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太學(xué)公試時,他以天下事當(dāng)令天下人議之為策題,時人以為至言。紹興元年(1131)賜進士第,六年改承奉郎,為秘書省正字,論薦舉之弊及屯田之利。尋遷著作佐郎。紹興十三年初建太學(xué),召為國子司業(yè),奏請以經(jīng)義為主,詩賦為次,高宗許之,訂立太學(xué)課試及郡國科舉法,并立地方士子補國學(xué)監(jiān)生之例。宋室南渡后學(xué)制多為閌所建立。新學(xué)成,奏補試者六千人。次年三月,高宗視察太學(xué),命講《周易》,賜三品服。后以言忤秦檜,出知筠州,遂致仕,教授鄉(xiāng)里,絕意仕進。卒贈少師,謚憲敏。人稱“四明學(xué)派導(dǎo)源慶歷諸公,至于伊洛世系,則自閌始”。著有《春秋集注》。
職位簡介
文散官名。隋文帝置,在八郎(見“朝議郎”)中位第六。煬帝時置。唐為文官第二十四階,從八品上。宋同唐,元豐改制用以代太祝、奉禮郎,并為執(zhí)政任子初官,后定為第二十九階。金、元均不置。
時代背景
宣和(1119年 - 1125年)是宋徽宗的第六個年號和最后一個年號。北宋使用宣和這個年號一共7年。 宣和七年二月宋欽宗即位沿用。
宋徽宗,名趙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11子,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為帝。在位25年,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里處)。 趙佶,先后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時無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