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江謙本以知行合一之學熏陶后生;以 " 能耕能學 " 為訓,矯正空談時弊,弘揚務實精神;輯 " 兩漢學風 " ,倡儉樸學風,傳 " 明德新民 " 之教。他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使通州師范校譽日隆,名聲越省。江謙又精于文字音韻之學,他由英文切音,發(fā)明陰陽聲母通轉(zhuǎn)規(guī)則,創(chuàng)設音標一案,實為注音字母的先聲。當時的學部設國語統(tǒng)一局,知他有此專才,征主其事,江謙又謝其位。后安徽學界公推江謙為安徽省教育會會長,江蘇省復指命他為江蘇省教育司司長。人物生平
1914 年 8 月,江蘇巡按史韓國鈞委任江謙為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校長,就前兩江師范學堂,勘察校舍籌備開學,實為轉(zhuǎn)入大學之始。 1915 年 1 月江謙聘郭秉文從美國來校任教務主任,旋于 8 月行入學考試,招國文、理化兩部,錄取學生 126 人。 9 月 10 日行開學儀式。至 1919 年因疾辭職,推薦郭秉文繼任。此時的南高已設有四部六科,校舍占地 370 畝,教員 53 人,職員 41 人,在校學生 416 人。
江謙認為辦學應以理想為先,以精神教育為前提。他認為訓育 ( 即德育 ) 就是對學生的管理與訓練,其要點有三:第一目的,要養(yǎng)成國民的模范人格;第二方法,要漸次擴張學生的責任感和服務觀念,使之自覺地向所定之目的前進;第三程序,學生對自己之品性行為負修養(yǎng)之責任,對同學之品性行為負規(guī)勸之責任,對本校校風負鞏固培養(yǎng)之責任,對本校之附中、附小等附屬單位負協(xié)助責任。
個人其它信息
江謙是碩儒而非道貌岸然,嚴慈皆備,其施教反對 " 我教你學,我講你聽 " ,強調(diào)啟發(fā)學生的自覺自悟。江謙倡導以 " 誠 " 為校訓,認為 " 誠者自成 " 。南高之初以培養(yǎng)中等學校師資為目的,繼又增加培養(yǎng)教育行政人員。后來,江謙認為國家的富強,有賴于科學、實業(yè),于是積極籌措增設了農(nóng)業(yè)、工業(yè)、商業(yè)三個專修科,在高師校內(nèi)提倡和重視 " 實科 " 教育,南高此舉實開全國之先。江謙對教學和教學法重視基礎(chǔ),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南高學生來自蘇、浙、皖、贛等省,水平懸殊,故規(guī)定新生均先入預科,對較差學生單獨編班,特別輔導,一年后入本科,而成績突出者可跳級,不及格者可重讀。江謙很注重筆記,把筆記列入成績,要學生筆記時務須記大意而少記詞句;要求課后通過閱讀自修,再記上自學心得,用想象力闡述自己的感受,用判斷力抉擇要義,加強記憶,隨時備教師查閱,給以打分。江謙還說: " 以強健的身軀行教育事業(yè),這就是南高體育教育的宗旨。學生用腦過多,非教育之幸。 " 故南高招生,必請中西醫(yī)作嚴格體檢,體格孱弱者,概不錄取,不論何科學生,體育列為必修。學生晨起后,一律要作米勒氏呼吸運動。學校設置各種體育會、隊,開展各種運動、技藝、球類競賽。 1916 年即開設體育專修科,把體育列為科學和必修的學科,又倡全國之先。
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江謙就提出了 " 調(diào)整師生關(guān)系 " 。江謙要求教師改變只管授業(yè)的狀況,倡導關(guān)心、接近學生,盡導師的全責;要求學生尊敬老師,組織學生主動看望老師,師生共同努力下一種新型的 " 尊師愛生 " 風氣逐步在南高形成。
1937 年抗戰(zhàn)軍興,江謙居通州海濱念佛講教,精進不懈,旋又隱居上海著書立說。江謙所著《繞音》馳譽中外,此外由上海中華書局、蘇州弘化度、上海佛學分局出版的江謙佛學專著,計有 17 種。
1942 年 4 月 10 日江謙病逝滬上,享年 67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