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記載
據(jù) 1911年成書的 《 桓檀古記 》 記載, 大仲象是 高句麗人,出生在高句麗,為高句麗振國將軍,出身貴族。 661年,唐第二次入侵 高句麗之時,大仲象在擊退唐的入侵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淵蓋蘇文去世后,唐發(fā)動了對 高句麗的第三次入侵,并于 668年占領 平壤。不過唐擊敗 高句麗后并不能夠控制高句麗故地。反唐復興 高句麗的運動發(fā)展迅猛。
大仲象與其他的 高句麗將領一起將高句麗的剩余部隊在東 牟山組織起來建立高句麗復興政權(稱國 后高句麗)。
大仲象對其他試圖建立 高句麗復興政權的高句麗遺民給以了無數(shù)的支持。他所建立的反唐復興 高句麗政權為 大祚榮日后建立 渤海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大仲象 698年去世,大仲象的兒子 大祚榮與 靺鞨將 乞四比羽、 契丹將李盡榮帶領 高句麗和靺鞨部隊反唐并在 天門嶺之戰(zhàn)戰(zhàn)勝唐朝后建立起 震國。
大仲象的廟號是 世祖(??),謚號 振國烈皇帝(?????), 年號是 重光(??)。
注釋 : “乞乞仲象”的 謚號 ,本為(渤海)烈王, 不知 被 誰 改成了“皇帝” 。就連他的子孫都沒當上皇帝(爵位是王爵),更沒有被追謚為皇帝的。他一個小小的部落首領,是誰追謚他為皇帝了?毫無史料可證。
太氏始祖
乞乞仲象被 朝鮮半島的峽溪太氏(?? ??)奉為始祖。峽溪太氏據(jù)說是逃亡 高麗的 渤海國末代太子 大光顯的后裔。
渤海世系
渤海國 (698年-926年, 698年稱“震國”,713年改稱“渤海國”)
廟號 | 姓名 | 年號( 使用 年數(shù)) | 元年 干支 | 公元紀年 |
世祖烈王 | 乞乞仲象 | —(追尊,生前為粟末靺鞨首領) | — | — |
太祖 高王 | 大祚榮 | —( 22) | 戊戌 | 698年 |
光宗 武王 | 大武藝 | 仁安( 18) | 己未 | 719年 |
世宗 文王 | 大欽茂 | 大興( 36) | 戊寅 | 738年 |
寶歷( 7) | 甲寅 | 774年 | ||
大興( 12) | 辛酉 | 781年 | ||
廢王 | 大元義 | —( 1) | 甲戌 | 794年 |
仁宗 成王 | 大華嶼(一作“大華興”) | 中興( 1) | 甲戌 | 794年 |
穆宗 康王 | 大嵩璘 | 正歷( 15) | 乙亥 | 795年 |
毅 宗 定王 | 大元瑜 | 永德( 4) | 己丑 | 809年 |
康宗 僖 王 | 大言義 | 朱雀( 5) | 癸巳 | 813年 |
哲宗 簡 王 | 大明忠 | 太始( 1) | 庚戌 | 818年 |
圣宗 宣王 | 大仁秀 | 建興( 12) | 己亥 | 819年 |
莊 宗 和 王 | 大彝震 | 咸和( 27) | 辛酉 | 831年 |
順 宗 安 王 | 大虔晃 | 正 永( 14) | 丁丑 | 857年 |
明 宗 景王 | 大玄錫 | 寬明( 22) | 辛卯 | 871年 |
正 王 | 大瑋瑎 | 慶成( 13) | 癸卯 | 893年 |
哀 王 | 大諲撰 | 文德( 20) | 丙寅 | 90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