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傳
林章自小聰慧,7歲即能成詩。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侵擾福建沿海,年方13歲的林章,上書官府請纓御寇。 萬歷元年(1573年),林章鄉(xiāng)試中舉,之后屢試不第。后來,他投奔戚家軍并任軍事參謀。一次聚宴,他即席作《灤陽宴別序》。酒未三巡,詩序并就,博得戚繼光和在座賓客好評。戚繼光得知林章的文才后,特“持千金”表示敬意。林章當即把它分給了貧苦百姓。后來,林章成了戚繼光的幕僚。 不久,林章舉家遷居金陵(今南京)。當時南京法曹劉某貪賬枉法、審案不公,林章義憤填膺,振臂為百姓奔走呼號,由于勢單力薄,遭受迫害,下獄三年。釋放后他入燕京10年。明朝政府和日本不和,發(fā)生了白關(guān)之戰(zhàn)。投降派主張議和,林章聞訊后兩次上書駁斥議和主張,并請求明朝政府出海,用奇兵剿滅倭寇,但明朝政府置之不理! 〈撕,林章又上書皇帝要求停止礦稅,并陳述了兵制、鹽務(wù)之策。萬歷皇帝看了奏疏后很感動,交內(nèi)閣辦理。權(quán)臣沈一貫對萬歷皇帝的圣旨置之不理,反將林章治罪入獄。林章憂憤交加中,寫了兩部傳奇小說《青虬記》和《觀燈記》,后暴病逝于獄中。林章憂國憂民的精神深受百姓愛戴。不久,倭寇進犯,礦工騷亂,林章此前所言不幸都被言中。董其昌把林章的奏疏編入青史,以求不朽。林古度(1580一1666年)在《初文先生傳》一文記載:“……御史于公永清疏其冤,宗伯董其昌入其疏于國史,故憲司申公紹芳有名垂青史之旌,少司馬鄒公維璉有挽吊之律,督學(xué)鐘公惺有拜墓之詩,狀元宰輔文公震孟、南京禮部尚書李公維禎,太常寺少卿蔡公應(yīng)麟……等各有詩文,詳載之別簡。無非憐其才之抑,悲其遇之窮也……”可見,林章是一個享有較高聲譽的人。
社會評價
林章不僅以愛國忠諫著稱,而且擅長詩歌。他的詩雄壯明快,直抒胸臆,自成一體。遺憾的是現(xiàn)在很難見到林章的詩作。林章著有《詩文集》15卷7冊,明天啟年間有刻本行世,現(xiàn)北京圖書館有藏本。林章之妻王侄亦工詩。其長子林懋頗有文名,次子林古度是一位人品、文品皆高的“遺民詩人”,同時又是一位著名的版刻家。
作品
明代,福建涌現(xiàn)出一批戲曲作家與評論家,林章即是其中之一。林章不僅善詩能文,還擅長戲曲創(chuàng)作。《青虬記》和《雙燈記》是他的代表作!肚囹坝洝、《雙燈記》與當時福州林世吉的《合劍記》、陳介夫的《異夢記》、陳軾的《續(xù)牡丹亭》、王應(yīng)山的《玉斛記》,莆田蘇眉山的《遇仙記》、蘇元鐫的《夢境記》、余懷的《封發(fā)記》、黃日的《玉花記》,永安黃中正的《雙燕記》等傳奇齊名,轟動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