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呂崢呂崢,筆名臨川之筆,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1986年生于天府之國成都,獅子座,身長180有余。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yè),師承心學大家周月亮。后者的代表作為《王陽明大傳》。呂崢是繼當年明月之后草根講史的集大成者,其文風兼具當年明月的幽默和韓寒的犀利,但對傳統(tǒng)哲學深刻的認識與精湛的表述為二者所不及。 其新作《明朝一哥王陽明》在通俗歷史泛濫的當下,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明朝最為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王陽明波瀾壯闊的一生,并用時興的網(wǎng)絡語言回顧總結了先秦哲學、宋明理學,最終落腳于被曾國藩、毛澤東、蔣介石等人視為“精神食糧”的陽明心學,開創(chuàng)了通俗歷史寫作的新紀元。記者從其親友處了解到,呂崢自幼酷愛讀史,尤喜《史記》、《漢書》、《三國志》,手不釋卷。12歲隨父赴京,謁見史學大家、北大教授周一良,深受后者喜愛。
大學期間,由于對學生會官僚習氣深惡痛絕,呂崢從學聯(lián)部副部長任上憤然辭職,轉志電影,并于2007年,組織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和中國傳媒大學的師友,在成都拍攝了90分鐘的數(shù)字電影《天問》,在視頻網(wǎng)站酷六網(wǎng)、六間房等網(wǎng)絡播出平臺的推波助瀾下,轟動一時。2008年,任北京高校紅學聯(lián)盟常務委員,參與籌辦了在北京大觀園舉行的聯(lián)盟成立儀式。
當代文學史家錢理群對呂崢的文筆非常欣賞,認為其《強國論》、《由八十年代想到的》思想深刻、見解獨到。持相同觀點的還有當代書畫家田旭中、西藏文聯(lián)副主席吉米平階。
2010年初,電影《孔子》劇組在成都香格里拉酒店召開記者見面會,四川電視臺、成都電視臺等當?shù)馗鞔竺襟w獲邀參加。胡玫導演對之前網(wǎng)絡上針對《孔子》劇組的一些非議做出了回應,在提問環(huán)節(jié)中,對呂崢提出的關于孔子學說中人性論的問題激賞不已。呂崢亦有幸成為全場唯一同主演周潤發(fā)合影留念之人。
跟周潤發(fā)在成都香格里拉[1] 據(jù)悉,呂崢先后供職于北京電視臺,《西藏人文地理》雜志社。曾擔任《中國文化報》特約評論。
主要作品
《明朝一哥王陽明》最初在天涯以《千古一圣王陽明》的標題連載,網(wǎng)友熱評如潮,版主加紅推薦。由于點擊率持續(xù)高漲,先后受到磨鐵、鳳凰聯(lián)動、上海文藝等社書商的青睞,謀求合作。最終,由萬卷出版公司出版該書。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偉人。他的一生跌沓起伏,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心學思想融合了儒釋道三家之精髓,是醬缸文化的最后一劑解藥。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預言,2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
《明朝一哥王陽明》凝聚了作者呂崢披閱三載、增刪數(shù)次的心血。在窮盡一切辦法汲取中外王學研究得基礎上(以陳來、楊國榮、岡田武彥先生的觀點為主),用通俗幽默的語言將王陽明幾起幾落的人生歷程娓娓道來,全景式地展現(xiàn)陽明先生蕩氣回腸的一生。除此之外,作者并不止步于寫一本通俗歷史或人物傳記,而是舉重若輕、深入淺出地將陽明心學的形成、發(fā)展貫穿其中,使讀者有脈可循。
呂崢說陽明
王陽明是有明一朝最偉大的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別人博而不精,他卻愈博愈精。
政治上,王陽明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兩廣、湖廣、江西四省總督,歷任南贛巡撫、江西巡撫,生前封新建伯,身后謚文成公。
軍事上,王陽明在不費朝廷一兵一餉的前提下,選練民兵,平定了為禍南方四省的大規(guī)模叛亂;又在朝廷高層的掣肘下,率領沒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民兵,僅用35天就擊潰了寧王朱宸濠的數(shù)萬精兵,一舉粉碎其蓄謀了幾十年的篡位大計;而南贛剿匪、征廣西思田更是體現(xiàn)了王陽明撫剿并用、文武兼修的軍事思想,將兵家權謀上升到了“此心不動即為術”的化境。
哲學上,王陽明融合儒、釋、道三家之精華,打破僵化的官方意識形態(tài)程朱理學的窠臼,獨創(chuàng)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為三大命題的陽明心學,信從者上至宰相,下至農(nóng)夫,流傳之速,蔓延之廣,不僅有明一代無人能匹,縱觀古今中外亦不多見。他的弟子中官居高位者不計其數(shù),入閣拜相者不乏其人(徐階、張居正、趙貞吉等),在各自領域獨領風騷者更是如過江之鯽(徐文長、湯顯祖、徐光啟、李贄等)。在明朝,他從祀孔廟;在近代,康有為、梁啟超、章太炎、孫中山,五四時的陳獨秀、胡適之無不從陽明心學中吸取人性解放、自尊無畏的思想,建立了不朽的事功。
陽明心學絕非書齋里的空想,而是實實在在,學以致用的利器。用到政治上,他成了第一流的政治家;用到軍事上,他又成了最可怕的軍事家。
因此,被成功學洗了很多年腦的中國人應該捫心自問一下了:為什么天天讀曾國藩還是仕途失意?為什么日夜學胡雪巖仍然一貧如洗?
因為你沒有經(jīng)歷和他們一樣的心路歷程。道理人人會講,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從心上用力,砥礪出不偏不倚、動轉得勢的強大心靈,即使做同樣的事,說同樣的話,動作也會走形,畢竟相由心生,情隨事遷。
陽明心學是煉心的學問,是“乾坤萬有基”。 王陽明之所以將中國人宏大而細膩的心理圖譜精確地描繪出來,就是要傳達一條真理:一切戰(zhàn)斗都是心戰(zhàn),內(nèi)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世間之事紛繁復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然而,捫心自問,那真的就是你自己的答案嗎?
長期以來,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叫“自我意識”的世界里,這是一個由你的內(nèi)心和外部環(huán)境共同構筑的世界,堆砌著各種概念推理,分析綜合;快樂痛苦,輕松沉重。其實,由內(nèi)心產(chǎn)生的情緒波動、價值判斷往往只是一時一地的就事論事,并非完全正確,如果不經(jīng)審視與過濾就讓其在意識領域占山為王,沉淀為潛意識,久而久之便會使人流于固執(zhí),是非不明。
同理,書刊雜志、網(wǎng)絡電視灌輸?shù)侥愦竽X中的信息也可能是不懷好意,各有目的的。由于文字集團早已喪失其獨立性,一篇帖子、一則報道,都有可能是精心炮制、洗腦于無形的槍稿軟文。即使商人政客們暫時偃旗息鼓,知識分子摘下了“御用”的頭銜,不再為利益集團搖唇鼓舌,書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價值觀,言之鑿鑿的“成功秘訣”也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的真實需求。
因此,生活在虛假的“自我意識”里不能自拔的人,當他們內(nèi)心真實的聲音與虛假的意識發(fā)生沖突乃至將其揭穿時,空虛寂寞、焦慮憤怒等消極情緒便會油然而生。長此以往,人就會陷入到循環(huán)的自我否定之中,茫然不知所措。
對此,王陽明的主張是:真理就在你心中,要用“心體”來主導意識。并且,外在信息在進入到心體也就是心理結構之前,要先在意識層面經(jīng)過解讀和過濾,因為自人降生,社會化的過程就從未中斷,正確的做法不是與世隔絕而是審視辨別。
自卑懦弱的人正是由于不懂得對信息甄別取舍,又屈服于單一的世俗價值排序,使意識寄居于自己崇拜的事物當中,失去自我,發(fā)生異化。于是,當他遭遇自己賴以生存的這個價值排序中的強者時(戀權者面對高官,好色者遇見美女),大腦便會繳械投降,使對方的語言和行為長驅(qū)直入,在心靈最深處攻城略地。與此同時,腎上腺素大量分泌,四肢僵硬、畏首畏尾的外在形象一覽無余,心理的弱勢使其淪為對方的木偶。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沒有人可以引領你,每個人的路都是自己選的,真正能改變你的只有你自己。書本的作用也僅僅是告訴你,你可以做到這樣,如此而已。
王陽明最大的貢獻就是為世人曝曬出了心體,以自性之光照亮自己,凌駕于意識之上俯視喜怒哀樂,作出準確客觀的判斷,最終達到“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的心理境界——定。定就是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氣定神閑,指揮若定。定則能靜,靜則能安,安則能慮,慮則能得。
與定相反的是動。常人的心時常處于妄動的狀態(tài),各種閃念像滾雷一樣在心中炸響。由于對妄動無法察覺,你經(jīng)常處于跟著感覺和情緒走的失控狀態(tài),不僅看不清事物的真相,臨事時還會心虛氣餒,感到理虧,因為“以志帥氣”,內(nèi)志不定,外氣必弱。而心定之人,他的心就是一面明鏡。你的妄動會清晰地映照在鏡子上,致命缺陷暴露無遺。
王陽明看準了問題的實質(zhì),主張在意識和實踐上下力,通過誠意與格事兩大功夫,塑造出一個“情順萬物而無情”“終日有為而心常無為”的堅實心體。首先,“心即理”告訴我們要相信自己,傾聽內(nèi)心,樹立起強大的主體意識。其次,煉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一圣賢一了百了。王陽明融三家之長,卻歸宗于儒家,提出振聾發(fā)聵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強調(diào)內(nèi)圣外王,將心性之學轉化為卓越的事功。
綜上所述,在內(nèi),陽明心學讓人不把外界的非笑毀謗、個人的進退榮辱看得太重,養(yǎng)成無所虧蔽、無所牽擾、無所恐懼憂患、無所好樂憤懣,富有彈性的心理狀態(tài);在外,由于有了內(nèi)在的支撐,一事當前,不待思考,所行便能執(zhí)兩用中,恰到好處,動容周旋而中禮,從心所欲而不逾,既不過分也無不及,理直氣壯又通權達變,最終邁入無內(nèi)外之分,無人我之間,與天地合德,同萬物一體的境界。
很顯然,王陽明做到了,并且超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