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他一生寫下許多詩作,著名的有 《遼東有感》、 《戌歸》、 《示后》、《戌歸詠牡丹二首》等。據(jù)傳,便倉 枯枝牡丹就是卞元亨栽的。水滸
《水滸傳》中那位赤手空拳的打虎英雄武松,生活中確有其人,他就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好友卞元亨。 這個卞元亨可不一般,他是當(dāng)時一個商人,但他詩詞音律樣樣通,長的虎背熊腰,修眉寬頤,高鼻闊口,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美男子,其人彈琴吹笛都是行家里手。不僅如此,卞元亨還是卞倉一帶的武舉,曾經(jīng)一腳踢死過一只老虎。據(jù)說是踢中了老虎的下頷,小說中這樣說當(dāng)然不夠豐滿,因此施耐庵就借題發(fā)揮了一下,改為鐵拳打死老虎。
這是元朝末年的事。后來,卞元亨謫戍遼東咸平,于明朝永樂元年被赦歸故里。
這個打虎英雄被謫戍咸平,他的好友施耐庵又以其打虎事跡為原型,塑造了英雄武松的形象,使得施耐庵及《水滸傳》也與開原有了某種聯(lián)系,故本文加以介紹。
好友
元朝末年至正年間,販賣 私鹽的 張士誠起兵反元,卞元亨從張士誠起兵。 卞元亨是施耐庵的 表弟,于是在卞元亨的邀請下,施耐庵成為了張士誠的 軍師。 施耐庵與卞元亨 友善,而卞元亨是張士誠的部下,因而施耐庵熟悉張士誠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許多情況! 水滸傳》中不少人物 原型是從這里來的,如販私鹽的二兄弟 出海蛟 童威、入海蜃 童猛,當(dāng)車夫的兩淮人矮腳虎 王英等。張士誠的女婿潘元紹及其哥哥潘 元明,在 朱元璋攻打 杭州的時候茍且偷生,降明為官。施耐庵對他們兄弟倆的 不忠行為甚為鄙視。故特在《水滸傳》中描寫了二潘(即 潘金蓮和 潘巧云),用女人的不貞來比喻為臣不忠。清沈儼《誦芬堂文集》亦記有卞元亨從張士誠起兵及 歸隱。牡丹
牡丹的傳說與卞元亨有關(guān),元朝末年,隨 張士誠起義的卞元亨兵敗隱退便倉,途中馬鞭丟失,遇一花鹿,口銜枯枝,跪倒馬前,元亨取其枯枝,策馬而歸,至便倉家院,插枯枝于地,遂為 枯枝牡丹。此花奇異處甚多。其花瓣能應(yīng)歷法增減,農(nóng)歷 閏年十三個月,花開十三瓣, 平年十二月,花則十二瓣;放花時節(jié)性較強,每年都是 谷雨前后三日放花, 花信兒準(zhǔn)確無誤;更堪稱奇的是,這花似乎能世事時勢,頗具靈性, 嚴(yán)冬季節(jié)二度放花,枯枝無葉唯花獨秀。相傳 明太祖知卞元亨 文武才能,三請其而不出,朱元璋大怒,頒旨將元亨充軍,及至赦歸,滿園重放異彩,元亨感慨萬千,賦詩“牡丹原是親手載,十度春風(fēng)九不開,多少繁花零落盡,一枝猶待主人來”。 追溯其源,此花靈根乃原主人—卞 濟之,宋末任 陜西 參知政事時所植。宋亡后,濟之將此花從國府 園中移 紅白二本植于 姑蘇 楓橋鎮(zhèn),后為避世又從姑蘇退隱東溟(今便倉),其花隨主人遷移于 古鎮(zhèn)——便倉。到了元末,濟之 嫡孫元亨——被 吳王張士誠委以兵馬 大元帥,乃愛其花,1367年9月士誠敗元亨解甲隱退于便倉,將原植株二本分成十二株,至此奇花名噪鄉(xiāng)里。 張愛萍將軍有聯(lián):海水三千丈,牡丹六百年 由于枯枝牡丹的稀奇名貴,政府不斷撥款修繕擴建,現(xiàn)已占地0.71公傾,并請 蘇州的園林巧匠在園內(nèi)建起八角回廊,天香亭,奇葩軒, 牡丹仙子塑像,旱橋、碑亭、門亭等景點,又從 洛陽、 菏澤引進多種珍品牡丹,新辟一園,加上各種奇樹異草,把 枯枝牡丹園裝點成 蘇北的一大人文景觀。 “年年 谷雨花似錦,歲歲觀花人如潮”,每逢花放時節(jié),四面八方,男女老幼,云集便倉,許多名人還賦詩盛贊:“炎風(fēng)炙葉殘紅去,冰雪摧莖鎖玉樓,聞道人間寒已盡,濃妝漫步上枝頭”!笆⑹烂麍@幾度來,賞心悅目踐衣苔,葉翻露氣輕盈舞,花媚春風(fēng)爛漫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