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往事
叢深的名字是和話劇《千萬不要忘記》緊緊連在一起的,作為劇中主人公丁少純的原型之一的哈爾濱電機廠的老職工李道仁,不勝悲痛,和叢深相識相交已經(jīng)45個年頭了。半個多世紀的悠悠往事,隨著記憶閘門的開啟,禁不住混同著淚水緩緩地流淌出來。1962年,叢深在哈爾濱電機廠深入生活時,聽說蹲在大電機定子上的下線工人稍不慎,將把拴在鑰匙上的小鋼尺,埋在大電機定子的槽子里,險些變成大炸彈。他認為一個工人的一時疏忽竟能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這問題既尖銳而又簡明易懂,是戲劇情節(jié)的好素材。
丁少純就是和叢深同宿舍的李道仁和白憲章綜和而成的藝術(shù)角色。2005年,《自選作品集》出版后,叢深還分別贈送他倆一人一套,2006年,白憲章逝世,李道仁怕叢深傷心沒敢告訴他。白憲章的兒子電機廠某公司的副經(jīng)理白廣明,代表他的父親來為叢深送行,他說,叢深勤于下廠生活才有《千萬不要忘記》問世,叢深描述工人之家,洗練而生動。一件毛料上衣引起的家庭風波,也許會讓現(xiàn)在的很多年輕人摸不著頭腦,可這正映襯著那個時代的特點。 叢深的朋友有建筑工地工人,有油田鉆井隊長,因為有了他們,叢深的作品才人物個性鮮明,生活氣息濃郁,傳達出真情。
《笑逐顏開》取材于哈爾濱婦女蓋大樓的故事,1958年劇本誕生在哈爾濱熱電廠的建筑工地上,是他在工棚里熬過了整個夏天的創(chuàng)作成果。電影展現(xiàn)了上世紀50年代中國工人的精神風貌,抒發(fā)著新中國主人翁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豪和激情,真實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火熱的生活。上世紀80年代,人們對于自身命運的思索也逐漸深邃起來,這時的叢深緊跟時代的腳步,將當代人的困惑、苦悶、奮進以及對命運的抗爭表現(xiàn)出來!侗仓铩、《幸運的人》、《膽識之歌》的改革者深得人心,驚濤駭浪中沖向潮頭,他寫的發(fā)生在哈爾濱的工人故事耐人回味,記錄并見證了一代代勞動者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