兵之優(yōu),大演抽絲剝繭的殘棋功夫贏得勝利,最后以一局之優(yōu)勝出。  

    對于這個結局,擁戴陳松順的棋迷認為陳在賽程的前半段輸得有點“冤”,很不服氣,提出再斗十局,而楊、陳也覺得僅憑一局得失,很難服眾。于是,雙方允諾擇期再賽十局。   

    1954年2月,楊、陳的第二次爭霸戰(zhàn)仍在嶺南文物宮開鑼。首局雙方戰(zhàn)和后,第2局陳松順再次抓住戰(zhàn)機,以凌厲攻勢先拔頭籌。隨后雙方竟一連下了六局和棋,第九局,陳松順只要弈和便可立于不敗之地,不料背水一戰(zhàn)的楊官璘磨足200回合,終于斗垮精力不濟的對手。緊接著,扳平比分的楊官璘又在最后一局連出妙招,鏖戰(zhàn)160回合成功破城,最終后來居上,再以一局勝出,上演了大逆轉的好戲。   

    楊、陳這兩次十局爭霸戰(zhàn),為棋壇留下了一段彌足珍貴的歷史佳話。但讓人遺憾的是,兩次被逆轉的陳松順,自此決意“解甲歸田”,退出弈林爭霸。1956年第一屆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在北京舉行,規(guī)定每個城市只能派一名選手參賽,楊官璘和陳松順分別作為運動員及裁判員赴京參加這一弈林盛會。從那年開始,陳松順做裁判,一做便是數十年,稱得上是裁判界的“祖師爺”。1987年,陳松順成為國內首批獲象棋特級國際裁判稱號的裁判員。

    陳松順 - 神龍遨游棋國

    陳松順早年的戰(zhàn)績,主要在香港和廣州兩地。在香港時,他曾和黎子健以“聯軍”對抗過“四省棋王”董文淵,取得勝利,又以“聯軍”的陣容對抗“七省棋王”周德裕五局,結果弈平,足見陳的棋藝在當時已趨向成熟。

    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不久,日寇攻占了香港。由于日本鬼子對象棋的排斥,街頭不能開棋檔,茶館無人弈棋,于是,滯留于香港的一些職業(yè)棋人頓時陷人困境,如馮敬如餓死于球場等。陳松順因為年輕,僥幸逃離香港,回到故鄉(xiāng),但廣海也是一片蕭條。不過,陳在這段時間做了件人生的大事——完婚,但不久,他不耐于鄉(xiāng)間的寂寥,遠走內地,過著以棋為生的江湖生活。

    在1942年至1945年,陳北上韶關,到桂林,闖柳州,再西行而貴陽、昆明、個舊、石屏,走了華南、西南的許多地方。每到一地,就以棋為生計,會戰(zhàn)過二三流棋手乃至庸手,當然也會戰(zhàn)過當地的一些“棋王”、“棋圣”等好手。他的這次弈游,對象棋事業(yè)來說,是一種傳播和交流,使西南棋界了解到廣東的棋藝水平。如他在昆明磨盤山望海樓,遇上了云南棋圣楊禮源,這時的楊禮源已是老人,棋藝有所減退,但在昆明仍是頂尖的。因陳松順未用真名字,從被楊讓單馬開始到分先,贏了楊及其他幫彩者約三萬彩金。對楊來說,這一敗一失,導致了一氣一病,竟臥床不起,并且不久竟魂歸天國。這可惹出了“事情”,有人為楊禮源打抱不平而找陳算賬,結果,陳送回二萬元彩金為楊醫(yī)病,楊病故后又賠一口棺材。這件“陳塵氣死楊禮源”的新聞,使陳松順沒有得到實惠,卻長了見識。陳在昆明因逗留時間較長,帶動的后進棋手亦多,如有個叫鄭智綿的云南大學物理系學生,一個叫陳德祥的大學生,都受過陳的指導,有個叫鄧鵬的,后來以房明選手的身份參加全國比賽。

    陳松順在云南的活動,對當地棋藝有很大的推動,因而被尊為大師。在他的影響下,昆湖電廠成立“昆湖象棋研究會”,并聘陳為教習,后來還安排陳到電廠任會計。在石屏時,陳還影響著當地的象棋好手,而成立了石屏象棋研究社等。

    1948年春,陳松順從昆明束裝東還。回到廣州已是面目全非:老一輩棋手如黃松軒、馮敬如、鐘珍等均已作古;新一輩如曾益謙獲1940年市冠軍,李忠海獲1947年市第一,有個既“老”又新的董文淵正在廣州、香港弈游。當陳初到祥珍茶樓時,正好碰上董文淵。根據棋人們的估計,認為陳可讓董長先,商定以“加五”搏弈五局,陳以二勝一負二和占優(yōu)。這一戰(zhàn),說明陳松順已是廣州棋壇出類拔萃的人物了。董先陳莊以列手炮弈至殘局的實況,陳走象5進7,使董更為被動,這局棋最后董負。

    陳松順的弈游,到了解放初期變成棄訪的形式。五十年代初,他單騎闖京師,先在“三友軒”和北京名手張德魁。候玉山對弈,互有勝負。后來安排到勞動人民文化宮作公開表演,以張、侯加上謝小然和曹德純,輪番迎戰(zhàn)陳松順。這是華北棋手和華南名手的第一次較藝。第一場陳對張德魁,陳大勝;次對侯玉山,陳以二勝一負一和奏捷;再時謝小然和曹德純,因只互弈一局,結果對兩人均和。

    陳松順 - 陳、楊爭雄和楊、陳聯盟

    解放后,人民生活日趨安定,廣州棋壇步步走向繁榮。其時,繼新秀袁天成之后,還有一個楊官璘正走向棋藝的高峰。

    楊是東蕪人,藝成于四十年代后期。五十年代初,楊征戰(zhàn)上海,殺敗了上海的眾多名手,如“東北三虎”董文淵、何順安、朱劍秋及旅居于上海的羅天陽、竇國柱等一大批新、老名手,聲望甚高。楊的家鄉(xiāng)在廣東,廣州成了楊以供灼圭約極掂泄。在廣州棋壇,有人傾服陳松順,有人擁戴楊官璘。擁陳派認為陳的棋藝老練成熟,擁楊派則說楊的棋風細膩深刻,于是,在廣州棋壇,楊和陳的爭雄不可避免。在1953年的6月和1954年的2月,經過二次十局賽,陳員以各負一局小挫于楊,但完全證明楊、陳兩人功夫大體相當。

    1956年全國賽,由于每個城市只能派一名代表參賽,楊官璘作為廣州的唯一代表,奪得建國后的第一屆象棋比賽的冠軍,更加給廣州棋壇帶來了繁榮,引來了全國各地高手頻頻來穗弈賽,開始了陳、楊聯盟的歲月。

    1957年5月,新科全國亞軍王嘉良和北京名手全國第五名侯玉山,聯袂訪穗,要會一會廣州的棋壇雙雄。比賽從5月21日開始,廣州以楊、陳雙雄應找,每人和對方各下六局,結果廣州隊以27比21取勝,陳、楊為廣州棋壇立了大功。與北方隊剛結束戰(zhàn)斗,華中、華東聯隊又來到廣州,7月,全國季軍劉憶慈和全國第四名李義庭到穗。這個聯軍,比起北方隊的實力可能還強些。劉憶慈的“仙人指路”開局法出神人化,譽滿全國,李義庭更是一顆燦爛的新星。廣州隊仍以楊、陳雙雄應找,仍是每人對客方每人六局,結果是陳得12分,居于劉9分、李11分之前;為積分之第二,又使廣州隊取得勝利。陳松順的戰(zhàn)績高于全國季軍和全國第五名,可見陳的實力之強了。1958年5月,華東聯軍又來廣州挑戰(zhàn),廣州仍是楊、陳兩人應找。客方為上海何順安和常熟惠頌樣,前者為上海第一名手,1956年全國賽因身體因素僅獲第六;后者1957年全國賽上戰(zhàn)平揚官璘,勝王嘉良和劉憶慈,獲第四名。這個客隊,實力非凡,楊、陳聯軍白然不敢稍怠,陳在連挫何、惠之后,才使廣州隊多勝二局而保持優(yōu)勢,最后以29分比19分勝了客隊。這一戰(zhàn),陳松順立了大功。有人戲稱,陳是不帶亞軍、季軍或其他名次的‘’陪軍”。當何、惠聯軍離穗不久,湖北李義庭和沈陽任德純又來叩廣州棋城的大門,這二位都年僅20,可謂小將,說不定哪一天人突然閃光。廣州隊仍以楊、陳雙雄應找,結果又以26比22分戰(zhàn)勝了“小將聯軍”?傊,陳松順和楊官璘結成的聯軍,迎戰(zhàn)過全國各地區(qū)來訪的聯軍,都取得勝績,使廣州棋譽處于全國的最高位,享有棋城之稱。陳作為聯隊的一員,立功可謂大矣! 
        

    陳松順 - 結緣五羊杯

    連續(xù)21屆當裁判長,突發(fā)肺炎也不想下“火線”   

    1981年,廣州棋壇迎來大喜事———羊城晚報與新體育雜志攜手創(chuàng)辦“五羊杯”全國象棋冠軍賽。當時仍擔任中國象棋協會裁判委員會副主任的陳松順,自然成為這一國內最高等級賽事裁判長的不二人選。   

    “沒想到,我這一干就干了21屆,棋友們都說,這20年看著我從滿頭黑發(fā)變成了滿頭白發(fā)。”說到五羊杯,陳松順馬上打開話匣子:“首屆比賽,只有三位棋王參賽,胡榮華、柳大華和楊官璘。當時條件很簡陋,住的是市委招待所,一個房間四張硬板床,每個床位兩塊錢;賽后每個選手只有五毛錢夜宵補助,大家就拿這些錢去大排檔喝點白粥吃些炒粉,雖然條件差,但大家都不會計較……”   

    執(zhí)裁了20多屆五羊杯,有哪件事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呢?陳松順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第五屆比賽。有一晚柳大華對李來群,從晚上7時半一直下到次日凌晨4時40分,耗時9個多小時,創(chuàng)下歷史紀錄。當時天氣有點冷,大概凌晨3時,我熬不過想回白天鵝賓館加件衣服,不想當時已熬得有點暈頭轉向,又邊走邊想著那盤大戰(zhàn),竟然錯將人民橋當成白天鵝引橋走了上去,鬧出個大笑話!”  

    陳松順對工作極端負責,有一件事也給記者留下了難忘印象:1999年第19屆五羊杯賽,陳老突然得了肺炎,當日已有發(fā)燒癥狀,但是他沒有告訴任何人,仍然堅持到賽場執(zhí)裁。一直到晚上回賓館睡覺時,已蓋了兩條棉被的陳老仍感到全身發(fā)冷,讓記者再拿一條棉被幫他蓋上。見情況有異,記者馬上叫來醫(yī)生,一探熱,竟然高燒39℃。讓記者感動的是,已病得不輕的陳老還一再表示,說自己的病情不要緊,堅持不用到醫(yī)院看病。第二天,在親屬勸說下,他才同意離開賓館,到醫(yī)院住院治療。臨走時,他還念念不忘工作,特意囑咐弟子做好裁判工作,確保五羊杯的順利進行。  

    從第21屆五羊杯開始,陳松順將裁判的重擔交給了年輕人。盡管年事已高,但他仍以顧問身份繼續(xù)關心和支持五羊杯,F在每屆比賽,陳老依然風雨無阻,堅持到現場觀棋。

    陳松順 - 弈賽以外功德事

    對于陳松順來說,“文革”是他弈棋生活的轉折點,這以前,他以弈賽為主;這以后,他以棋事為主了。

    創(chuàng)辦全國唯一的《象棋報》,這是陳松順退出棋壇爭戰(zhàn)后的一大舉措。打開自1982年第1期《象棋報》,到1994年底轉刊前都是對開大報,我們可以看到一版是國內外的象棋要聞,包括大事簡訊、賽程報道,間插一些象棋的理論文章;再看二版,是各種大賽的對局分析和實錄,為廣大棋友提供棋藝資料;在三版里,則是以殘局、排局技藝為主的陣地,古今中外,精華薈萃,精彩紛呈,是殘局技藝的寶庫;再看看四版,展現的是棋史資料的豐碩成果,為棋史寶庫揣出一件件珍品,還有一些頗有影響的專欄。

    縱觀一個月兩期的《象棋報》,我由衷地欽佩陳松順先生,他要為之付出多少心血呵!不說辦報的經費之難以籌措,發(fā)行份數和報紙反量的苦心經營,就是稿件來源也是很大的工作量!陳松順可以說功德大矣。

    陳松順還出國講學,為象棋走向世界進行“游說”。在近代象棋史冊里,有二位國手出國訪問過,他們是三十年代的“象棋總司令”謝俠遜和“七省棋王”周德裕,前者以愛國募捐為目標,后者以傳揚中華精湛棋藝為宗旨,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八十年代后期,陳應加拿大華人棋聯組織的邀請,出國講學訪問。到達溫哥華時,天雖下著雨,仍受到“中華文化中心”近百人的歡迎,其中還有洋棋迷呢!為了在講學之外和更多的棋人交流,陳還和“中化文化中心”聯辦了象棋擂臺,設六盤全局另加十盤殘局,由陳任臺主,全局擂臺還可酌情讓雙馬,形成了熱烈的氣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陳還應美國“美東象棋會”的邀請,去紐約訪問。在拉瓜地亞機場,受到美東象棋會譚正、劉德強等先生熱烈歡迎。講學設在華埠包厘街華人聯合會,由“美東”會員陳忠對香港新秀陳靈輝賽棋,陳現場講解,聽眾一致反映分析深透,引申廣博,指陳得失,比喻生動。 
        

    陳松順 - 長壽之道

    “四字長壽經”身體力行,著書立說育人不斷   

    已步入耄耆之年的陳松順,現在耳聰目明、頭腦清晰,乍一看,根本不像一位90歲的老人。他告訴記者,他的養(yǎng)生之道,得益于一個“四字長壽經”:吃莫過飽,勤莫過勞,思想不老,堅持用腦,下棋最好。陳老解釋說,前四句是一位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最后一句是他加上的。   這個“四字長壽經”,陳老說,曾深得原日本駐廣州總領事若山喬一的贊賞,“這位總領事是一位將棋迷,當時他聽我說后,十分高興,馬上叫我用筆把它寫下來,送給他作為紀念”。為什么下棋最好?陳松順表示,下棋不僅可以開動腦筋、鍛煉思維,還是預防老年癡呆的最好辦法之一。                       

    陳松順現在的生活很有規(guī)律:每天早上先到茶樓飲茶聊天;然后午休片刻,下午或寫書法或拆棋;傍晚開始出外散步,約一兩個小時后再回家用膳。據陳老家人說,陳老年輕時,還是位踢毽子的高手,最高紀錄可以一次踢七八百下不讓毽子落地。   

    說到練書法(見上圖),陳松順認為,練字可以靜心,手腳都可以得到活動,是很好的健身之道!拔伊曌譀]有拜過師,主要是靠堅持和臨摹古人的字帖來提高水平。曾經有一年,我臨顏真卿的《多寶塔碑》,整整臨足一年。那本帖大概有近400個字,每個字我至少都臨寫六七十遍。此外我還重點臨過柳公權的《玄秘塔碑》、歐陽詢的《九成宮碑》以及米芾的《蜀素帖》!标惱险f,現在每天仍堅持臨帖,希望書法水平能夠繼續(xù)提高。   

    陳松順 - 收徒傳藝

    除了練字,陳老還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著書立說、收徒傳藝上。有高級教練職稱的陳松順,迄今已培養(yǎng)了廣東隊主力隊員劉星、鄧頌宏以及女子全國冠軍黃子君、黃玉瑩等一批象棋大師和特級大師,現在,他每周六上午,還親自教兩名小弟子習棋。“我不單教棋,也在寫棋。前幾年我撰寫的《棋理與棋術》一書,深受棋迷歡迎,出版社一再重印。最近,我還準備出版《中國象棋實用殘局》增訂本,這本書同樣受到好評,曾榮獲廣東省科學大會獎呢!”陳松順說。

    名人推薦
    • 趙余宏
      趙余宏(Zhao Yu Hong,1963年2月12日-),中國職業(yè)圍棋運動員、教練員!吨袊鴩迥觇b》編委。1982年定為四段,1985年升為五段,F任河北省圍棋隊...
    • 巴吉人
      巴吉人(1863年-1920年),清末民初中國象棋名手,滿族人,生于江蘇鎮(zhèn)江,綽號巴不斗,曾經著有《象棋梅花心法譜》一書 (現今多稱為《反梅花譜》)。
    • 卜鳳波
      卜鳳波,遼寧本溪人,1964年出生,滿族。棋鳳勇猛潑辣,技術全面。6歲學棋,9歲進本溪市棋校,1976年參加遼寧省少年賽獲冠軍。同年代表遼寧參加全國...
    • 陳寒峰
      陳寒峰,1977年出生,浙江省嘉興人.1995年獲首屆全國象棋等級賽第2名,晉升棋協大師稱號,2007年全國象棋大師冠軍賽獲得冠軍,勝率超過76%,晉升為特級...
    • 陳信安
      陳信安,臺灣籃球運動員,效力于臺灣東森鈴羊籃球隊,主要位置是小前鋒、得分后衛(wèi)。陳信安以優(yōu)越的彈性、爆發(fā)力及美式球員的體型獲得矚目,高中時被...
    • 陳富杰
      陳富杰,1976年生,廣東湛江人。5歲學棋,1988年進入省象棋隊。1989年全國象棋少年賽冠軍,1993年獲得全國象棋個人賽第15名,晉升象棋大師稱號,199...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