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任繼風(1862—1933),字皡亭,河北平泉縣黨壩鎮(zhèn)山子后人。幼年家境貧寒,父病故后,由祖父撫育。稍長,在祖父執(zhí)教的塾館讀書。后從師攻讀學業(yè),文才大進,深受業(yè)師青睞。在業(yè)師勸說下,師生同入考場,結果同中秀才。他的文章尤為優(yōu)異,被平泉州選拔為貢生,送北京國子監(jiān)深造。任繼風一生光明正直,教書育人,治學嚴謹,先后在承德文廟塾館、胡家專館任塾師。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出任平泉州勸學所所長。任職期間對全州教育情況深入調查,籌款興學,并將山子后河西相莊頭的土地抽出作為校田。中華民國建立后,被推選為省參議員,曾在熱河師范學校、熱河女子師范學校任國文教員。1927年12月,平泉縣設修志局,任總纂。1929年,任平泉農林會會長。任繼風擅長書畫,真、草、隸、篆、板橋體,皆有很深造詣,時同張庸安、王意洲、胡子襄并稱書畫四才子,墨跡流傳甚廣。他的板橋體圓潤純厚,獨具風格,源于板橋,又別于板橋,人送綽號“二板橋”。一生以詩、詞、歌、賦為趣,遺作《熱河十大景》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