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高堂生,系春秋齊卿高傒之后。因高傒食采高堂,因以為氏。秦始皇焚書后,典籍 元存。誰能心記口誦,繼絕表微,擔(dān)當(dāng)起傳授禮的重任呢?司馬遷論說:“許多學(xué)者都解說《禮》,而魯國的高堂生最得其根本。對禮制典章的研究,本來是從孔子開始的,然而經(jīng)籍被諸侯所來,都不存在了;到了秦始皇焚書,書簡散失更多,流傳到現(xiàn)在僅有《士禮》,高堂生能解說它。”(《史記u2022儒林列傳》)
高堂生授《禮》,先以《士禮》十七授蕭奮,蕭奮授孟卿,孟卿授后蒼,后蒼授戴德、戴圣叔侄。二戴對禮學(xué)造詣尤深,所編《大、小戴禮》影響深遠,而其說皆“源于魯郡之高堂生”(《史記u2022儒林列傳》)。
后世紀(jì)念
唐代追封高堂生為“萊蕪伯”!队罉反蟮洹肪硪话硕浻懈咛蒙裨唬
秦歷告窮,炎靈啟祚。篤生令人,允貞王度。
名教斯崇,禮文有素。勒充告成,式昭余裕。
高堂生死后,葬于今新泰龍廷莊西,據(jù)《新泰縣志》記載,清初時墓曾塌陷,穴中有石槨,“骨 盡露,狀甚奇?zhèn),絕不類今人。槨旁有磚,朱鏤其上,云:u2018漢禮經(jīng)博士高堂生。u2019”由當(dāng)時鄉(xiāng)紳張相漢、庠生牛蘇等人捐金重修。到了乾隆年間,墳頭漸平,荒草侵沒,鄉(xiāng)民劉昆自愿修其墓,并親自看護。 清初詩人、新泰知縣盧綋(1610~?)七言絕句《過苗莊謁高堂先生墓》,詠高堂生:
漢制相傳起叔孫,咸陽天子始知尊。
當(dāng)年早見高堂禮,綿蕞區(qū)區(qū)何足論。
乾隆間新泰知縣江乾達有《謁高堂生墓懷古》之作,詩云:
玉皇山下樹蒙茸,遺墓豐碑氣郁蔥。
漢詔特隆經(jīng)自授,秦交歷劫禮偏崇。
苔封馬鬣三秋雨,月照龍池萬古風(fēng)。
晉謁祠堂精史在,篇留十七啟洪蒙。
相關(guān)史料
據(jù)《漢書·藝文志》記載:“漢興,魯高堂生傳《士禮》十七篇。訖孝宣世,后倉最 名。戴德、戴圣、慶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學(xué)官”。
據(jù)《漢書藝文志注釋匯編》考證:“禮經(jīng)》即《儀禮》。初名《士禮》!妒慷Y》所言,蓋古人進退揖讓之節(jié),昏喪燕飲之道。十七篇,在漢代凡有三本:一為戴德本;二為戴圣本;三為劉向《別》本,即鄭玄所注本,亦即現(xiàn)今通行本。
其次第:一為《士冠禮》;二為《士昏禮》;三為《士相見禮》。此三篇為冠昏,冠以明成人,昏以合男女。四為《鄉(xiāng)飲酒》;五為《鄉(xiāng)射禮》;六為《燕禮》;七為《大射禮》。此四篇為鄉(xiāng)射。鄉(xiāng)以合鄉(xiāng)里;射以成賓主。八為《聘禮》;九為《公食大夫禮》;十為《覲禮》。此三篇為朝聘。朝以辨上下,聘以睦邦交。十一為《喪服》;十二為《士喪禮》;十三為《既文禮》;十四為《士虞禮》;十五為《特牲饋食禮》;十六為《少年牢饋食禮》;十七為《有司撤禮》。此七篇為喪祭。喪祭以仁父子,祭以嚴(yán)鬼神。冠昏、鄉(xiāng)射、朝聘、喪祭八者為禮之經(jīng),十七篇全包括了。徐生善為頌禮,而任禮官大夫;徐生之子及弟子多因善《頌禮》而升官,但多不通經(jīng),其子襄任大夫而至廣陵內(nèi)史,弟子單次等為禮官大夫,瑕丘蕭奮以《禮》至淮陽太守。高堂生和徐生在《儀禮》的傳授和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