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
劉夫人嫁到黃家時,洪浦前妻之子吉啟和失去父母的侄兒吉曬都是兩三歲的孩子,夫人將兩幼兒視為自己所生,愛護備至,撫養(yǎng)盡心,教育得法,吉啟、吉曬成長后皆致仕為官,事母至孝。
以壽禮修路
劉夫人八十壽辰時,吉啟、吉曬商議要為老人做壽,準(zhǔn)備隆重慶賀,盛宴親朋好友和全村的人,請戲班子到村里唱戲,熟鬧幾天。劉夫人聽后笑容滿面,高興地說:“你倆一片孝心,我心領(lǐng)了!惫湃苏f:“積善好施福自厚,做好事壽而康!蔽业囊庖娛遣灰鰤哿,將做壽的錢用來修我們村到三湖街的路,以方便行人。這樣做比做壽要有意義得多。你倆看如何?
原來,桑頭村至三湖街有四里路,但是只有一條很窄又高低不平的小路,不好行走,特別是下雨天和雨后,滿路泥濘,行人常被滑倒,鞋子陷入泥內(nèi)則是常有的事,給人們帶來諸多不便,稱之為爛泥巴路。村里人早就想把這條路修好,但因無資金,只好作罷。
吉啟、吉曬聽老人說得有道理,即遵照辦理,向旅長稟報了此事,請求支持。旅長召集全村人說明情況后,眾人皆大觀喜,一致表示:這是惠及全村及子孫后代的大好事,我們愿意出力,一定盡快把這條路修好。于是,吉啟、吉曬便出錢購買條石、磚、沙子、右灰等材料,請來工匠;材中勞動力全部出動,將路基加寬加高整平壓實,疏通路溝。人心齊,干勁足,工程進(jìn)展順利,不久,一條由桑頭村通到三湖街的石板大路便告竣工。從此,結(jié)束了村人到三湖當(dāng)街走爛泥巴路的歷史,每當(dāng)行人走在石板路上,無不稱贊劉老夫人之仁德。
獲得褒獎
不久,臨江知府(臨江府轄今樟樹、新余、新干、峽江四市、縣)聽說了此事,在巡視新干縣里,特地到三湖街,沿著新修的石板大路到桑頭村,看到大路修得很好,十分高興,到黃家看望慰問了劉老夫人,當(dāng)場題寫了“仁德夫人”四個大字,令人制成匾額,以褒獎劉老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