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陳乃昌,別名羅光,福建省安溪縣龍涓鄉(xiāng)新嶺村人,1910年11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亞。
1924年~1927年在福建廈門集美師范求學,其間在中共廣東區(qū)黨委和共青團區(qū)委領導下開展革命活動,陳乃昌和羅明、邱泮林、劉端生、羅揚才、李覺民、羅良厚等人一起,在集美學校秘密建立和發(fā)展國民黨左派組織,為了保密,對外稱“福建青年協(xié)進社”,并創(chuàng)辦《星火周報》,這是一個擁護國共合作、擁護孫中山三大政策的政治社團。該組織成立后,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就在集美學校發(fā)展了來自福建、廣西兩省20個縣市的130多位會員,從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發(fā)揮星火燎原的作用。
1927年廈門集美師范學校畢業(yè),1927年4月,在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革命者面臨生死抉擇的關頭,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曾在廈門、上海、南京從事學生運動。
1928年起分別在上海大陸大學和中共廈門市委工作。
1931年從上海調到北平從事黨的赤色工會工作。同年冬,在中共北平市委鄒中健同志的領導下,兼任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北平分盟黨的理論宣傳工作,參加北平“左聯(lián)”沙灘小組活動。同年,在一次從東單到西單的示威游行中擔任秘密總指揮。在北平“左聯(lián)”工作約半年,后奉調仍繼續(xù)專任黨的赤色工會工作。
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7年至1945年間,任《大公報》特約記者,戰(zhàn)時公債勸募委員會宣傳組長,中央銀行專員,國民革命軍政治部第三廳對敵偽宣傳主任兼孩子劇團指導員,在周恩來同志的單線領導下,一直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和對國民黨上層有關人員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
抗戰(zhàn)勝利后,他遵奉在上!皥猿蛛[蔽的工作方針”,機警沉著進行活動,繼續(xù)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45年參加發(fā)起組織中國民主建國會。先后兼任上海大夏大學、復旦大學、震旦大學哲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同時參加組建九三學社工作。
上海解放后,先后擔任上海市軍管會房地產管理處(后改為上海市房地產管理局)處長、上海市財經委員會委員,妥善保護敵偽漢奸逆產及金銀珠寶歸人民,協(xié)助查明修繕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
1953年后,任民建中央宣教處處長。
1954年擔任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處長。
1960年擔任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研究室主任。
1961年到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工作,任研究員。
1981年擔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顧問。
1985年享受國家機關副部長級待遇,1993年12月離開工作崗位,1999年享受國家機關部長級醫(yī)療待遇。
陳乃昌是政協(xié)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華僑委員會委員。民建第一、二屆中央委員,第三、四屆中央常委,第五屆中央咨議委員會常委。曾屢次赴香港聯(lián)系港、澳、臺和華僑工作。
陳乃昌因病于2004年6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陳乃昌病重期間及去世后,胡錦濤、賈慶林、曾慶紅、賀國強、成思危、羅豪才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個人作品
著有《追隨周恩來的歲月》一(1938-1945年),并主編《陳嘉庚》一書,寫成了《周恩來談陳嘉庚先生的最后歲月》、《相見五十七年前———紀念郭沫若先生誕生一百周年》等富于史料價值的論著,91歲高齡時又完成了《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話》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