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文道生(1260—1278),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文天祥的長子,生于宋景定元年(1260年)。德祐元年(1275年),恭宗皇帝以文道生有獎勵軍士之獻(xiàn),詔督理軍機(jī)職務(wù),策命殿前指揮使蘇劉義之女為妻。景炎二年(1277年)八月,他隨其父天祥轉(zhuǎn)戰(zhàn)廣東潮陽。1278年宋危,文道生遺其妻蘇氏、兒子文伯平與傭人(吳通)、侄(文汝安)、舅(蘇能)等逃難,后流落于海陽豐政都大勝村(今屬豐順縣),他自身赴惠州。是年于惠州病故,年19歲,柩移至大勝村,葬于村后。
1285年8月13日申時,蘇氏病故后,其子伯平于1286年11月,又將父之骨骸移葬于大勝村背湖頂,此墓俗稱“飛天蜈蚣”。蘇氏也塋葬于墓之左側(cè)。
文氏后代均以文氏32字——"天道伯汝、元廷朝世、子應(yīng)時策、名揚標(biāo)鐫、錦長永錫、衍及新年、英偉俊發(fā)、振祖墓墀”命名,這文氏32字輩譜自文天祥傳下,現(xiàn)已至第27代“俊”字輩。
文獻(xiàn)資料
資料記載
江西文氏族譜和地方志均記載:“文道生無傳”。連占地面積二百三十多畝的江西《文天祥紀(jì)念館》都沒有文道生的祥載,因當(dāng)時文天祥于景炎三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在海豐亞坡嶺被俘,后被解至柴市(現(xiàn)北京),監(jiān)禁三年被殺害,死時只有四十七歲。在獄中,只知道長子道生于惠州病故,未知其媳其孫流落定居于大勝村。故最后致家書,以侄子為繼嗣,繼嗣后部分遷入貴州德江縣五谷溪、沿河縣甘溪鄉(xiāng)等地,現(xiàn)有文姓后裔居住于此地,F(xiàn)江西廬陵淳化鄉(xiāng)富田村傳下文氏后裔146人。
后代活動
文道生一家在豐順落籍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文道生的兒子伯平與吳通偕侄汝安移居鳳凰下埔梨樹下,后娶妻宋氏、曾氏,育有六子:汝香、汝旺、汝光、汝月、汝山、汝海,其繁衍的后代,現(xiàn)分布廣東、福建、海南三省八個縣。解放前,每年八月二十二日,潮安下埔文氏后裔必前往豐順大勝村道生夫婦墓奠祭。1993年9月5日,下埔連同其他縣市文氏裔孫前往認(rèn)墓,墓體尚完好。2000年3月份各地縣市文氏后裔派代表謁文道生夫婦墓,參加掃墓祭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