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何成浚 (1882—1961),湖北隨縣人,字雪竹,又作雪舟。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曾隨孫中山、黃興從事辛亥革命和護法戰(zhàn)爭,后追隨蔣介石,成為蔣溝通各派軍閥的說客,得以重用。歷任武漢行營主任、湖北綏靖公署主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等要職,"西安事變"后被調(diào)任軍事委員會軍法執(zhí)行總監(jiān)。
版本一
何成早年入武昌經(jīng)心書院。1904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振武學堂。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7年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五期步兵科。1909年回國,供職于湖北督練公所。次年去北京,任陸軍部軍制司科員。武昌起義爆發(fā)后,清廷派兵南下鎮(zhèn)壓革命,被任命為一等參謀,其間暗助起義軍。不久到上海投奔黃興,旋去南京參與籌建臨時政府工作。
1912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出任陸軍部副官長。4月臨時政府北遷,任南京留守府總務廳長。次年,二次革命爆發(fā),任江蘇討袁軍總司令部總參議,失敗后逃亡日本。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奉命到湖北聯(lián)絡軍隊。1920年孫中山再回廣州組織軍政府,先后被派往湖南、云南等地聯(lián)絡軍隊。1924年10月被孫中山任命為湖北招討使兼建國軍北伐總司令部參謀長,隨總司令譚延闿入江西北伐。后因?qū)覒?zhàn)屢敗,一度解甲回滬。1925年9月被蔣介石任命為東征軍總部總參議,奉命參加討伐陳炯明。
1926年7月北伐戰(zhàn)爭開始,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總參議。北伐軍攻克武漢后,任鄂北綏靖主任。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兼國民革命軍高等顧問。1928年4月國民政府開始“二次北伐”,任第一集團軍參謀長兼徐州行營主任。濟南慘案發(fā)生后,奉蔣介石之命與日軍交涉,拒絕在日方提出的屈辱條約上簽字。同年10月國民政府改組,出任參軍長。1929年,先后擔任北平行營主任,湖北省政府主席。中原大戰(zhàn)之際,被蔣介石任命為第三軍團總指揮。此后回任湖北省政府主席職并兼武漢行營主任。1932年任駐鄂綏靖公署主任,負責指揮對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的“圍剿”。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11月再次擔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為時半年。1939年1月任軍事委員會軍法執(zhí)行總監(jiān)。先后當選為國民黨第三、四、五、六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1946年離職回湖北,任省參議會議長。
1949年春避居香港。1951年春去臺灣,歷任臺灣政權(quán)“總統(tǒng)府”國策顧問、資政,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委員、中央紀律委員會委員等職。1961年5月7日在臺灣病故。著有《十回憶》。
版本二
字雪竹(1882年-1961年),湖北隨州厲山人。陸軍二級上將。被譽為天才的說客和雜牌軍的天才領袖。
清末最后一科舉人,后入兩湖書院,與黃興接為好友。其后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在日期間加入同盟會。孫中山移陵時擔任北平行營主任。護國戰(zhàn)爭期間曾只身入閩,招募到數(shù)個師的兵力。第一次北伐期間擔任總參謀長,在五卅慘案中擔任國民政府的全權(quán)代表參加談判,拒不接受日方條約,被日軍監(jiān)禁一周,以絕食抗議,得以釋放。只身一人勸說張學良東北易幟成功。1935年4月民國第一次授銜時被授為陸軍二級上將(特級上將一人,蔣介石,一級上將為馮玉祥,何應欽,李宗仁,閻錫山,張學良,朱培德、唐生智、陳濟棠)。其后擔任武漢行營主任,湖北綏靖公署主任,湖北省政府主席。西安事變期間,因?qū)﹃愓\等人不滿,而婉拒張學良的赴西安談判的邀請,故而當蔣介石返回后受到排擠?箲(zhàn)期間擔任軍法執(zhí)行總監(jiān)。在審判韓復渠時擔任副審判長(審判長為鹿鐘麟,副審判長為何成浚與何應欽)?谷战Y(jié)束后以后擔任湖北省議長,后以治病為由,赴上海,又轉(zhuǎn)去香港。中國大陸被共軍占領后,從香港赴臺灣,擔任過第二屆國大的主席。陳誠擔任副總統(tǒng)由其授予委任狀。1961年,何成浚病逝于臺灣,埋葬于陽明山。
何成浚為舉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yè)生,同盟會早期會員,資歷非常深,加之為人隨和豪邁,不擺架子,很受長期被蔣介石排擠的雜牌軍將領們的愛戴。雜牌軍在他的指揮下,戰(zhàn)斗力有時甚至不遜于蔣介石的中央軍,因而被譽為雜牌軍的天才指揮。第一次中原大戰(zhàn)時,擔任第一路軍的總指揮,指揮雜牌軍在河南漯河對抗馮玉祥閻錫山聯(lián)軍,用飛機炸死馮軍的軍長樊鐘秀,在此戰(zhàn)場成功地拖住了馮閻聯(lián)軍。同時,何成浚雖是武人,但長于謀略,是蔣介石早期最主要的智囊之一。曾以一己之力,謀劃了東北易幟,完成了祖國的統(tǒng)一。因之也被譽為天才的說客。何為人熱心,熱于助人,被人稱為小孟嘗。徐復觀等人的回憶錄中均對此有所記述。由于熱于接濟朋友下屬,他自己雖當了很多年的高官,但在重慶,香港生活的時候,都沒有什么浮財。
另外,何成浚還熱心辦學,創(chuàng)立了隨州一中,另是文華大學的主要股東,在他主持下,還對國立武漢大學進行了很多投資,在武漢大學理學院還有碑文記述。
其后裔散處中國大陸,臺灣,巴西,美國。
何成浚撰有回憶錄《八十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