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經(jīng)歷
2005年的翻拍片《傲慢與偏見(jiàn)》在好萊塢引起如潮好評(píng)、將凱拉·奈特莉送進(jìn)奧斯卡影后決賽圈之后,便有了更多的創(chuàng)作機(jī)會(huì)。
2007年推出的愛(ài)情大片《贖罪》,入圍威尼斯電影節(jié)正式競(jìng)賽單元,該片不僅讓奈特莉和詹姆斯·麥卡沃伊大放異彩,且在奧斯卡上拿下七項(xiàng)提名。
2008年的《獨(dú)奏者》就配備了奧斯卡的演員陣容,該片講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的大提琴手納薩尼爾·埃爾斯,與《洛杉磯時(shí)報(bào)》記者斯蒂夫·洛佩茲之間的友誼。遺憾的是,此片臨時(shí)被投資方推延到了2009年4月上映,徹底葬送了喬·懷特競(jìng)爭(zhēng)奧斯卡的機(jī)會(huì)。
2011年,喬·賴(lài)特和《贖罪》中的童星西爾莎·羅南合作了《漢娜》,講述了一個(gè)14歲東歐少女殺手的故事。4月,喬·懷特(Joe Wright)相中兩位“御用演員”西爾莎·羅南(Saoirse Ronan)和詹姆斯·麥卡沃伊(James McAvoy),攜手加盟他的新作《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
2013年,喬·懷特(Joe Wright)將把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經(jīng)典童話(huà)《海的女兒》再度搬上大銀幕,改編了《五十度灰》(50 Shades Of Grey)電影劇本的女編劇凱利·馬塞爾(Kelly Marcel)負(fù)責(zé)影片劇本的重寫(xiě)工作。這部名為《小美人魚(yú)》(The Little Mermaid)的真人電影是喬·懷特在觀看“小天使y)的表演時(shí)產(chǎn)生的靈感,其第一稿劇本由《恥辱》(Shame)阿比-摩根(Abi Morgan)完成。
2014年,喬·懷特(Joe Wright)執(zhí)導(dǎo)了電影《彼得·潘》,這部電影是對(duì)經(jīng)典故事《彼得·潘》的改編。休·杰克曼出演其中聲名狼藉的大壞蛋——海盜黑胡子一角,影片將于2015年7月17日上映。
2015年導(dǎo)演了玄幻電影《Pan》。
人物關(guān)系
合作最多的男演員:
湯姆·霍蘭德 Tom Hollander
(演員)
合作作品(3):
《漢娜》、 《獨(dú)奏者》、 《傲慢與偏見(jiàn)》
合作最多的女演員:
凱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
(演員)
合作作品(3):
《安娜·卡列尼娜》、 《贖罪》、 《傲慢與偏見(jiàn)》
合作兩次以上的影人:
Sarah Greenwood
(藝術(shù)指導(dǎo))
合作作品(7):
《安娜·卡列尼娜》、 《漢娜》、 《獨(dú)奏者》、 《贖罪》、 《傲慢與偏見(jiàn)》、 《The Last King》、 《Nature Boy》
蒂姆·貝萬(wàn) Tim Bevan
(制作人)
合作作品(6):
《安娜·卡列尼娜》、 《獨(dú)奏者》、 《贖罪》、 《傲慢與偏見(jiàn)》、 《印度之夏》、《救生艇》
Katie Spencer
(布景師)
合作作品(6):
《安娜·卡列尼娜》、 《漢娜》、 《獨(dú)奏者》、 《贖罪》、 《傲慢與偏見(jiàn)》、 《The Last King》
達(dá)里奧·馬里安奈利 Dario Marianelli
(原創(chuàng)音樂(lè))
合作作品(5):
《蜂鳥(niǎo)特攻》、 《安娜·卡列尼娜》、 《獨(dú)奏者》、 《贖罪》、 《傲慢與偏見(jiàn)》
Paul Webster
(制作人)
合作作品(5):
《蜂鳥(niǎo)特攻》、 《洛克》、 《安娜·卡列尼娜》、 《贖罪》、 《傲慢與偏見(jiàn)》
艾里克·費(fèi)爾納 Eric Fellner
(制作人)
合作作品(5):
《獨(dú)奏者》、 《贖罪》、 《傲慢與偏見(jiàn)》、 《印度之夏》、 《救生艇》
Paul Tothill
(剪輯)
合作作品(5):
《漢娜》、 《獨(dú)奏者》、 《贖罪》、 《傲慢與偏見(jiàn)》、 《The Last King》
Jacqueline Durran
(服裝設(shè)計(jì))
合作作品(4):
《安娜·卡列尼娜》、 《獨(dú)奏者》、 《贖罪》、 《傲慢與偏見(jiàn)》
吉娜·杰 Jina Jay
(選角導(dǎo)演)
合作作品(4):
《安娜·卡列尼娜》、 《漢娜》、 《贖罪》、 《傲慢與偏見(jiàn)》
Nick Gottschalk
(美術(shù)設(shè)計(jì))
合作作品(4):
《安娜·卡列尼娜》、 《漢娜》、 《贖罪》、 《傲慢與偏見(jiàn)》
主要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 Anna Karenina》(2012年)
《漢娜 Hanna》 (2011)
《獨(dú)奏者The Soloist》(2009年)
《贖罪 Atonement 》 (2007年)
《傲慢與偏見(jiàn) Pride & Prejudice 》 (2005年)
《Charles II: The Power & the Passion》 (2003年)
《Bodily Harm》 (2002年)
《Bob & Rose》 (2001年)
《Nature Boy 》 (2000年)
獲獎(jiǎng)記錄
2008年
金球獎(jiǎng)(Golden Globe) 最佳導(dǎo)演(提名) 贖罪 (2007年)
第11屆 英國(guó)電影學(xué)院獎(jiǎng)(BAFTA Film Award) 最佳英國(guó)電影(提名) 贖罪 (2007年)
第11屆 英國(guó)電影學(xué)院獎(jiǎng)(BAFTA Film Award) 最佳導(dǎo)演(提名) 贖罪 (2007年)
歐洲電影獎(jiǎng)(Audience Award) 最佳影片(提名) 贖罪 (2007年)
廣播影評(píng)人協(xié)會(huì)獎(jiǎng)(Critics Choice Award) 最佳導(dǎo)演(提名) 贖罪 (2007年)
London Critics Circle Film Awards(ALFS Award) British Director of the Year(提名) 贖罪 (2007年)
Film Critics Circle of Australia Awards(FCCA Award) Best Foreign Film - English Language(提名) 贖罪 (2007年)
Empire Awards, UK(Empire Award) 最佳導(dǎo)演(提名) 贖罪 (2007年)
2007年
威尼斯電影節(jié)(Prize of the Forum for Cinema and Literature) 贖罪 (2007年)
威尼斯電影節(jié)(Golden Lion) 最佳影片金獅獎(jiǎng)(提名) 贖罪 (2007年)
2006年
英國(guó)電影學(xué)院獎(jiǎng)(Carl Foreman Award for the Most Promising Newcomer) 傲慢與偏見(jiàn) (2005年)
英國(guó)電影學(xué)院獎(jiǎng)(Alexander Korda Award for Best British Film) (提名) 傲慢與偏見(jiàn) (2005年)
芝加哥影評(píng)人協(xié)會(huì)獎(jiǎng)(CFCA Award) Most Promising Filmmaker(提名) 傲慢與偏見(jiàn) (2005年)
歐洲電影獎(jiǎng)(Audience Award) 最佳影片(提名) 傲慢與偏見(jiàn) (2005年)
在線(xiàn)影評(píng)人協(xié)會(huì)獎(jiǎng)(OFCS Award) Best Breakthrough Filmmaker(提名) 傲慢與偏見(jiàn) (2005年)
London Critics Circle Film Awards(ALFS Award) British Director of the Year 傲慢與偏見(jiàn) (2005年)
London Critics Circle Film Awards(ALFS Award) British Newcomer of the Year(提名) 傲慢與偏見(jiàn) (2005年)
Empire Awards, UK(Empire Award) 最佳導(dǎo)演(提名) 傲慢與偏見(jiàn) (2005年)
2005年
Boston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BSFC Award) 最佳新人電影制作者 傲慢與偏見(jiàn) (2005年)
2004年
英國(guó)電影學(xué)院獎(jiǎng)(BAFTA TV Award) Best Drama Serial 查理二世 (2003年)
2001年
英國(guó)電影學(xué)院獎(jiǎng)(BAFTA TV Award) Best Drama Serial(提名) Nature Boy (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