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金鈴子,原名蔣信琳,曾用筆名信琳君,籍貫重慶,家居山水之間。曾參加24屆青春詩會,魯17學員。獲2008中國年度先鋒詩歌獎,第二屆徐志摩詩歌獎,第七屆臺灣薛林青年詩獎。
金鈴子接受采訪時這樣介紹她的身世:“我出生在重慶墊江城南村。我曾經(jīng)期待著那年的秋天有什么異象發(fā)生,比如,九大行星消逝了一顆;比如母親夢見一條白蛇,但是沒有。母親說,只下了點小雨,開了幾朵菊花。蔣氏家族在當?shù)厥莻大家族。大家族的命運就是處在永遠不可抗拒的沒落中。我的父親在1976年的冬天以拒絕醫(yī)治一次高燒的方式離開了我。這個以知識分子自居的男人,傳承給我的文學少得可憐,他給我留下的記憶除開一樓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書籍方便我折紙飛機在天空飛來飛去外,更多的是羞愧。我家自留地里的玉米桿在他的研究下,竟然沒有長出一個包谷。從水田灣大土過路的時候,看見隔壁土地上巨大的果實,我總是臉紅。“你四人幫”成了他走后我與小伙伴玩耍時,他們打敗我的最有力的武器而不是彈繃子。七歲的時候,蔣氏家族的另外一個優(yōu)秀男人,成了我的繼父。這位年輕時就讀于西南軍政大學專修俄文(川外的前身),后就讀于二野軍大即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軍事政治大學的男人,與我母親一樣,具有強烈的個性。這決定了我的家是永遠的戰(zhàn)爭,我負責的后勤工作是打掃戰(zhàn)場,清掃他們摔碎的垃圾。我常常獨自一人留連于墊江二中那遍山坡。只是在這里,天地之間布設了一小片燦爛而沉默的兒童樂園。仿佛一個秘密,我和這些花花草草彼此交換著各自的小心思,其實,也的確沒什么大不了的,一個小女孩的孤獨與哀愁并非都需要理由。”
詩觀:詩歌的力量與詞語無關,它只與一種氣質相關。它是我尋求醫(yī)治心靈的良藥,我對它很客氣也很恭敬。
主張:簡單生活,簡單寫詩。
2017年11月,獲得“中國新詩百年”全球華語詩人詩作獎新詩百年“百位最具實力詩人”。
人物評價
徐志摩詩歌獎授獎辭
金鈴子的詩,有一種率性、灑脫的氣勢:長則恣肆汪洋,如疾風暴雨,裹挾一切;短則寥寥幾行,似匕首一亮,直逼人心,她的詩把感性的尖銳和智性的深刻結合到了一起,進而獲得了一種神秘性。
評論家評論
高平:金鈴子的抒情詩很有特點,他的坦誠的詩句像一支支利箭,砰砰直射內心;感情之真摯無可質疑,感情之濃烈無法稀釋。其風格與力度,與一般女詩人的柔、細、隱大不相同,它來不及讓你細細品味,而首先使你感到震撼。人的性格與詩的風格在這里得到了高度統(tǒng)一。
解非:金鈴子女士的詩歌以情緒抑揚頓挫的內在韻律見長,詩中沒有鏗鏘的韻腳和華美的詞匯,完全用純然的現(xiàn)代口語的敘述來表達抒情的親切性,不賦予感情以明晰穩(wěn)定的具象,賦予詩情以率真的富于流動感的表現(xiàn),以純情雋永的筆透露著熱愛生活熱愛美好的事物的自然的神采。她似乎能穿過意象的磁場和意念的神秘抵達自己的一種創(chuàng)造潛能,來點亮手中的火炬于黑暗中找到前行的路,讓她的詩歌體現(xiàn)出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藝術意境,自然散發(fā)著一種清新雋麗的美感。
舒潔:西南重慶是當代中國詩歌的高地,在這個高地上站立著這些詩人:李鋼、傅天琳、華萬里、李元勝、金鈴子、梅依然、西葉……幾代詩人的真誠耕耘終成氣象,從李鋼的《藍水兵》、傅天琳的《綠色的音符》到金鈴子的《奢華傾城》、梅依然的《女人的聲音》,這個詩歌高地被薄霧纏繞托舉,天籟回旋。在最高的層面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心血,在漢字優(yōu)美的組合里閃耀著仁慈的光芒。
金鈴子曾參加《詩刊》第24屆青春詩會,作為一個年輕的詩人,她被讀者認同與接受是因為她在這個時代寫作了一些留下了鮮明生命印痕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