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Kun,跨界小提琴手,80非常后,差點就要90后,四川人,金牛座。
Kun在中國的小提琴手當中無疑是相當先鋒的,當大家還在守著樂譜不斷練習試圖理解巴赫、貝多芬的時候,他決定和古典音樂暫時告別,開始了他自由地演奏。Kun用一把1927年制作于意大利的原聲提琴和一把型號Zeta Sv45的電小提琴創(chuàng)造出不一樣的美好音樂。Kun帶著他小提琴去到世界上不同的城市,又去探訪不同城市與鄉(xiāng)村中不同的角落,他去學習不同文化中音樂,然后與小提琴相融合。Kun的小提琴音樂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從純正的古典主義,到現(xiàn)代的電子曲風,Kun擅長用多種采樣和效果,通過小提琴為聽眾描繪不同的世界。
“我想讓小提琴有更多地可能性!
“我最想要的生活狀態(tài)——拿起琴是音樂,放下琴是生活!
“我希望你們能喜歡我的音樂!
音樂生活
學習古典音樂的出生的Kun,卻是有著放蕩不羈的姿態(tài)的。他的音樂不僅向古典致敬,更是對現(xiàn)代音樂以及世界音樂的的思考探索以及向往,KUN帶著他的小提琴去拜訪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人們,去了解他們的文化,去學習他們的音樂,Kun嘗試著用手中的小提琴,演奏不同的視角,帶來不同的世界某一個角落的聲音,從印度洋到柬埔寨,送吉卜賽人的帳篷到阿拉伯的大漠風沙。聽眾聽到的音樂,就是Kun看到的故事。在音樂背后,是地理的乾坤,是地球的年輪。
到2014年的春天,Kun和他的小提琴已經(jīng)拜訪了中國的大多數(shù)省份,并且在德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香港、澳門都留下了他的音樂印記。
主要作品介紹
錄音棚專輯兩張:2008年《琴韻心聲》(My Violin Diary) 2011年《兩個我》(Double Me)
原創(chuàng)小提琴作品:《招魂》、《調(diào)色練習》、《西行》、《花開》、《心湖》、《一個夢》、《旅行》、《三峽》等
改編小提琴作品:《Rolling in the deep》(Adele)、《Yellow》(ColdPlay)、《Firework》(Katy Perry)等
原創(chuàng)歌曲作品:《流動的愛》(資陽無償獻血主題歌)、《幸?燔嚒、《兩人午餐》、《I have a little dream》等
影視劇配樂作品:中央電視臺動畫片《秦時明月》配樂小提琴演奏、抗震救災歌曲《孩子快抓住媽媽的手》小提琴演奏、電視劇《獄中》配樂等
學術(shù)文章/論:《漫談常蘇民先生的電影音樂及創(chuàng)作特點》、參與國家級研究課題”城市音樂產(chǎn)業(yè)化“并撰寫相關學術(shù)文章4篇。
主要經(jīng)歷及榮譽
2008年第五屆世界華人藝術(shù)節(jié)小提琴演奏青年組金獎。
2008年錄音棚專輯《琴韻心聲》(My Violin Diary)。
2009年與好友組建”輕樂團?“,并展開巡演,同年接受《魅力四川》雜志專訪。
2011年在四川成都舉行跨界小提琴獨奏音樂會,并錄制音樂會同名專輯《兩個我》(Double Me),受到《成都商報?》、《華西都市報》、《四川音樂學院學報?》等多家報刊媒體報道,受到廣泛關注。
2012年2月完成在香港的音樂分享會,3月~4月與好友劉于思(Yusi Liu)一起完成“樂游大世界”川渝兩地聯(lián)合巡演。2012年9月考入四川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成為該系研究生,從事民族音樂學(Ethnomusicology)的相關研究。2012年11月接受四川大學《星期日?》雜志專訪。
2013年德國海德曼電子音樂節(jié)亞洲區(qū)受邀表演嘉賓(與好友LAN受邀赴德參加)。10月參加江蘇衛(wèi)視《芝麻開門?》節(jié)目,開場節(jié)目表演嘉賓,12月FutureMusicFestivalAsia獨立音樂節(jié)表演嘉賓。
2014年更多精彩,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