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孫誦昭,書畫名家。
孫誦昭出生在無錫大戶人家,她的祖父是清朝津浦路二品總督。孫誦昭自幼隨父親學習書法、國畫,同時也經(jīng)常得到母親的教誨,因此她少年時期便在國學、書畫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29年拜齊白石為師學畫。1952年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是國家的一種榮譽性待遇,而孫誦昭被聘為館員的時候,她的老師齊白石先生仍還健在,這就足以說明孫誦昭女士在齊門弟子中的社會地位。
生平
她自幼隨父親學習書法、國畫,同時也經(jīng)常得到母親的教誨,因此她少年時期便在國學、書畫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孫氏23歲出嫁,婚后4年丈夫病逝,從此她立志以學問自立,毅然走出了家門。她先來到蘇州,教家館的同時致力研究中西畫學。不久來到了北京,先后任私立女學傳習所藝術師范國文、圖畫教員,京師女子師范學堂國文、地理、圖畫教師等。辛亥革命后,又于北京女子高級師范學校、尚義女子師范學校教授圖畫。
1920年入北京大學畫學研究會,專修中西繪畫兩年,后入中國畫學研究會進修5年。1929年任國立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講師。在此期間她結識了剛剛定居北京不久的白石老人并時常前往齊宅問藝。白石老人曾在1928年畫了一幅《得財圖》送給她,上款題為:“誦昭畫家清論……”由此可見孫誦昭40歲時已經(jīng)具有相當?shù)墓P墨功力了。15年后,白石老人又畫贈她的一幅《秋實圖》,畫面色彩豐富,洋紅色的雙桃配以綠葉、紫色的葡萄配以雙藕,所題為:“誦昭女弟四時八節(jié)無間視余,余感其重師若是,今歲癸未中秋日,畫此為報并上三千年之桃實為壽,八十三歲齊璜白石并記!睅熒檎x之深由此可見一斑。此外,白石老人還為她的很多畫作親筆題詩,如《題孫誦昭女士蝴蝶蘭畫幅》:“舊時風月借山來,親見枝頭栩栩開。今日筆端能變化,分明不作夢中猜。”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孫誦昭于北平賦閑,以售書畫維持生計,偶爾也教家館。新中國成立后她加入了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又于1952年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68年病逝,享年90歲。生前著有《寒灰吟草》、《養(yǎng)拙齋書畫課》、《書畫隨筆》等。
孫誦昭是一位中國傳統(tǒng)式的文人畫家,她能詩擅畫,書法亦有成就。繪畫長于花卉寫生,早年的作品多為工筆,晚年所作花卉大都兼工帶寫。她臨摹明代仇英的《春夜宴桃李園圖》,一絲不茍且足以亂真,顯示出畫家深厚的藝術功力。
本刊發(fā)表的絹本立軸《江南姊妹花》(77.5×24.8cm),作于1925年,所畫花卉行筆工穩(wěn)、設色雅麗,頗有清初大畫家惲南田的遺風,此幅是她中年時期的代表作品。現(xiàn)藏于中央文史研究館的《天香深處》,作于1954年畫家76歲時,是孫誦昭晚年所畫的一幅小品。此圖繪一枝桂花,畫面工寫結合,枝干行筆隨意而又不失法度,葉與花的設色明快大方,所勾葉筋一絲不茍,桂花的設色濃淡相間,欣賞這幅作品的同時,真令人有香氣撲鼻的感覺……
由于種種歷史原因,孫誦昭生前未能享得其應有的聲譽,在中國近代繪畫史中也沒有對她的公正評價,她的作品也大多散失,如今,除中央文史研究館中保存了她一些精品畫作外,還有很少一部分作品被收藏在民間。然而,隨著時代的前進,那些流行一時的所謂藝術品必將被歷史所淘汰,前賢的光輝也必將彰顯得愈加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