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
乾隆中,由翻譯生員補工部筆帖式,充軍機章京,擢理藩院主事。從征甘肅、臺灣、廓爾喀,累擢內閣學士,兼副都統(tǒng)。
嘉慶朝
嘉慶四年,授右翼總兵。五年,赴湖北剿教匪,為領隊大臣,數敗高天升、馬學禮於川、楚交界,授宜昌鎮(zhèn)總兵。又敗徐天德、茍文明等。六年,擢湖北提督,署總督。七年,敗樊人杰、曾芝秀等,予云騎尉世職。以病回京,歷左翼總兵,出為古北口提督。九年,授安徽巡撫,擒蒙城教匪余連。十年,調山東。十二年,擢陜甘總督,討平西寧叛番。十三年,坐在山東供應欽差侍郎廣興動用庫帑,褫職,戍伊犁。尋予藍翎侍衛(wèi),充科布多參贊大臣。十六年,授河南巡撫。十八年,復授陜甘總督,剿擒南山匪首萬五等,晉騎都尉世職。
二十一年,予都統(tǒng)銜,充伊犁參贊大臣,命察治回匪圖爾邁善獄,劾罷將軍松筠,遂代之。二十二年,復授陜甘總督。道光元年,加太子少保,協辦大學士,留總督任。二年,署直隸總督。會青海野番滋事,命回陜甘,遣總兵穆爾泰、馬騰龍討平之,賜雙眼花翎,拜文華殿大學士,管理藩院事,召還京。尋以青海奏凱后,野番復渡河劫掠,奪雙眼花翎。三年,授軍機大臣,管理戶部三庫,充總諳達。四年,出為云貴總督。
平定張格爾之亂
五年,調陜甘,改授伊犁將軍。初,回疆自乾隆中戡定后,歲徵貢稅頗約。旋懲於烏什之亂,由辦事大臣縱肆激變,益慎選邊臣,回民賴以休息。久之,法漸弛,蒞其任者,往往苛索伯克,伯克又斂之回民。嘉慶末,參贊大臣斌靜尤淫虐,失眾心。張格爾者,回酋大和卓木博羅尼都之孫也。博羅尼都當乾隆中以叛誅,至是張格爾因眾怨糾安集延、布魯特寇邊。道光二年,逮治斌靜,代以永芹,亦未能撫馭。四年秋、五年夏兩次犯邊,領隊大臣巴彥圖敗績,遂益猖獗。
六年六月,張格爾大舉入卡,陷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闐四城,命陜甘總督楊遇春駐哈密,督兵進剿。詔授長齡揚威將軍,遇春及山東巡撫武隆阿為參贊,率諸軍討之。十月,師抵阿克蘇。時提督達凌阿等已敗賊渾巴什河,張格爾以眾三千踞柯爾坪,令提督楊芳襲破之。
上以元惡漏網,嚴詔詰責,限速捕獲。六月,遇春、芳率兵八千出塞窮追,遇春屯色勒庫,芳屯阿賴,諭各部落擒獻。浩罕遣諜誘官軍入伏,鏖戰(zhàn)幾殆,僅得出險。詔斥諸將老師糜餉,留兵八千,馀命遇春率兵入關,芳代為參贊。當大軍之出,密詔詢將軍、參贊:事平后,西四城可否仿土司分封。武隆阿亦以為言。上切責其請釋逆裔之謬,并革職留任,命 那彥成為欽差大臣,代長齡籌善后。張格爾傳食諸部落,日窮蹙。長齡等遣黑回誘之,率步騎五百,欲乘歲除襲喀城。芳嚴兵以待,賊覺而奔,追至喀爾鐵蓋山,擊斬殆盡。張格爾僅馀三十人,棄騎登山,副將胡超、都司段永福等擒之。
八年正月,捷聞,上大悅,錫封長齡二等威勇公,世襲罔替,賜寶石頂、四團龍補服、紫韁,授御前大臣。諸將封賞有差。五月,檻送張格爾於京師,上御午門受俘,磔於市。晉長齡太保,賜三眼花翎,圖形紫光閣。尋回京,命親王大臣迎勞,行抱見禮於勤政殿。授閱兵大臣,管理藩院及戶部三庫,正大光明殿賜凱宴,賜銀幣,授領侍衛(wèi)內大臣。恩禮優(yōu)渥,并用乾隆朝故事,時稱盛焉。
剿撫浩罕
十年秋,浩罕以內地安集延被驅逐,貲產皆鈔沒,積怨憤,遂挾張格爾之兄玉素普及其黨博巴克等復入邊,圍喀什噶爾、英吉沙爾二城,且犯葉爾羌。復命長齡為揚威將軍,往督師。會 葉爾羌辦事大臣 璧昌連破賊,長齡令參贊哈哴阿、提督胡超分路進援喀、英二城,賊聞風解圍遁出塞。於是偕伊犁將軍玉麟合疏陳善后事,略曰:“此次入寇,與張格爾不同,不過烏合夷眾,挾驅逐鈔沒之憾,虜掠取償,無志於土地人民。各白回畏賊騷掠,助順守御,亦非上年甘心從逆之比。此時戰(zhàn)緩而守急。惟兵未至而賊已先逃,兵久駐而賊無一獲,戰(zhàn)守俱無長策。諸臣條奏增兵廣屯,以省徵調,言之似易,行之實難,即收效亦在數十年之后。若仿土司以西四城付阿奇木伯克,回性懦弱,非浩罕敵;茍無官兵守御,賊至必如入無人之境。臣等再四籌商,統(tǒng)兵之人宜立不敗之地,斯能制人而不為人制,惟有移參贊大臣於葉爾羌,其地本回疆都會,距喀什噶爾六站,在不遠不近之間。再移和闐領隊大臣備調遣?κ哺翣柫魮Q防總兵一,與英吉沙爾領隊為犄角。巴爾楚克駐守總兵一,為樹窩子咽喉鎖鑰。六城相距均不過數百里。於西四城額兵六千之外,留伊犁騎兵三千,陜甘綠營兵四千,量分駐守,而以重兵隨參贊居中調度。新兵糧餉,請於各省綠營兵額內裁百分之二,歲省三十馀萬,以為回疆兵餉。俟屯田有效,即以回疆兵食守回疆,仍撤回內地餉額!庇质枵堈忻耖_墾西四城閑地以供兵糈。又請?zhí)碓O同知二、巡檢五,由陜、甘選勤能之員任之。并下廷議,往復再三,罷設文員,減滿、漢兵二千五百名,新增餉需不過十萬兩,各城額徵糧科可敷供支,乃允行。以璧昌為參贊大臣,各城聽節(jié)制。其辦事、領隊各大臣,命長齡等保奏任用。
浩罕懼大軍出討,乞援俄羅斯,俄人拒之,乃遣頭人詣軍求通商。長齡責縛獻賊目,釋還兵民,來報原還俘虜,復乞免稅,并給還所沒貲財。上方欲示以寬大,且謂獻犯亦不足信,一切允之。浩罕喜過望,進表納貢通商如故,邊境乃安。
死后哀榮
長齡駐回疆凡兩載,十二年,回京,晉太傅,管理兵部,調戶部,賜四開褉袍。十七年,以病乞休,上親視其疾,溫詔慰留。以八十壽,晉一等公爵。次年,卒,上震悼,親奠,賜金治喪,入祀賢良祠、伊犁名宦祠,謚文襄。十九年,命每次謁陵后,賜奠其墓。子桂輪,襲公爵,官至 烏里雅蘇臺、杭州將軍,謚恪慎。孫麟興,襲爵,亦官烏里雅蘇臺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