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述
李玉聲—京劇武生、老生、紅生演員。1940年10月2日(陰歷九月初二)出生,北京人。
藝術經(jīng)歷
梨園世家出身,父親李洪春是著名京劇文武老生演員。玉聲自幼深受熏陶,九歲開始練功.學京劇。1951年考入戲曲實驗學校(后名中國戲曲學校),從貫大元、孫毓堃、孫盛云等老師學習,又向王金璐、袁金凱、張云溪問藝。1960年畢業(yè)于中國戲曲學校,分配到浙江京劇團任演員,得蓋叫天教益,又從陳大濩學余派老生,他博采眾長,又得其父李洪春真?zhèn),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師承情況
老生師承貫大元、鮑吉祥、雷喜福、陳大濩等;武生師承茹富蘭、錢富川、孫毓堃、孫盛云等;深得乃父李洪春嫡傳。
代表劇目
擅演劇目:《上天臺》、《搜孤救孤》、《擊鼓罵曹》、《戰(zhàn)太平》、《定軍山》、《一箭仇》、《石秀探莊》、《林沖夜奔》、《乾坤圈》、《八大錘》、《惡虎村》、《長坂坡》、《挑滑車》、《小商河》、《獵虎記》、《三打祝家莊》、《野豬林》、《大鬧天宮》、《十八羅漢斗悟空》、《古城會》、《華容道》、《漢津口》、《走麥城》、《白馬坡》等;現(xiàn)代戲:《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鋼琴伴唱〈紅燈記〉》等。
京劇演出情況
1959-1960年間,曾經(jīng)多次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萬人禮堂、小禮堂、中直禮堂、懷仁堂等重要場合為中央政治局首長以及重要國賓以京劇《十字坡》、《雁蕩山》、《一箭仇》等戲與前輩藝術家蓋叫天、李少春、葉盛蘭、俞振飛等同臺演出。
1957年參加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京劇舞臺藝術片《雁蕩山》。
1971年在杭州為毛澤東主席演出京劇《沙家浜》飾郭建光,毛澤東稱贊“氣質(zhì)不錯”。
1989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邀請拍攝國粹京劇系列片《小商河》專輯,此劇成為當代京劇武生藝術的“范本”,備受推崇。
1990年應邀參加海內(nèi)外紀念余派創(chuàng)始人余叔巖百年誕辰演出活動。
1998年北京電影制片廠邀請參加中、法、美合拍電影《西洋鏡》飾譚鑫培。
2003年中國唱片社上海公司邀請錄制《李玉聲演唱集》。
2004年上海東方電視臺.中國唱片公司上海公司邀請為紅生宗師李洪春《絕版唱片》配像。
2005年中央電視臺邀請為CCTV第五屆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評委。
2006年中國唱片社上海公司出版《菊壇經(jīng)典》(絕版老像帶系列):《小商河》、《挑滑車》、《定軍山》。
2006年應上海東方電視臺邀請為京劇大師譚鑫培《絕版唱片》配像。
2007年再次應上海東方電視臺邀請為京劇大師譚鑫培《絕版唱片》配像。
論文發(fā)表
曾經(jīng)在北京、上海、山東、浙江等地發(fā)表論述,主張藝術源于自然,產(chǎn)生于智慧。提倡京劇是以特有的基本功五功五法(唱念做打舞手眼身心步)向觀眾傳遞京劇表演的神韻意境,使觀眾得以絕美的藝術享受。提倡以中國古典美學意識理解和認識京劇、觀賞京劇,不以現(xiàn)代文學意識理解和認識、觀賞京劇。歷年來在各報刊.雜志上發(fā)表的文章略表如下:
1988年4月《戲曲藝術》(京劇表演藝術小議)。
l988年4月17日《戲曲電影報》(京劇凈行的“反二簧”)與父親。
1988年5期《戲劇報》(求深.求精.求新.求化)。
1988年7月《中國戲劇》(遛彎兒.養(yǎng)花兒.養(yǎng)鳥兒與演戲)寫父親。
1994年2月11日《北京晚報》(參加大賽后的想法)。
1994年4月《山東戲劇叢刊》(對“梅蘭芳金獎大賽”的幾點看法)。
1995年4月《中國戲劇》(梅蘭芳先生說:月亮在你心上)。
1996年12月6日《戲劇電影報》(關云長-裝卸運輸工)。
2002年5期《浙江文化月刊》(國畫“紫藤”)。
2004-2007年間,陸續(xù)在《咚咚鏘(中華戲曲網(wǎng)·中國京劇論壇)》上發(fā)表文章,略表如下:
。1)簡談藝術不能寬容大度。
。2)淺談繼承發(fā)展京劇藝術。
。3)從“關老爺不能睜眼睛”說起。
。4)京劇與“刻畫人物”無關(十六條短信)。
。5)京劇武生十八字訣。
。6)京劇武生二十一戒。
。7)《中國戲劇新論》(緒論)。(與鄔可晶)
。8)京劇與“刻畫人物”無關。(與鄔可晶)
。9)談“五功五法”。(與鄔可晶)
。10)論京劇表演藝術中的“真假虛實”與“起承轉(zhuǎn)合”。(與鄔可晶)
。11)論唱,我是“庸才”。
(12)所謂楊小樓“起霸”錄像辨?zhèn)。(與鄔可晶)
2004年5月《中國京劇》(京劇沙龍“漫談關公戲”)從“關老爺不能睜眼”說起。
2006年1月《中國京劇》(網(wǎng)文E論)”京劇與刻畫人物無關”(十六條短信)。
2007年3月《中國京劇》論京劇藝術的核心。(與鄔可晶)
2007年7月《中國京劇》氍毹汗水.古雅格調(diào)”京劇名家李玉聲談藝錄”(鄔可晶)。當代菊壇群英譜。
2007年11月《中國京劇》談”五功五法”。(與鄔可晶)
京劇表演藝術總結
打從近六十年的京劇表演藝術實踐中,總結出京劇武生表演藝術十八字訣:“簡而美、疾而穩(wěn)、脆而帥、柔而威、松而勁、靜而重!
武生表演二十一戒:“轉(zhuǎn)身橫著、翻身直著、腰里活著、靠旗晃著、腳脖軟著、腳底飄著、步子亂著、身上懈著、手里拙著、嘴里侉著、臉上木著、眼睛楞著、心里空著、神氣散著、肩膀端著、下巴領著、脖子艮著、四肢撂著、上下擰著、周身僵著、力氣拽著!
京劇創(chuàng)作
自編、自導、自演京劇《暗奪荊州(隔江斗智)》、《齊天大圣》等;編寫京劇《蘇東坡繪畫判案》、《取雒城》、《鷹愁澗》等;整理、改編京劇《關云長出世》、《白猿教刀》、《陸登殉忠》、《灞凌橋挑袍》等。
書畫愛好
愛好書畫,師承吳昌碩弟子諸樂三。曾經(jīng)多次參加重要場所書畫展覽、多次獲獎。作品遠播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香港、臺灣、祖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