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教育經歷
1995至1999年,吉林大學
1999至2002年,四川大學
2003至2006年,中國人民大學博士
海外經歷
2004年布魯塞爾自由大學訪問學者,2006至2009年間多次短期游學訪問意大利、奧地利、德國等。
2010年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大學跨區(qū)域整合研究中心任訪問學者,多次赴意大利、美國進行短期學術訪問。
2009至2010年就職于聯合國跨區(qū)域整合研究所。
智庫任職
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yè)促進會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
數字經濟研究院(數字經濟智庫)副院長
萬里常安海外風險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亞太智庫高級研究員
鳳凰國際智庫高級研究員
國家安全與政府法制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海外利益保護研究會研究員
盤古智庫研究員
參與節(jié)目
著名國際問題評論員
開辦時事評論類節(jié)目《事出有殷》
《萬有殷力》內容創(chuàng)造者
曾參與鳳凰衛(wèi)視、兵團衛(wèi)視、甘肅衛(wèi)視、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評論節(jié)目
原FM93特約時事評論員
內蒙古衛(wèi)視、人民網《馬克思靠譜》第二季《馬上學習》解說嘉賓
學術情況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現代企業(yè)治理、法理學、中外政治制度、公共管理等。
研究領域為中外比較政治、中亞地區(qū)政治、公共管理,曾參與主持多項社科、部委課題。
專著發(fā)表
儲殷:《轉型社會的法律治理:基層法院的結構與運作》,吉林大學出版社,2016年。
本書對現代化較為發(fā)達的城市地區(qū)的司法改革的歷史進行了梳理。以2006年前C市J區(qū)法院為個案研究對象,通過實證研究、數據統(tǒng)計分析以及訪談等方式、方法, 全面描述并分析了當代中國基層法院的基本權力結構與運作模式以及當代中國基層法院法官群體的現狀與其主要特征。
儲殷:《嬗變與論爭:公共治理轉型的焦點問題》,中國言實出版社,2015年。
本書全方位地展示了目前中國面臨的困境與希望,并嘗試用學者的眼光提出一些解決議案。
學術期刊
作者 | 標題 | 刊物 |
儲殷 | 當代中國民間外交的錯位及其解決思路 | 《對外傳播》,2016(05):8-9+1 |
儲殷 | 略論英國脫歐對“一帶一路”戰(zhàn)略倡議的影響 | 《區(qū)域經濟評論》,2016(05):35-36 |
儲殷 | 當代中國“校園暴力”的法律缺位與應對 | 《中國青年研究》,2016(01):23-25 |
儲殷 | 埃爾多安時代的土耳其軍政關系 | 《軍事政治學研究》,2015(01):47-53 |
儲殷 | 中國司法的“翻譯”式增長 | 《社會科學研究》,2009(02):82-87 |
儲殷 | 淺析中國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模式 | 《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9(01):83-91 |
儲殷 | 行走在理想和現實之間—中國法治進路的基本特點與態(tài)度 | 《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8(02):73-77 |
儲殷 | 中國司法增長的特點與基本模式 | 《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8(01):85-90 |
儲殷 | 哈耶克政治制度理論研究:關于自發(fā)秩序理論下普通法法治國建構路徑之探討—兼評《規(guī)則·秩序·無知—關于哈耶克自由主義的研究》 | 《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5(05):157-162. |
作者 | 標題 | 刊物 |
儲殷,張沛喆 | 權力、市場與文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三重構建 |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8(03):30-39 |
蘇彥璁,儲殷 | 當代西方政治文化的研究歷程:回顧與反思 | 《區(qū)域與全球發(fā)展》,2018,2(01):54-68+155 |
儲殷,張沛喆 | 如何講好“一帶一路”的經濟故事 | 《對外傳播》,2017(04):20-21 |
儲殷,馬洋 | 從崛起大國到魅力大國——習近平同志人民外交思想研究 | 《毛澤東思想研究》,2016,33(03):65-68 |
儲殷,黃日涵 | “一帶一路”視閾下國家形象構建的巧實力探析 |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7(02):78-84 |
儲殷,高遠 | 從法國《查理周刊》事件看歐洲穆斯林青年群體認同危機 | 《中國青年研究》,2015(05):114-119+113 |
儲殷,高遠 | 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定位的三個問題 | 《國際經濟評論》,2015(02):90-99+6 |
儲殷,唐恬波,高遠 | 歐洲穆斯林問題的三個維度:階級、身份與宗教 | 《歐洲研究》,2015,33(01):1-20+165. |
儲殷,儲暢然 | 行政指導及其改進思路—以行政管理窗口部門的實踐為視角 | 《理論探索》,2010(02):99-102. |
儲殷,陳斌 | 淺析公共事件中的非理性思潮 | 《經濟研究導刊》,2009(12):109-110 |
鄭宇,儲殷 | 淺析中國農村土地征收糾紛解決機制 | 《經濟研究導刊》,2009(10):33+75. |
儲殷,儲暢然 | 農村產權結構缺陷與對策分析 | 《經濟研究導刊》,2008(07):38-39. |
儲殷,譚馨海 | 病人家屬參與醫(yī)療決定之法律研究 |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5(04):97-102. |
時政報刊
作者 | 標題 | 刊物 |
儲殷 | 全球疫情常態(tài)化給中國經濟帶來三大新挑戰(zhàn) | 《國家治理》,2020(23):26-30 |
儲殷 | 見證“一帶一路”的五大升級 | 《小康》,2019(15):46-47 |
儲殷 | “雙十一”:購物節(jié)背后的全球化 | 《世界知識》,2018(23):75 |
儲殷 | 文明世界里的黑暗刺殺 | 《世界知識》,2018(21):75 |
儲殷 | 伊朗和以色列的諜戰(zhàn)恩怨 | 《世界知識》,2018(19):75 |
儲殷 | “算法新聞”真地撕裂了社會嗎 | 《世界知識》,2018(17):75 |
儲殷 | 要治“假新聞”真的不容易 | 《世界知識》,2018(15):75 |
儲殷 | 誰說體育應與政治分家 | 《世界知識》,2018(13):75 |
儲殷 | “一帶一路”新動力:從基建硬驅動邁向跨境電商軟驅動 | 《大陸橋視野》,2018(05):56-57+60 |
儲殷 | 消費升級正在柔性重塑中國與世界關系 | 《世界知識》,2018(09):75 |
儲殷 | 中國跨境電商:全球化的新可能與新動力 | 《世界知識》,2018(07):75 |
儲殷 | 伊朗對陣以色列:假比劃未必真動手 | 《世界知識》,2018(05):75 |
儲殷 | 后政變時代的政變:埃爾多安“復制”戴高樂 | 《世界知識》,2017(09):75 |
儲殷 | 中國企業(yè)在伊朗:苦辣辛酸唯自知 | 《世界知識》,2018(11):75 |
儲殷 | 誰當美國總統(tǒng)都難撼動中美關系大局 | 《理論與當代》,2017(01):49-50 |
儲殷 | “刺殺”背后的重重迷霧 | 《世界知識,2017(01):75 |
儲殷 | 土耳其軍隊:民主的敵人還是最后的武士? | 《世界知識》,2016(15):74 |
儲殷 | 論蒙古永久中立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影響 | 《當代世界》,2016(02):65-68 |
儲殷,劉安琪 | 俄羅斯是希臘的“救命稻草”嗎 | 《世界知識》,2015(10):44-45 |
儲殷,高遠 | 希臘債務危機進入“加時賽” | 《世界知識》,2015(07):44-46 |
儲殷,高遠 | 加入亞投行:英國為何要“搶先” | 《世界知識》,2015(07):50-51 |
儲殷 | 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不能盲目攤大餅 | 《中華建設》,2015(07):29 |
儲殷,柴平一 | 綢繆“一帶一路”五大風險 | 《金融博覽》(財富),2015(06):52-55 |
儲殷 | 希臘脫歐:真心話?大冒險? | 《世界知識》,2015(04):34-36 |
儲殷 | 文明的沖突?歐洲的老問題與新迷思 | 《世界知識》,2015(03):50-52 |
儲殷 | 歐盟峰會:浮華祭年,一目成空 | 《世界知識》,2015(02):40-41 |
儲殷 | 以島抵債是特例,買島投資是常態(tài) | 《世界知識》,2015(01):42-43 |
儲殷,秦帥,劉安琪 | 北約:新時代如何“秀”自己 | 《世界知識》,2014(22):40-41 |
儲殷 | 以色列正在失去歐洲 | 《世界知識》,2014(21):30-31 |
儲殷 | 北愛爾蘭,英國的另一個分裂基因? | 《世界知識》,2014(20):36-37 |
儲殷 | 美歐黑人族群:“憤怒”與“安靜”的差異背后 | 《世界知識》,2014(19):62-63 |
儲殷 | 胡安·卡洛斯:獨立于平民與暴政之間的國王 | 《世界知識》,2014(13):70-71 |
儲殷 | 司法改革中需要革除的幾個弊端 | 《當代社科視野》,2014(11):35 |
儲殷 | 彭定康:再陷麻煩的麻煩制造者 | 《世界知識》,2014(11):48-49 |
作者 | 標題 | 報紙 |
儲殷 | 彈劾特朗普失敗,民主黨人的“身份政治”破產 | 《中國經營報》,2020-02-24(A07) |
儲殷 | 羅素《中國問題》的現實啟示 | 《北京日報》,2019-10-14(016) |
儲殷 | 中國能夠成功轉型的三個關鍵原因 | 《北京日報》,2019-03-18(014) |
儲殷 | 英國政壇動蕩背后的“脫歐”之爭 | 《北京日報》,2018-07-13(003) |
儲殷 | 推進農村治理應注意兩個基本矛盾 | 《中國青年報》,2018-03-27(002) |
儲殷 | 章瑩穎遇害案拷問美國法治之困 | 《中國青年報》,2017-07-05(002) |
儲殷 | 東北困局并非東北人不行 | 《中華工商時報》,2017-01-19(003) |
儲殷 | 中國海外利益保護必須重視軟實力 | 《中國青年報》,2015-12-29(002) |
儲殷 | 媒體型智庫助力中國智庫“彎道超車” | 《光明日報》,2015-11-18(016) |
儲殷 | “一帶一路”戰(zhàn)略實施不應重物輕人 | 《證券日報》,2015-09-26(A03) |
儲殷 | 希臘危機揭橥民主“四大”失靈 |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08-13(004) |
儲殷 | 中國社會還不到廢除死刑的時候 | 《中國青年報》,2014-12-12(002) |
儲殷 | 不要用大字報的方式倒韓 | 《中國青年報》,2014-08-20(002) |
學術活動
2020年8月26日,參加在成都舉辦的2020新經濟大會。
2020年1月8日,儲殷出席2020新盟盛典暨中國新媒體領袖峰會。
2019年12月17日,儲殷出席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新時代的中國思想與世界變局——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并就相關議題撰寫論文。
2019年11月30日,儲殷在麗水學院做題為《未來的中國城市》的演講。
2018年6月23-24日,儲殷在正商書院武漢分院講解《中國城市化:產業(yè)布局與服務升級》。
2018年6月19日,儲殷為云南工商學院師生講解《中國大戰(zhàn)略》。
2016年儲殷申報的題為 [東南亞地區(qū)“一帶一路”重大工程項目政治風險預警機制研究] 的課題獲得國家社科基金立項。
2016年7月,第九屆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學術共同體年會,“一帶一路推進中重大工程項目風險分析及海外利益保護機制研究”。
2016年3月28日,《一帶一路年度報告》發(fā)布暨百人論壇專家峰會。
2015年10月25日,由鳳凰國際智庫和大連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的“一帶一路與文化外交”論壇在遼寧省大連市舉辦。與會的中外專家學者圍繞“一帶一路與中國文化外交”、“媒體外交與中國國家形象”等專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鳳凰國際智庫高級研究員儲殷出席并發(fā)表觀點。
2014年第七屆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學術共同體年會,“走出去”背景下的中國海外利益保護。
2012年12月16日,參加由北京市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舉辦的“世界政黨格局變遷與中國政黨制度發(fā)展理論研討會”,在會上發(fā)表《中國基層法院黨政關系研究》與《中國基層法院黨組功能研究》兩篇論文。
人物評價
“在《我是演說家》第四季節(jié)目中的《共享時代》中,儲殷把u2018共享u2019引申到扶貧上,把共享時代歸為共享中國夢。而《尋找好創(chuàng)意》里,儲殷又講述了好創(chuàng)意需要與高手過招。既能講述國家政策,又能扎根基層,講老百姓最關心的話題,儲殷的底蘊之深讓人敬佩。”—— 新華網
人物事件
指責院長
2007年3月21日,“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連發(fā)四封公開信痛斥系主任”的新聞被報道后,引起了網友熱議。3月22日上午,媒體接到人民大學國關學院2003級博士儲殷的實名報料,指責李景治院長在公開信中公然撒謊,認為李當時是故意克扣研究生論文打印費用,而非“緩發(fā)”。
批評肖鷹
2014年8月19日,清華大學教授肖鷹撰寫署名文章《“天才韓寒”是文壇丑聞》載于《中國青年報》,批韓寒《后會無期》是爛片,并稱韓寒本人為“虛假文化偶像” ,引起巨大爭議。儲殷對此表示反對,并在同日于《中國青年報》的官方網站“中青在線”登載了相關評論文章《不要用大字報的方式來倒韓》。
在受訪時儲殷說:“肖鷹反韓的方式我特別難接受。這是寫大字報呢?什么年代了?你要覺得電影不好看,你就說電影不好看;你要覺得他是代筆,你就說他是代筆。你把一個本來存在很多爭議的事情當做一個很確鑿的證據說,這是非常不好的,這就夾帶私貨了,這么說吧,太掉節(jié)操了。”
聯名公開信
2020年4月2日,國際期刊《外交學人》刊發(fā)了包括儲殷在內的100名中國學者聯名《致美國社會各界的公開信》,中國學者在公開信中表示,近來,許多聲音將新冠疫情政治化、污名化。學者們認為,這無助于中美兩國和全世界共同遏制這場幾十年來最大傳染病疫情的蔓延,無助于中美關系的健康發(fā)展,也無助于中美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福祉。
反諷視頻
2020年9月,儲殷曬視頻吐槽了《脫口秀大會》選手楊笠關于男性盲目自信的觀點,引發(fā)熱議。有網友為反駁儲殷,制作了一段反諷視頻。17日凌晨,儲殷在微博發(fā)文回應反諷視頻,他以視頻涉嫌侮辱為由,要求博主刪除相關視頻。稍晚,他再次解釋稱:“我反對的一直都是制造性別對立,仇恨營銷,我反對仇視男性,也厭惡壓迫婦女。批評極端女權,也抨擊女德班。但是人身侮辱不能容忍,可能還是心氣不夠吧!辈橥虏蹢铙視r的失態(tài)行為道歉,“追究侵權者的責任,也反省自己的過失。言多必失,以后我也會更謹慎和友好。
博主也在儲殷發(fā)文后將反諷視頻進行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