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01-1958),名閎達,他字劍西,浙江瑞安人,出身于名門望族,青年時客居北京,從陳彥衡學(xué)習(xí)京胡。由于他天賦高,悟性極好,頗有"勝藍"之譽。
個人作品
唐朝的鄭虔,詩書畫俱精,時人稱為三絕,但畢生窮愁潦倒,還經(jīng)常餓肚子,杜甫曾有詩嘆道:“甲第紛紛厭粱肉,廣文先生飯不足……”舊時文人稱得上“三絕”的其實大有人在,從蘇東坡到鄭板橋可以列出一大堆,但“三絕”之外再加一絕就不多了。20世紀40年代以前,瑞安鄭劍西就是名聞遐邇的文化界巨擘,時人稱其為“四絕才人”,即除了詩書畫以外,再加一項琴藝!安湃恕边@個詞原是南戲時代對書會中的演藝人員的稱呼,鄭劍西是京劇界名流,“才人”自是最恰當(dāng)?shù)姆Q謂。
鄭劍西憑著一手琴藝,加諸業(yè)師陳彥衡在戲劇界的地位,使他有機會與當(dāng)時的戲曲界名流交往。他與梅蘭芳、程硯秋、姜妙香、俞振飛、周信芳等都有很深的友誼,還曾替梅蘭芳操過琴。如上世紀50年代,他所寫的詩《連日觀梅程劇有感》四首中的一首說:“梅驚六十猶傾國,程悵癡肥總擅場,空巷萬人看不足,春蘭秋菊費評章!蓖耆且环N好友的角度。
鄭劍西雖然京胡冠絕一時,但卻沒有下海從藝,而是宦海浮沉,居無定所,抗戰(zhàn)期間曾一度當(dāng)過河南省政府的秘書。但他畢竟是個文人,對官場中的游戲規(guī)則不甚了然,特別是對每日迎張送李頗感厭煩,不久就辭官回到故鄉(xiāng)。據(jù)瑞安學(xué)者王超六先生回憶,1943年名旦海碧霞在溫州登臺獻藝,曾聘請鄭劍西為她的泡戲《鳳還巢》操琴,不料中途琴弦忽然斷裂,鄭劍西居然用只有一根弦的京胡拉完了那段膾炙人口的《西皮三眼》。
溫籍著名藝術(shù)家許思言曾拜鄭劍西為師,鄭的詩集中就有《永嘉許生思言留住十日別后寄贈》及《寄鐵生關(guān)外》兩首。前律中有“豪飲可堪消塊壘?劇談時復(fù)見鋒芒,不恭玩世渾閑事,只是天真未是狂。”由此可見師徒間友誼之深。
建國后鄭劍西受周信芳之邀,出任上海京劇院編劇,并為周信芳整理《四進士》、《追韓信》等劇。他自己的作品不多,著有《魚藻宮》、《丹青引》等劇。在鄭劍西的遺稿中發(fā)現(xiàn)幾個未定稿的劇本:一名《制敵之花》,其前言中說明系據(jù)清代流行在浙南的一個傳說改編;其二名《反清風(fēng)》,系《水滸傳》中的清風(fēng)山故事;其三系據(jù)《后漢書》中一個故事改編,劇名《中國最早的女革命》。此外尚有《萬萬庵詩稿》四冊,平生經(jīng)歷大都反映在詩中。今年國慶期間,江心嶼金秋文化節(jié)“20世紀溫州先賢書畫展”中,有一幅他的四條屏。
個人生活
鄭劍西晚年因患目疾,雙目幾近失明,許多擬議中的劇本都未能完成。1958年冬以疾卒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