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仙納杜拉 - 個人簡歷:
法蘭·仙納杜拉,也有譯成弗蘭克·西納特拉,全名弗朗西斯·阿爾伯特·西納特拉(Francis Albert Sinatra,1915年12月12日-1998年5月14日)昵稱瘦皮猴,著名美國男歌手和奧斯卡獎得獎演員。常被公認為20世紀(jì)最優(yōu)秀的美國流行男歌手。
弗蘭克·西納特拉的音樂生涯始于搖擺樂時代,最初曾與哈利·詹姆士和湯米·多爾西一同合作,但在1940年代初便轉(zhuǎn)而成為獨唱歌手,并由此取得了極大的成就。踏入1950年代初,西納特拉曾一度陷入低潮,但未幾便成功在1953年因取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而卷土重來。西納特拉曾經(jīng)與Capitol唱片簽約,并發(fā)行了好幾張廣受好評的唱片(當(dāng)中包括《In the Wee Small Hours》、《Songs For Swingin’ Lovers》、《Come Fly With Me》、《Only the Lonely》和《Nice ’n’ Easy》)。他后來又離開了Capitol唱片,轉(zhuǎn)為自立門戶,創(chuàng)立屬于自己的Reprise唱片(當(dāng)中著名唱片計有《Ring-A-Ding-Ding》、《Sinatra at the Sands》和《Francis Albert Sinatra & Antonio Carlos Jobim》 ),除了周游各地外,在1960年代初甚至與鼠黨及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建立起親如兄弟的友誼。在1965年,即西納特拉步入50歲的那年,他發(fā)行了一套名為《September of My Years》的唱片,作為對自己的回顧,其后他又有《Strangers in the Night》和《My Way》等曲更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名曲。西納特拉在后期曾嘗試貼近樂壇的轉(zhuǎn)變,而發(fā)行過好幾份風(fēng)格截然不同的唱片,這些唱片之中的部份歌曲雖然曾在電影中播放過,可是始終不獲好評,結(jié)果促使他在1971年宣布退休。不過到了1973年,西納特拉宣布復(fù)出,除了在1976年娶芭芭拉·馬克思(Barbara Marx)為妻,又重新發(fā)行唱片(其中又以《New York, New York》一曲最為有名),環(huán)游各地演出,一直到在1998年去世前數(shù)年才再度淡出。
弗蘭克·西納特拉共有3名孩子,分別名為南希、小弗蘭克和蒂娜,而這3名孩子都是他的首任妻子南!ぐ桶讏D(Nancy Barbato)所出。弗蘭克·西納特拉一生共有四段婚姻,除第一段婚姻外,他曾先后和阿娃·嘉娜(Ava Gardner)、米亞·花露(Mia Farrow)和芭芭拉·馬克思結(jié)婚。當(dāng)中與芭芭拉之婚姻一直維持到他逝世。
法蘭·仙納杜拉 - 個人生平:
早年事跡
弗蘭克·西納特拉在1915年12月12日生于美國新澤西州霍博肯(Hoboken),家住霍博肯的門羅街425號。他是家中獨子,父親名叫安東尼·馬田·西納特拉(Anthony Martin Sinatra,1894年—1969年),原居西西里,在1895年遷居美國,并任職消防員。弗蘭克·西納特拉的母親是納塔利·多利·加拉云塔(Natalie Dolly Garavanta,1896年—1977年),任職助產(chǎn)士、兼職墮胎員和民主黨的地區(qū)工作人員。納塔利早在1897年抵達美國,有著“帽針多利”(Hatpin Dolly)的外號。盡管坊間常指弗蘭克·西納特拉生于貧苦之家,但事實上,他的父親當(dāng)時有穩(wěn)定的收入,母親又和霍博肯的民主黨分支有緊密的關(guān)系,所以他的家庭環(huán)境其實要比想像中好得多。而精確一點說,弗蘭克·西納特拉在5歲以后,都算得上是在小康的中產(chǎn)階層家庭中成長。
在新澤西州渡過童年和少年時期后,弗蘭克·西納特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曾對參軍報國甚為感興趣。然而,在1941年12月9日,即他的26歲生日前夕,紐華克募兵中心(Newark Induction Center)卻將他評定為4-F級,這表示他將無資格從軍。他之所以不合資格,是因為他當(dāng)時的鼓膜破損所致。失去加入空軍的機會,使弗蘭克·西納特拉專心向娛樂事業(yè)進發(fā),發(fā)展其歌影事業(yè)。
早期事業(yè)
弗蘭克·西納特拉在樂壇最初的其中一份工作,是在霍博肯聯(lián)合俱樂部(Hoboken Union Club)擔(dān)任歌手。到1935年的時候,他首次得到一個珍貴的機會,就是他所屬的樂隊“閃光三杰”(The Three Flashes)獲著名星探愛德華·鮑斯(Edward Bowes)所發(fā)現(xiàn)。在此以前,弗蘭克·西納特拉的母親納塔利以往為兒子找工作曾下過不少苦工,而這次也不例外。在納塔利的幫助和說服下,西納特拉成功被錄用,為著名電臺節(jié)目《鮑斯少校的業(yè)余者時段》(Major Bowes’ Amateur Hour)拍攝廣告,但在廣告中飾演的,只是一個不用唱歌的黑人侍應(yīng)。
在1935年9月,他以“霍博肯四杰”成員的身份現(xiàn)身于電臺節(jié)目《鮑斯少校的業(yè)余者時段》。這個“霍博肯四杰”在節(jié)目中的天才表演比賽中勝出,并且驚人地取得40,000票的支持。而在天才表演比賽中勝出,更使西納特拉與他的成員有機會隨鮑斯作一次全國巡回表演。其后在1938年,西納特拉又獲新澤西州恩格爾伍德(Englewood)一所名叫“農(nóng)村旅店”(Rustic Cabin)的旅館聘請,任職司儀、歌手兼侍應(yīng)長,當(dāng)時他的薪金僅為每周15美元。在此期間,弗蘭克·西納特拉在旅館和附近地方進行不少歌唱表演,透過電臺的轉(zhuǎn)播,更使他的名字傳遍紐約。在1939年,樂隊領(lǐng)班兼小號手哈利·詹姆士(Harry James)透過妻子發(fā)現(xiàn)了西納特拉的才華,于是詹姆士設(shè)法聯(lián)絡(luò)上西納特拉,并最終成功以75美金周薪聘請了他。到1939年7月13日,兩人更首次進行了灌唱片的工作。
哈利·詹姆士管弦樂隊從未取得過很大的成功,但公眾對這個樂隊總體上還是受落的。至于弗蘭克·西納特拉其間則一共灌錄了10首歌曲,為他取得不少經(jīng)驗。到年尾,弗蘭克·西納特拉離開詹姆士的樂隊,轉(zhuǎn)投到湯米·多爾西管弦樂隊,擔(dān)任民歌歌手。他與樂隊后來在1940年憑一曲《I’ll Never Smile Again》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該曲是西納特拉第一首的成名之作,而適逢當(dāng)時《Billboard雜志》首設(shè)美國暢銷音樂龍虎榜,此曲更成為第一首榮登榜首的歌曲,其榜首地位更持續(xù)了2個多月之久。西納特拉以年輕偶像的姿態(tài)出現(xiàn),打破以往偶像都是中年人的風(fēng)尚,當(dāng)中,他的流行歌曲更吸引了一批被稱為“波比短襪派”(bobby soxer)的年輕少女。
自1940年3月13日至4月9日,湯米·多爾西管弦樂隊在紐約派拉蒙劇院作多場表演,當(dāng)中由弗蘭克·西納特拉任獨唱歌手,結(jié)果引起了很大的騷動。到1941年5月,他又獲《Billboard雜志》選為年度最佳男歌手。后在1942年8月28日,西納特拉在印第安納波里的圓形劇院表演時宣布自己將離開多爾西管弦樂隊。
哥倫比亞生涯
在1943年,弗蘭克·西納特拉與哥倫比亞唱片簽約,成為獨唱歌手。他初出道的時候,時值音樂家罷工,由于沒有樂手,但歌手卻不屬于音樂家的工會,所以唱片公司唯有以無伴奏合唱的方式繼續(xù)灌唱片。在此期間,西納特拉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他除了有好幾首歌曲,如《Saturday Night》在罷工期間成為大熱外,更參與演了不少電臺劇集的角色。一時之間,成為了繼賓·克羅斯比(Bing Corsby)之后,全美國第二受歡迎的流行歌手。而自1940年至1943年,西納特拉一共有23支單曲登上過《Billboard》的10大排行榜,為他贏得了“聲音”(The Voice)的美名。此外,當(dāng)時西納特拉每有表演,那些被稱為“波比短襪派”的年輕少女在臺下多被吸引得忘我尖叫,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西納特拉狂熱”。
同樣在1943年,西納特拉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一個為舒解希臘內(nèi)戰(zhàn)而舉辦的慈善表演中獻唱,表演結(jié)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促使他在不久以后于加利福尼亞州的好萊塢露天劇場舉行演唱會。好萊塢露天劇場通常是古典音樂和歌劇的表演唱地,但那次西納特拉舉辦的演唱會卻吸引達10,000名觀眾入場,而收入之可觀,使劇場一向嚴重的財政危機得到即時化解。到是年10月,歌唱節(jié)目《西納特拉之歌》(Songs by Sinatra)在CBS電臺首播,該節(jié)目此后持續(xù)播放了兩年之久。
在1944年,西納特拉正式開展他的電影事業(yè),與RKO電影公司簽下7年合約,拍攝了不少以年輕觀眾為對象的輕歌舞片。不久以后,他更得到了路易·B·梅耶(Louis B. Mayer)的注意,結(jié)果西納特拉與RKO的合約被他買下,改為與米高梅公司另簽一張價值150萬美元的新約,而每出電影的片酬也由以往的25,000元增至130,000元。
弗蘭克·西納特拉在1944年10月重回派拉蒙劇院,舉行個人演唱會,當(dāng)時場外集結(jié)了35,000名瘋狂歌迷,情況幾至失控成暴動,事后警察要花上數(shù)個小時才穩(wěn)定群情,是次的騷動后來被稱為“哥倫布日騷動”。至此,弗蘭克·西納特拉可謂是歌壇、影壇同樣得意的小數(shù)明星之一,據(jù)了解,他在全美國更有高達4000萬的支持者。在此之后,西納特拉又繼續(xù)在全國各地進行表演,除了在紐約的派拉蒙劇院外,還計有麥迪遜廣場花園、好萊塢露天劇場、舊金山的金門劇院和芝加哥的芝加哥大球場等等。
在1945年,西納特拉與著名影星金·凱利在電影《銀漢雙星》(Anchors Aweigh)中合作,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促使兩人日后繼續(xù)合作。其中兩人膾炙人口的合作作品還有《帶我去看棒球賽》和《錦城春色》(On the Town)等。同年,他又獲借調(diào)到RKO電影公司拍攝一出名叫《我所住的房子》(The House I Live In)的短篇電影,該電影講述種族平等之余,又提倡摒棄反猶太主義,結(jié)果在1946年贏得一項奧斯卡特別獎。后來在1950年代,西納特拉在他的電視節(jié)目《弗蘭克·西納特拉表演秀》中再次高唱《我所住的房子》之同名主題曲,并表示“這是一首優(yōu)秀的歌曲,我不介意每星期也唱一次”。
在1946年,西納特拉的表現(xiàn)場數(shù)十分驚人,在某些月份,他每星期曾表演達45場次。同年,他又發(fā)行了第一張概念唱片,名為《The Voice of Frank Sinatra》,以及拍了幾出電影。值得一提的是,在1946年年尾,西納特拉曾于哈瓦那會議舉行期間獲邀請到古巴表演。但事實上,哈瓦那會議是一次黑幫的會議,而西納特拉到古巴的真正原因,實為讓黑手黨首領(lǐng)借機會出席會議。其中,西納特拉更伴隨著黑幫頭目艾爾·卡彭(Al Capone)的3名親信前來古巴,讓他們進行不法交易。
在1947年4月13日,西納特拉在紐約的華道夫-阿斯多里亞酒店獲授“湯瑪斯·杰佛遜獎”,以表揚他對社會共融的貢獻。到10月13日,新澤西州的霍博肯市宣布當(dāng)天為“弗蘭克·西納特拉日”,市長和警察長更即場頒授一條代表該市的鎖匙予西納特拉。
然而,在這時開始,西納特拉的事業(yè)卻不知不覺間陷入了低谷。首先,他成名以后在公眾場合頻頻失態(tài),有次更毆打新聞記者,使大眾對他的形象大打折扣。此外,西納特拉當(dāng)時已踏入30歲,漸漸失去了年輕人對他的瘋狂支持,再加上過度舉行演唱會,更使他的聲帶有所受損,影響演出。在1951年11月7日,西納特拉第二度結(jié)婚,迎娶影星阿娃·嘉娜,但這段婚姻生活并不愉快,兩人終在1953年分居,并在1957年正式離婚。婚姻的失敗,再加上不討好的公眾形象,更使大眾認為西納特拉是一位惡棍和沈溺于女色的人。結(jié)果,經(jīng)過一輪低潮后,哥倫比亞唱片和MCA更在1952年決定解除與西納特拉的合約。
卷土重來與戰(zhàn)后事業(yè)
在1953年,弗蘭克·西納特拉憑借在電影《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中飾演安哲羅·馬杰奧(Angelo Maggio)一角,而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該電影的故事設(shè)定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的前夕,而西納特拉在片中所表現(xiàn)的角色和演技,成功為他從過去數(shù)年的低谷之中卷土重來。
翌年,西納特拉又在電影《突然間》飾演位刺殺美國總統(tǒng)的冷血槍手,其演出之成功,獲不少影評人視為是電影銀幕上最令人心寒的演出。在1955年,他又在納爾遜·艾格林原著的電影《金臂人》中,擔(dān)演一名吸海洛因的隱君子,結(jié)果被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至于在音樂發(fā)展上,經(jīng)過重新部署,西納特拉在1953年與Capitol唱片簽約。在Capitol唱片中,西納特拉有機會和不少舉足輕重的音樂人合作,當(dāng)中包括了諾曼·格蘭茲(Norman Granz)、戈登·詹金斯(Gordon Jenkins)和比利·梅(Billy May)等等。而在此期間,他的歌唱風(fēng)格亦有所改變。以1955年發(fā)行的經(jīng)典唱片《In the Wee Small Hours》為例,該唱片就突顯出一種截然不同的沉郁格調(diào)。后來在1960年,借著在樂壇上的成功,西納特拉自己成立了Reprise唱片,并為自己取得了“董事局主席”的綽號。
弗蘭克·西納特拉的卷土重來,是美國本土一個十分有名的傳奇。不論是在1940年代,以至于1950年代初,都沒有人會預(yù)料到西納特拉可以在5、60年代有這樣大的成就。但事實上,西納特拉在音樂上的二次成就是有跡可尋的。在哥倫比亞唱片生涯的末期,西納特拉的歌唱風(fēng)格已開始出現(xiàn)改變,由以往的孩子氣漸發(fā)展出一種沉實的風(fēng)格,可是哥倫比亞唱片最后仍然在1952年決定解除他的合約,這真可算是美國流行音樂史上一個錯誤的商業(yè)決定。
在1950和1960年代,西納特拉成為了拉斯維加斯最受歡迎的表演者。西納特拉之所以花時間在那里表現(xiàn),是由于搖滾樂在當(dāng)時開始興起,變相使他的市場減少,也少了灌唱片所致。在拉斯維加斯,西納特拉結(jié)識了不少知名表演人士,其中包括甸·馬田(Dean Martin)、小森美·戴維斯(Sammy Davis, Jr)、彼得·羅福(Peter Lawford)、喬伊·畢曉普(Joey Bishop)和雪莉·麥克雷恩(Shirley MacLaine)。這批藝人組成了一個所謂的鼠黨(Rat Pack),并以他為首領(lǐng),在1958年至1963年對演藝界起了十分重要的影響力。
在1960年代,西納特拉曾致力于消除內(nèi)華達州的酒店和賭場所實施的種族隔離政策。他曾帶領(lǐng)鼠黨成員,拒絕光顧所有不愿向小森美·戴維斯(他是一位黑人)提供服務(wù)的酒店和賭場。后來電影《盜海豪情》在1960年公演后,鼠黨一時間成為傳媒新寵,西納特拉遂借此施加更大的影響力,迫使酒店和賭場廢除種族隔離。在2001年,拉斯維加斯當(dāng)局將一條新辟道路命名為弗蘭克·西納特拉路(Frank Sinatra Drive),以志其貢獻。
西納特拉曾與肯尼迪家族有十分緊密的關(guān)系,他本人也是美國總統(tǒng)約翰·肯尼迪的大力支持者。而據(jù)弗蘭克·西納特拉的女兒蒂娜·西納特拉在2000年透露,弗蘭克·仙納杜與黑幫頭目山·賈恩卡納(Sam Giancana)甚至曾經(jīng)協(xié)助肯尼迪在1960年一次重要的初選中勝出。另一方面,西納特拉曾經(jīng)向肯尼迪介紹一位名叫朱迪思·坎貝爾(Judith Campbell)的女子,而這位女子曾經(jīng)是弗蘭克·仙納杜和山·賈恩卡納的女朋友。到后來,朱迪思·坎貝爾更一度與肯尼迪總統(tǒng)傳出緋聞,結(jié)果時任司法部長,即肯尼迪的弟弟羅拔·F·肯尼迪感到有所不妥,并勸他的哥哥疏離西納特拉。這件事破壞了西納特拉與肯尼迪家族和民主黨的關(guān)系,結(jié)果促使了他在1960年代后期轉(zhuǎn)而支持共和黨和尼克遜,而尼克遜后來亦在1968年當(dāng)選美國總統(tǒng)。此外在1963年,賈恩卡納被發(fā)現(xiàn)曾到訪一所叫卡爾-內(nèi)華旅舍(Cal-Neva Lodge)的賭場,由于西納特拉是該賭場的擁有人之一,結(jié)果他的內(nèi)華達州賭場牌照被吊銷。
在1960年代,西納特拉繼續(xù)在影壇有長足的發(fā)展,著名的參演作品包括有1962年的《諜網(wǎng)迷魂》(The Manchurian Candidate)、1964年的《羅賓七漢》(Robin and the Seven Hoods)和1965年的《列車大逃亡》(Von Ryan’s Express)等等。在1970年代,西納特拉曾一度宣布退出,但不久即于1973年復(fù)出。復(fù)出后,他減少了灌唱片的工作,但仍繼續(xù)頻繁地在拉斯維加斯演出,并到世界各地作巡回演出。
在1981年,內(nèi)華達州賭博管制委員會舉行一系列聽證會后,決定向法納杜拉重新發(fā)出賭場經(jīng)營執(zhí)照。而根據(jù)記者皮特·哈米爾(Pete Hamill)在其著作《為何與西納特拉》 (Why Sinatra Matters)一書中就認為,他是“繼約翰·威爾克斯·布斯以后被調(diào)查得最深入的美國演員”。其實,西納特拉對此也并不諱言,他曾表示,:“我一向花不少時間于酒館,這些酒館當(dāng)然不是由基督教的弟兄們打理。那里有不少家伙,都是在禁酒令時期開酒館,而且還開得不錯。我當(dāng)時只是一個小伙子,在那些地方工作,人們會付錢給你,而且不是空頭支票。我從沒有在酒館見過諾貝爾獎得獎?wù),但?dāng)然,如果在酒館干活和當(dāng)歌手的是阿西西的圣方濟各,他怎可能遇上同類的人”。
在1986年,記者基蒂·凱利(Kitty Kelley)出版了一本叫《他的路:未被授權(quán)的弗蘭克·西納特拉傳記》(His Way: The Unauthorized Biography of Frank Sinatra)的書。由于西納特拉認為該傳記除了對他有負面評價外,又誤導(dǎo)讀者認為她是獲授權(quán)的傳記作家,于是入稟法院禁制該書出版,前后更一共花了2百萬美元的律師費。然而,西納特拉最終卻決定放棄起訴,使該書成功出版外,更因此而名氣大增,甫出版便獲《紐約時報》列為第一位暢銷書。而在美國以外,該書在英國、加拿大和澳洲亦同樣列為暢銷書。
與黑手黨的關(guān)系
弗蘭克·西納特拉一直被指與黑手黨有密切關(guān)系,有不少傳言更指,其事業(yè)的發(fā)展背后有賴有組織罪行的協(xié)助。西納特拉的家庭背景本身就與黑道有所關(guān)系,他的一位舅舅正是一位黑社會成員,后來更在1921年的一宗謀殺案中裁定罪成。而即使是弗蘭克·西納特拉的首任妻子南!ぐ桶讏D的一位表親,也是一位黑社會領(lǐng)導(dǎo)人物。
另外在1940年代,西納特拉亦曾與芝加哥和邁阿密的黑幫有不尋常的關(guān)系,他本人甚至曾被指到古巴和意大利拜會黑手黨首領(lǐng)。這些活動經(jīng)傳媒大肆報道后,使大眾對西納特拉和黑手黨的緊密關(guān)系深信不疑,但事實上,現(xiàn)今人們?nèi)晕茨軌蜃C出,西納特拉與黑手黨有任何的確實關(guān)系,而他本人亦從未因此被起訴過。
不過,有不少例子仍然證明,得罪西納特拉的人是會報復(fù)的。例如有次諧星積奇·梅森(Jackie Mason)在節(jié)目中嘲笑弗蘭克·西納特拉后,他的酒店房間未幾便被槍手開槍射擊,他本人后來更接到死亡恐嚇,以及被人毆打。至于在西納特拉生前,F(xiàn)BI曾經(jīng)對他展開了深入的調(diào)查,而有關(guān)他的調(diào)查文件更多達2,403頁,但西納特拉仍多次對公眾的犯罪指控加以否認。
據(jù)了解,文學(xué)作品《教父》里,約翰尼·馮塔納(Johnny Fontane)一角的靈感就是取自弗蘭克·西納特拉。不過西納特拉對此卻深表憤怒和不滿。
婚姻生活
弗蘭克·西納特拉最先在1939年2月4日在新澤西州迎娶識于微時的南希·巴白圖,兩人共有三名兒女,分別是南!の骷{特拉(1940年6月8日—)、小弗蘭克·西納特拉(1944年1月10日—)和蒂娜·西納特拉(1948年6月20日—)。雖然弗蘭克·西納特拉對他的妻子不忠,但整體上他還是一位對子女盡責(zé)的父親。在1950年,西納特拉與女星阿娃·嘉娜之戀情公開,他遂和南希·巴白圖在同年分居,并在1951年10月29日正式離婚。兩人離婚以后,仍然保持了一定的聯(lián)絡(luò)。
西納特拉在離婚10日后,便在1951年11月7日和阿娃·嘉娜結(jié)婚。但由于婚姻的不愉快與及在事業(yè)遇上挫折,兩人未幾卻在1953年10月27日分居,并在1957年正式離婚。西納特拉曾考慮與羅蘭·比歌(Lauren Bacall,她的丈夫亨弗萊·鮑嘉在1957年逝世)結(jié)婚,但兩人戀情被揭發(fā)后便打消了念頭。
在1963年12月8日,小弗蘭克·西納特拉遭匪徒綁架,他的父親為了兒子的安全,曾一度自愿提出繳付100萬贖金。不過,他最后仍成功以240,000元贖金救回兒子,而他的兒子則于12月10日獲釋。在綁架期間,由于綁匪要求西納特拉全程使用街邊的付款電話聯(lián)絡(luò),以致他帶了大量的10美分上街,而這日后也成為了他的習(xí)慣。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綁匪最后都被捕落網(wǎng),而整件事后來更于2003年拍成電視劇。
在1966年,弗蘭克·西納特拉與女星米亞·花露結(jié)婚,米亞·花露時年僅21歲,比西納特拉要年輕達30年,而兩人的婚姻關(guān)系只維持了短短2年。
在1976年,弗蘭克·西納特拉和芭芭拉·馬克思結(jié)婚,當(dāng)時芭芭拉更因此而改信天主教。這段婚姻一直維持到他于1998年逝世,而據(jù)了解,芭芭拉·馬克思與西納特拉的子女之關(guān)系十分惡劣,但芭芭拉在西納特拉臨終前,仍曾設(shè)法叫他的孩子前來見最后一面(雖然結(jié)果是看不到)。
晚年與逝世
在1990年,為慶祝其75歲生日,弗蘭克·西納特拉作了一次全國巡回演出,并獲洛杉磯的歌手協(xié)會頒贈“艾拉獎”。而在頒獎儀式上,西納特拉更最后一次和艾拉·費茲潔拉同臺合唱[9]。另一方面,前妻阿娃·嘉娜與鼠黨成員小森美·戴維斯在1990年去世,再加上老朋友吉爾利·里佐(Jilly Rizzo)于1992年因車禍辭世,對他構(gòu)成了多重打擊。
在1992年11月,CBS發(fā)行了一出名《西納特拉》的微型專輯,講述弗蘭克·西納特拉的一生。該節(jié)目由蒂娜·西納特拉和華納兄弟制作,并得到西納特拉家人的全力協(xié)助。而西納特拉則表示,他一直希望可以在有生之年,而非身后看到自己的一生搬上電影銀網(wǎng),因為這樣才“不會把事情弄遭”。
在1993年,西納特拉出人意表地回到Capitol唱片,為新唱片《Duets》錄音。顧名思義,“Duet”是“二重唱”之意思,而在唱片中,西納特拉收錄不少與知名歌手合唱的歌曲。當(dāng)中,他與波諾合唱的《I’ve Got You Under My Skin》一曲更高占Billboard排行榜第2位,而唱片單在美國,銷量便達200萬張。緊隨著《Duets》的發(fā)行,西納特拉又于1994年發(fā)行《Duets II》!禗uets II》是西納特拉一生人最后一次灌錄的唱片,并曾榮登Billboard排行榜的第9位。此外,這套《Duets》系列唱片的所有合作歌手,都是以無償?shù)男问搅x務(wù)與西納特拉合唱的。
在1995年,為慶祝弗蘭克·西納特拉的80歲生日,當(dāng)年紐約的帝國大廈特地用燈光照成藍色,而洛杉磯的神圣大禮堂亦舉行了大型的生日慶祝活動,而這也是西納特拉最后一次在電視節(jié)目中露面。
西納特拉在人生中的最后階段因為健康問題,過著了隱居的生活。在1996年11月,西納特拉曾患上一次輕微的心臟病發(fā)和中風(fēng),后在1997年1月又患上了一次心臟病發(fā)。最后在1998年5月14日,弗蘭克·西納特拉在另一次心臟病發(fā)后逝世,終年82歲,他臨終前最后說的話是“我要輸了”。在他身后,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英國首相貝理雅、歌手艾頓·莊,以至社會各界均對西納特拉之死感到悲痛。
弗蘭克·西納特拉的喪禮于1998年5月20日在比華利山的牧愛堂舉行后。隨后又在棕櫚泉的圣德肋撒天主教堂舉行了私人儀式。西納特拉的遺體安葬于圣德肋撒天主教堂以東不遠,大教堂市沙漠記念公園內(nèi),父母的墓碑旁邊。那里是一處秘謐寧靜的地方,而且離以他命名的弗蘭克·西納特拉路不遠。另外,他的生前好友吉爾利·里佐亦葬于同一墳場。
根據(jù)傳聞,弗蘭克·西納特拉的遺體穿上了藍色的服裝,而墳?zāi)箖?nèi)的陪葬品除了有一瓶杰克·丹尼爾牌田納西威士忌外,又有一卷10美分硬幣,是其女兒蒂娜特別為紀(jì)念當(dāng)年小弗蘭克·西納特拉被綁架一事而擺放的。另外根據(jù)其他傳言,他的墳?zāi)惯放了一枚Zippo打火機和一包駱駝牌香煙,來代表他與黑幫的關(guān)系。至于他的墓碑則刻上了他其中一首金曲的歌名—— 《The Best Is Yet to Come》(意指“最好的還在后頭”)。
法蘭·仙納杜拉 - 唱片傳奇:
影響
弗蘭克·西納特拉的歌唱風(fēng)格,完全擺脫了其偶像賓·克羅斯比以往的“低音吟唱”(crooning)手法。而西納特拉活躍的年代又正正是麥克風(fēng)普及的時代,錄音技術(shù)的改進,正好讓歌手有更多發(fā)揮空間,發(fā)展一種更柔軟、個人化和細膩的風(fēng)格。但準(zhǔn)確一點說,這種演變在賓·克羅斯比的年代已見端倪。
西納特拉又曾經(jīng)認為,自己在哥羅士比的傳統(tǒng)風(fēng)格之上,引入了美聲唱法,把哥羅士比的傳統(tǒng)風(fēng)格達至極致,而這是搖滾樂和日后的樂種所不能達到的。
另外兩位在1930年代與1940年代對西納特拉甚具啟發(fā)的歌手要算比莉·霍利戴和梅布爾·默塞爾(Mabel Mercer)。在1940年代的時候,西納特拉常常流連在紐約的歌廳聽“戴小姐”的演出,并從中學(xué)到在歌曲中流露實在感情的重要性。至于從默塞爾身上,他亦學(xué)習(xí)到一首歌的“故事性”的重要。對西納特拉而言,一首歌往往是一個3至4分鐘的敘述——有時是關(guān)于自己、關(guān)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傷感、甚而自己的輕松心情。無怪乎艾拉·費茲潔拉曾說到:“與弗蘭克一起的時候,永遠就是這小家伙,訴說這個……故事”。有關(guān)這類風(fēng)格的代表作,可以參見Capitol唱片在1958年發(fā)行的《Frank Sinatra Sings For Only The Lonely》之中, 《Angel Eyes》和《One for My Baby》兩首歌曲。
作品類型
在搖滾樂時代來臨前,西納特拉無疑是一位流行歌手。而人們現(xiàn)今一般也會以傳統(tǒng)流行音樂和經(jīng)典流行音樂來形容他的風(fēng)格。
現(xiàn)時不少人仍然對弗蘭克·西納特拉和艾拉·費茲潔拉是否爵士樂歌手仍存有不少爭論。但無疑的是,西納特拉一生中與不少頂尖的爵士樂歌手合作過,亦曾演繹過《大美國歌集》的不少歌曲。雖然他鮮有在歌曲中表現(xiàn)擬聲吟唱(scat singing)的風(fēng)格,但我們亦不能否認他在1953年以后的作品都是受爵士樂風(fēng)格所影響的,而不少知名爵士樂手,如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等皆以西納特拉為偶像,而萊斯特·楊(Lester Young)更曾認為西納特拉是其爵士樂隊的理想歌手。相反,西納特拉亦有以不少爵士樂手為偶像,其中包括貝西伯爵(Count Basie)和奧斯卡·彼德森(Oscar Peterson)等等。無論如何,西納特拉作為爵士樂歌手的身份都是難以否定的。
歌曲與唱片
弗蘭克·西納特拉一生錄制了極大量的音樂,并跨越了不同的年代。他最先于1939年為哈利·詹姆士的樂隊錄制歌曲,此后在1940年代轉(zhuǎn)投哥倫比亞唱片,1950年代又轉(zhuǎn)到Capitol唱片,1960年代往后則轉(zhuǎn)到Reprise唱片,而最后一套唱片《Duets II》更晚至1994年發(fā)行。
部分最有名的作品包括:
《大美國歌集》所包括的《Night and Day》、 《I’ve Got You Under My Skin》和《Fly Me To The Moon》
喜劇歌曲如《Love and Marriage》
失戀歌如《One for My Baby》 、 《Angel Eyes》和《Drinking Again》
1960年代中期的代表作如《It Was a Very Good Year》和《Summer Wind》
晚年的名曲如《That’s Life》、《My Way》和《New York, New York》
盡管在搖滾樂時代來臨以后,西納特拉仍曾經(jīng)有三首歌曲成功登上了Billboard排行榜的第一位。該三首歌分別是1955年的《Learnin’ the Blues》、1966年的《Strangers in the Night》和1967年的《Somethin’ Stupid》。當(dāng)中《Somethin’ Stupid》是和女兒南希合唱的。
在他眾多的唱片之中,以1966年發(fā)行的《At the Sands with Count Basie》最為有名,在歐美至今仍然是熱賣的唱片。該唱片是西納特拉于1966年在拉斯維加斯現(xiàn)場錄制的,當(dāng)時以他為主音,并配以貝西伯爵的樂隊在場演奏。其實,不論是在夜總會、賭場、大型場館還是球場,西納特拉是20世紀(jì)之中少有成功的表演者,其表演所展現(xiàn)的催眠力和張力,往往讓置身球場的觀眾恍若在一所舞廳之內(nèi)。不過可惜的是,有關(guān)西納特拉現(xiàn)唱表演的唱片和影片并不多,除了《At the Sands with Count Basie》外,著名的現(xiàn)場作品還有《With Red Norvo Quintet: Live In Australia, 1959》 、《Sinatra ’57 In Concert》和1962年6月的《Sinatra and Sextet: Live in Paris》。
弗蘭克·西納特拉常被認為是第一位提出概念唱片的人,而他在1955年發(fā)行的唱片《In the Wee Small Hours》就是一個經(jīng)典例子。該唱片中只收錄了民謠,并以夜深人靜,痛失愛情,孤身一人的感覺為唱片的主調(diào),此外,唱片的封面更以沉郁的設(shè)計加以配合。后來,《滾石雜志》在2002年的滾石雜志五百大專輯中將唱片列于第100位。
在翌年發(fā)行的唱片《Songs For Swingin’ Lovers》,卻表現(xiàn)出一種完全迥異的風(fēng)格。當(dāng)中展現(xiàn)的嬉皮和爵士風(fēng)格,完全表露一種充滿生氣的[[標(biāo)準(zhǔn)流行音樂]節(jié)奏。而《滾石雜志》后來亦同樣將之列在五百大專輯中的第306位[16]。值得一提的是,《滾石雜志》是搖滾樂人所辦的,在列表中展示西納特拉的作品,反映出他的歌曲是跨越兩代人的。由此觀之,盡管西方在1960年代末曾出現(xiàn)過所謂“兩代人的沖突”(conflict of generations),但這并無消減西納特拉在新一代的歡迎程度。
西納特拉其他的重要作品還有1965年的《September of My Years》、1973年的《Ol’ Blue Eyes Is Back》和1980年的《Trilogy: Past Present Future》。此外,不少人認為在1981年發(fā)行的《She Shot Me Down》是他最后一件大作,而唱片中的歌曲《A Long Night》,更可以與他在哥倫比亞時代錄制的同一歌曲作比較。
除了歌唱外,弗蘭克·西納特拉更曾當(dāng)過指揮的工作,例如,佩姬·李(Peggy Lee)1957年的唱片《The Man I Love》、甸·馬田1958年的《Sleep Warm》與施維亞·森絲(Sylvia Syms)1982年的《Syms by Sinatra》,都是由西納特拉所指揮的。在1956年,弗蘭克·西納特拉還曾獲委任為交響詩唱片《Frank Sinatra Conducts Tone Poems of Color》作指揮。
獎項
自格萊美獎在1958年設(shè)立以來,西納特拉一共10次得獎。其中,他曾經(jīng)在1959年以《Come Dance With Me》、1965年以《September of My Years》和1966年以《A Man and His Music》取得了格萊美年度最佳唱片獎。另外在1966年,他又憑《Strangers in the Night》一曲奪得格萊美年度最佳單曲獎。
另外,自1941年至1966年間,西納特拉曾16次獲爵士樂雜志《Down Beat》的讀者選舉選為年度最佳男歌手,以及自1954年至1959年6度選為年度風(fēng)云人物。至于由該雜志舉辦的歌評人選舉中,西納特拉亦分別在1955年和1957年選為年度最佳男歌手。而另一本雜志《花花公子》所舉辦的投票中,他曾自1957年至1963年,7次成為年度最佳爵士樂男歌手。
在2001年,BBC電臺第2臺選出西納特拉為“20世紀(jì)最偉大歌手”,西納特拉本人亦在1980年薦入大樂隊與爵士樂名人堂。弗蘭克·西納特拉得到的獎項還包括了肯尼迪演藝中心榮譽獎?wù)拢?983年)、總統(tǒng)自由勛章(1985年)和國會榮譽金勛(1997年)等等。
在電影方面,弗蘭克·西納特拉曾3次得到奧斯卡獎。除1953年一次是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外,其余兩個在1945年和1971年取得的都是特別獎。
法蘭·仙納杜拉 - 作品年表:
《金肯尼迪》(2010)
《唐·里克斯計劃》(2007)
《星塵:貝蒂·戴維斯的故事》 (2006)
《101 Most Unforgettable SNL Moments》 (2004)
《Hollywood’s Magical Island: Catalina》 (2003)
《音樂教父》 (2003)
《吉恩·凱利:作為一個舞者》 (2002)
《光影流情》 (2002)
《Cold War》 (1998)
《洛城機密》 (1997)
《羅杰斯和漢默斯坦:電影之聲》 (1996)
《美國電影的第一個百年》 (1995)
《Classe américaine, La》 (1993)
《Listen Up: The Lives of Quincy Jones》 (1990)
《誰陷害了兔子羅杰》 (1988)
《影舞者》 (1985)
《炮彈飛車2》 (1984)
《肯尼迪中心的榮譽:表演藝術(shù)慶典》 (1983)
《布魯克林大橋》 (1981)
《第一死罪》 (1980)
《娛樂世界續(xù)集》 (1976)
《娛樂春秋》 (1974)
《戰(zhàn)爭中的世界》 (1974)
《鬼馬大盜》 (1970)
《兩個肯尼迪》 (1969)
《The Detective》 (1968)
《Lady in Cement》 (1968)
《托尼羅姆》 (1967)
《Mondo Hollywood》 (1967)
《The Naked Runner》 (1967)
《侵犯女王》 (1966)
《血肉長城》(1966)
《奧斯卡》 (1966)
《Marriage on the Rocks》 (1965)
《大逃亡》 (1965)
《None But the Brave》 (1965)
《羅賓七俠》 (1964)
《假面兇手》(1963)
《新戀愛經(jīng)》 (1963)
《德州四杰》 (1963)
《諜影迷魂》 (1962)
《通往香港之道》 (1962)
《Sergeants 3》 (1962)
《華府千秋》 (1962)
《四豪杰》 (1961)
《十一羅漢》 (1960)
《我愛巴黎》 (1960)
《戰(zhàn)云》 (1959)
《合家歡》 (1959)
《北行國王》(1958)
《魂斷情天》 (1958)
《好友喬伊》(1957)
《啼笑淚痕》 (1957)
《氣壯山河》 (1957)
《上流社會》 (1956)
《Meet Me in Las Vegas》 (1956)
《環(huán)游世界八十天》 (1956)
《金臂人》 (1955)
《紅男綠女》(1955)
《明月冰心一照杏林》 (1955)
《Young at Heart》 (1954)
《突然》 (1954)
《亂世忠魂》 (1953)
《會見丹尼·威爾遜》 (1951)
《帶我去看棒球》 (1949)
《錦城春色》(1949)
《The Miracle of the Bells》 (1948)
《小城名流》 (1948)
Himself (3 episodes, 1956-1965)
《布魯克林奇遇》 (1947)
《亂云飛渡》 (1946)
《翠鳳艷曲》 (1945)
《Reveille with Beverly》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