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光烈陰皇后”,名麗華,南陽新野人,陰麗華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之一。她用美德與智慧詮釋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譜寫出了一個女人近乎完美的人生。作為一個女人,陰麗華是成功的,她美貌與智慧并重,贏得了丈夫自始至終的真情厚愛;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后妃,陰麗華也是很值得稱道的,她相夫教“子方”,姚本注云:“子方即臘日以黃羊祠灶神者!狈稌虾鬂h書陰識傳云:“ 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頃,輿馬仆隸,比于邦君。子方常言u2018我子孫必將強大u2019,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笔掠忠婏L俗通義祀典篇。陰識即光烈陰皇后前母兄。
“睦”,范曄后漢書光烈陰皇后紀李賢注云:“今世本u2018睦u2019作u2018陸u2019。”是唐代傳世本有“睦”作“陸”者。
“上微時,過新野”,此二句聚珍本作“初,光武適新野”,類聚卷二六、御覽卷二六引同,書鈔卷五四引作“光武初過新野”。
“聞后美”,此句聚珍本作 “聞陰后美”,書鈔卷五四、類聚卷二六引同,御覽卷三八0引作“聞陰麗華美”。
史料
光烈陰皇后〔一〕有陰子公者,生子方,〔二〕方生幼公,公生君孟,名睦,〔三〕即后之父也。范曄后漢書卷一0光烈陰皇后紀李賢注 上微時,過新野,〔四〕聞后美,〔五〕心悅之。后至長安,見執(zhí)金吾車騎甚盛,因嘆曰:“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六〕娶妻當?shù)藐廂惾A!备荚,遂納后于宛!财摺秤[卷一三七 光烈陰皇后,上即位,立為貴人!舶恕成弦院笮再t仁,宜母天下,欲授以尊位。后輒退讓,自陳不足以當大位!簿拧秤[卷一四四
生平年表
更始元年(23年)六月,與劉秀結(jié)為夫妻,時年十九。
更始二年(24年),劉秀為了統(tǒng)一河北,意圖真定王劉揚結(jié)盟,然而劉揚出身高貴,不愿屈居于更始帝及劉秀之下,要求雙方結(jié)親。劉秀乃令劉植為媒,娶真定王劉揚的外甥女郭圣通,婚后不久即生下劉強,之后又陸續(xù)生下幾個孩子。
更始帝三年(25年)劉秀稱帝改元建武元年,接回郭圣通與陰麗華兩人,同封為貴人。次年劉秀欲封陰麗華為皇后,卻遭陰麗華拒絕,理由是自己尚未生育,而郭圣通卻已生子。結(jié)果劉秀立郭圣通為后,其長子劉強為皇太子。
建武初年天下未定,光武帝常需要南征北戰(zhàn),為了怕郭、陰兩人同留宮中尷尬,總是令陰麗華隨侍從征,陰所生的第一個孩子漢明帝劉莊即是在軍旅中出生。
建武十七年(41年)以“懷勢怨懟,數(shù)違教令,不能撫循他子,訓長異室”為由,廢除了郭圣通皇后之位,陰麗華被立為皇后。
建武中元二年(57年),漢明帝劉莊即位,尊陰麗華為皇太后。
永平七年(64年),陰麗華薨,在位二十四年,年六十,與漢光武帝劉秀合葬原陵。
人物生平
出身顯赫,生逢亂世
陰麗華出生在一個非常顯赫的家族,《后漢書 · 陰識傳》載:“其先出自管仲,管仲七世孫修,自齊適楚,為陰大夫,因而氏焉。秦、漢之際,始家新野”。就是說,陰氏家族是名震古今的春秋時代名相管仲之后。到了第七代子孫管修的時候,從齊國遷居楚國,被封為陰大夫,以后便以“陰”氏為姓。秦末漢初,陰家遷到了新野。不但出身顯赫,陰氏家族還是當時富甲一方的豪門大戶,據(jù)《后漢書 · 陰識傳》載:“(陰家)田有七百余頃,輿馬仆隸,比于邦君”。漢代一頃大約為五十畝,“邦君”則指的是分封的諸侯王。就是說,陰家有良田萬畝,車馬和奴仆可以比擬于分封的諸侯王。
雖然有著顯赫的出身,但是陰麗華卻并未能像其祖先那樣能夠安享太平盛世與繁華,這位陰家大小姐所生長的時代,是一個風云激蕩的大動蕩、大變革時代。西漢末年,朝政衰敗,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批農(nóng)民失去土地淪為奴婢,社會動蕩,人心思變。公元前9年,出身于外戚之家、集朝政大權(quán)于一身的安漢公王莽代漢建新,西漢滅亡。新朝建立之后,為了緩解空前激化的社會矛盾,王莽先后頒布了“王田令”和“私屬令”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力圖挽救搖搖欲墜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上層建筑。然而,改革遭到了豪強官僚們空前激烈的反對與抵制,而改革的步伐又過激過快,加之改革中的許多措施嚴重脫離現(xiàn)實,新政最終以失敗而告終。新莽末年,水、旱等天災不斷,廣大百姓為求一條生路,只得鋌而走險,終于在新莽天鳳年間爆發(fā)了綠林與赤眉大起義。一時間,四方響應,天下大亂!
英雄佳麗,共度時艱
三國時期,文采蓋世的曹植曾經(jīng)寫過一篇著名的論述—《漢二祖優(yōu)劣論》,其中曹植道:“應五百之顯期”。就是說曹植認為漢光武的出現(xiàn),正應了孟子所說的“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的論斷。且不論曹植所言是否為過,但日后成為了漢光武帝的劉秀在新末的天下大亂中掃平四海,再造一統(tǒng)亦是事實。
劉秀,本是一個沒落的皇族后裔,其祖先向上可以追溯到西漢景帝。雖然名義上身為皇族后裔,但據(jù)《漢書 · 平帝紀》載:“宗室子,漢元至今,十有余萬人”,就是說,到了西漢末年,劉氏宗族的后裔已經(jīng)遍布天下,有十余萬人了。劉秀的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陽,更是和皇室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布衣平民。故曹植《漢二祖優(yōu)劣論》的開篇即言:“漢之二祖(即指高祖劉邦、世祖劉秀),俱起于布衣”。
劉秀有一姐夫名曰鄧晨,家在南陽郡的新野,因此劉秀也常去新野姐夫家,而鄧晨與新野的世家大族陰氏有親緣關(guān)系。借助于這層機緣,少年時代的劉秀有機會接觸到了這個世家大族的千金小姐—陰麗華。史書中并沒有交代劉秀和陰麗華到底有多深的接觸和情緣,但是有一個事情卻交代的非常清楚:那就是陰家小姐的美貌給了劉秀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后來劉秀去長安求學,一次無意中看到了執(zhí)金吾率眾出行,盛大的場面深深的震撼了劉秀。一時間,劉秀思潮涌起,不禁感嘆道:“做官就要做執(zhí)金吾這樣大的排場的官,娶妻子的話就要娶陰麗華那樣美貌的女子”。
《后漢書》 志二十七《百官四 · 執(zhí)金吾》注引《漢宮儀》是這樣描述執(zhí)金吾出行的場面的:“執(zhí)金吾緹騎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輿服導從,光滿道路,群僚之中,斯最壯矣!”!叭毫拧本褪俏奈浒俟俚囊馑,執(zhí)金吾的官職在百官中并非最大,但是在聲勢與排場方面,執(zhí)金吾則居于百官之首,也就是所說的“斯最壯矣”。可以說,執(zhí)金吾的聲勢與陰麗華的美貌都給了當時還是一介讀書人的劉秀以很大的沖擊,以至于劉秀說了那句很有名的話“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娶妻當?shù)藐廂惾A”。
新朝末年,海內(nèi)大亂。劉秀同兄長劉縯一起趁亂在舂陵起兵,并與早于他們豎旗造反的綠林軍合兵一處,打著“復高祖之業(yè)”的旗號舉兵造反。隨著綠林軍規(guī)模的壯大,西漢宗室劉玄被推立為起義軍的皇帝,史稱“更始帝”。綠林軍將領(lǐng)們借助于自己勢大人多,擁立劉玄為帝,從此更加加劇了綠林軍與以劉縯、劉秀兩兄弟為首的南陽宗室兵馬的矛盾。新莽地皇四年五月末,劉縯率軍攻克了中原重鎮(zhèn)宛城,更始帝移駕宛城。劉縯及其部下對更始帝劉玄一向并不心服,眾所皆知。宛城攻克后不久,因為一名部將的問題,劉縯與更始君臣的矛盾徹底的表面化了,更始帝遂以“冒犯皇威”為由,將劉縯斬殺于宛城。劉秀之兄劉縯少有大志,性格剛毅,作戰(zhàn)勇猛,連莽軍都聞劉縯之名而敬畏,誰知竟落得如此結(jié)局。六月,王莽為了徹底剿滅日益壯大的綠林軍,發(fā)各州郡兵馬共計42萬撲向昆陽,兩軍爆發(fā)了歷史上著名的昆陽之戰(zhàn)。劉秀沉著冷靜,自帶13騎冒死突圍搬取救兵,而新莽一方則因主帥大司空王邑的指揮失誤而兵鋒受挫于堅城之下,最終在劉秀軍與昆陽守城之軍的內(nèi)外夾擊下,王莽42萬大軍全軍覆沒,被殺與自相踐踏、溺死者不計其數(shù),滍水為之不流。劉秀為昆陽之戰(zhàn)的第一功臣,自此名震天下。此役之后,劉秀又馬不停蹄的率軍北上,再攻父城。這時,劉縯的死訊傳來,劉秀在震驚之余,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擔憂了。除了回宛城謝罪外,在深思之后做了三件事:
一 不表昆陽之功,以免引起更始君臣的嫉妒和不安。
二 不與劉縯部屬私下接觸,并表示劉縯犯上,自己也有很大責任
三 不為劉縯服喪,并決定立即娶陰氏麗華為妻。
與其兄鋒芒外露的性格不同,劉秀性格比較內(nèi)斂,以“謹厚”和“多權(quán)略”(見《太平御覽》卷九十引《東觀漢記》)著稱。在更始君臣眼中,劉秀比較恭順,遠不如其兄對他們的威脅大,加之四方戰(zhàn)事未平,劉秀還有利用價值,故劉玄不但沒有加害,反而封其為武信侯。更始元年六月,劉秀懷著復雜的心情在宛城迎娶了他多年來朝思暮想的佳人陰麗華為妻。五月末,劉縯被殺,六月,劉秀就娶妻進門,這是有悖于古人婚喪嫁娶的常理的,甚至是要被人背后責罵的,這也正是劉秀“多權(quán)略”的一個寫照,借娶妻之機,劉秀既了卻了多年來的心中夙愿,又讓更始君臣對其更加放心。劉縯被殺,如果不多做幾件事情,更始君臣是不會輕易放過劉秀的。
有一個事實值得玩味,那就是陰麗華在此時嫁給劉秀是要冒極大的政治風險的,亂世不比太平之時,既然成了劉秀的人,很可能就會因為受劉秀的牽連而喪命。日后的事實證明,更始之妻“妻子裸袒,流冗道路”(見《后漢書 · 光武帝紀》),彭寵之妻“受辱授首”皆是亂世再尋常不過的事情。包括后來的郭圣通在內(nèi),對劉秀一生影響最大的兩個女人,居然沒有一個是在太平盛世的情況下嫁給劉秀的,都是從劉秀于亂世的危局之中。十年之后,即建武九年,劉秀傷感于陰氏家族遭逢變故(時劉秀身在隴右一線征討隗囂,后方洛陽一帶發(fā)生變亂,流寇殺死了陰麗華的母親與弟弟),在詔書中引用古語道:u2018將恐將懼,惟予與汝。將安將樂,汝轉(zhuǎn)棄予u2019,就是說:“惶恐危難的時候,只有我和你在一起,現(xiàn)在安樂富貴了,你卻將我拋棄了”。劉秀仿佛是借用陰麗華的口氣來表達自己的自責,對陰麗華只能列為“滕妾”的身份表達一種深深的內(nèi)疚?梢,雖然很多年過去了,但劉秀對當年陰麗華在宛城中陪伴自己度過那段人生中最為惶恐煎熬的時光仍然是念念不忘。
經(jīng)略河北,再娶貴妻
更始元年九月,綠林軍攻破長安,王莽死于亂軍之中。而劉秀在與愛妻陰麗華僅僅相處了三個月之后,也因受更始帝所遣西去洛陽,只好將陰麗華送回新野娘家,只身前往了洛陽。王莽死后,天下土崩,諸多勢力擁兵自重,以觀天下之變。在新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掌握了大量武裝的諸多割據(jù)勢力并不肯就服于打著“復興漢室”旗號的更始政權(quán),其中尤以河北之地最甚。為了安撫河北諸王與各種勢力,更始帝劉玄懷著既不情愿而又無奈的心情命劉秀北渡黃河,鎮(zhèn)慰河北。
河北之地,極為混亂復雜,既有“河北三王”的勢力,又有銅馬、青犢、尤來等數(shù)十萬農(nóng)民起義軍。而除了少數(shù)隨從之外,更始帝并沒有派發(fā)給劉秀任何兵馬,劉秀只是持有一根代表更始政權(quán)的節(jié)杖,故有“劉秀單車空節(jié)巡河北”之說。劉秀剛進入河北境內(nèi)不久,一個叫王郎的人自稱是當年為逃避趙飛燕姐妹迫害而流落民間被迫隱姓埋名的成帝之子劉子輿,在趙繆王劉林等人的擁護下王郎在邯鄲登基稱帝了。一時間,天下皆驚。河北諸王本就懷有稱帝自立之心,現(xiàn)在見更始帝的使節(jié)到了河北,干脆就徹底的建號自立了。王郎清楚,劉秀是他在河北最大的敵人,于是以十萬戶的懸賞追捕劉秀,此時廣陽王劉接也起兵響應王郎,閉門捉拿劉秀。史載:劉秀等人“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旁”,非常的狼狽。然河北豪杰并非全部響應王郎的命令,信都太守任光、和成太守邳彤、劉植、耿純等俊杰先后慕名投入到劉秀的麾下。劉秀收信都、和成兩郡兵馬后,發(fā)兵討伐王郎。
然而這時,河北三王中擁兵十余萬、實力最強的真定王劉揚亦歸附邯鄲的王郎,這給劉秀一個不小的打擊。但劉秀經(jīng)過一番深思后認為,河北三王中,真定王并非死心塌地的追隨王郎,劉揚還有被爭取過來的可能,遂派劉植去游說真定王。劉植領(lǐng)命后,去真定府游說,最終雙方達成了劉秀迎娶真定王劉揚的外甥女郭圣通,以促成兩家之聯(lián)合。這位郭圣通,就近世來說,出身比陰麗華更為顯赫,她的外公是漢景帝的七世孫、真定恭王劉普,說起來她竟與劉秀一樣都是漢室宗親,同為漢景帝之后。劉秀親赴真定府,在真定郭氏家族的府第—“漆里舍”(郭氏府第的名字)中,劉秀及其諸將與劉揚等人大擺酒宴,劉揚非常高興,席間親自擊筑為歡(筑為一種樂器)。就這樣,繼在更始元年六月于宛城迎娶了豪門千金陰麗華僅僅數(shù)月之后,為經(jīng)略河北,劉秀又親赴真定府,以隆重的禮儀迎娶了他的第二位夫人—郭圣通。
更始二年五月,劉秀發(fā)本部兵馬與劉揚合兵一處,共擊邯鄲,耿弇、景丹等所率之幽州突騎大破敵軍,王郎部眾死傷慘重,劉秀不禁感嘆道:“吾聞突騎天下精兵,今乃見其戰(zhàn),樂可言邪”。不久,邯鄲城破,王郎也被擊殺于路上。此王郎是否真的為當年為了躲避趙飛燕姐妹迫害而流落到民間的皇子,已經(jīng)無從考證,即使其真為西漢成帝之后,劉秀為了不落一個殺害劉氏宗族的惡名,也絕不會承認其身份,而對于更始帝劉玄、梁王劉永等貨真價實的西漢皇族,劉秀也同樣沒有手下留情過,于此可見一斑。劉秀之所以能擊滅王郎,天下聞名的“北州突騎”(北州即指北方的幽州、冀州、并州等州郡)和真定王劉揚的歸附均起到了關(guān)鍵的作用。身為劉秀第二位夫人的郭圣通在其剛剛嫁與劉秀之后就為其夫君的大業(yè)帶來了不小的幫助。
擊破邯鄲之后,劉秀又陸續(xù)平定了河北的銅馬、青犢、高湖等大小數(shù)十萬農(nóng)民軍,整個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qū),盡歸劉秀所有。公元25年,已是“跨州據(jù)土,帶甲百萬”的劉秀在眾將擁戴下,在河北鄗城千秋亭登基稱帝,國號為“漢”,建元“建武”。為與劉邦所建之漢朝相區(qū)別,史稱劉秀所建之漢朝為后漢(根據(jù)定都地點上的區(qū)別,也稱劉秀所建立之漢朝為“東漢”)。
建武元年七月,劉秀揮師南下,派建威大將軍耿弇陳兵五社津,阻赤眉東進;同時遣大司馬吳漢、驃騎大將軍景丹等十一將直取洛陽,將洛陽層層包圍。九月,身為更始悍將的朱鮪見洛陽已是孤城一座,走投無路之下舉城而降。十月,劉秀定都洛陽。
審時度勢,力辭后位
建武元年,不但對劉秀來說是開基立業(yè)的一年,對于劉秀的兩個女人—陰麗華與郭圣通來說,同樣是不平靜的一年。這年,在劉秀河北時一直伴駕左右的郭圣通為劉秀生下了第一個皇子,就是后來的太子劉疆。這不但是對劉秀的一件大事,對整個東漢王朝來說都是一件大事。郭氏除了喜悅之外,還不得不面對另一件事情,侍中傅俊奉命護送劉秀的另一個女人陰麗華來到了洛陽。對于陰氏,郭圣通是陌生的,陰氏嬌美異常,顯然她并不是郭圣通愿意見到的人。而對陰麗華來說,兩年前,劉秀與她離別而去,之后她隨家人幾經(jīng)輾轉(zhuǎn),惶恐度日,好不容易盼到兩人再聚,卻已是物是人非。昔日的夫君不但登基稱帝,身邊還多了一個她不曾相識的女子,而且這個女子還有了他們的骨血,陰麗華的心境是可想而知了。古語道:“帝后同體”,東漢建立之初,有帝無后,郭、陰二女均同封貴人。兩位貴人中,劉秀本就迷戀陰麗華,故欲立陰氏為后。古之女子,未有不以登后位為人生至榮,可陰氏堅辭不受,“自陳不足以當大位”(見《東觀漢記》卷六),陰麗華之所以堅辭后位,其原因頗為復雜:
其一,雖深得帝寵,然眾心難服
相對于郭圣通來說,陰麗華最大的一個優(yōu)勢就是貌美,甚得劉秀寵愛。雖然天子寵愛,但是其手下的文臣武將,尤其是來自河北的眾功臣豈能心服。郭圣通雖然比陰麗華晚幾個月嫁與劉秀,但真定府十余萬大軍因此聯(lián)姻而歸附,頓使河北局勢驟變;而郭圣通也在劉秀平定河北之時伴駕左右,可謂于社稷有大功。追隨光武帝平定河北的文臣武將們,只知皇帝身邊有一位郭圣通而不知還有一位陰貴人。此外,郭氏同劉秀一樣,同為漢室宗親,都有前朝血脈,在這一點上,郭氏的身份遠比陰氏高貴。更有利于日后劉秀的統(tǒng)一大業(yè)。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郭氏已經(jīng)生下了皇長子劉疆,而陰氏尚無皇子。故立陰氏為后,實難服眾心。
其二,社稷為重,性本寬仁雅致
從后來的歷史看,陰麗華是一個很重大局而輕私利的人。漢明帝永平三年,有司奏請儀立皇后,漢明帝不語,而已經(jīng)身為皇太后的陰麗華則表示:“馬貴人德冠后宮,即其人也”,皇太后開了口,群臣與后宮諸多嬪妃都無話可說。馬貴人,就是為東漢開基立下赫赫戰(zhàn)功、以“馬革裹尸”而聞名的伏波將軍馬援的小女兒,馬貴人聰慧清秀,有母儀之德,是皇后的最佳人選,但她自明帝為太子時就陪伴左右,卻始終不能生下一兒半女。而明帝身邊還有陰貴人、賈貴人等其他嬪妃,其中這個陰貴人正是出自陰氏家族。陰麗華并沒有利用自己太后的權(quán)利和馬氏不能生育這一點趁機將自己宗族的陰貴人推上后位,而是以大局為念,力挺德才最為突出的馬援之女為后,這在是難能可貴的?v觀西漢與東漢,后系家族把持朝政,是兩漢政治的一大特色。陰氏不但自己追隨光武帝一生,賢德而識大體,還把另一個被后世史家譽為“千古賢后”的明德馬皇后扶上了東漢王朝的后位。而明德馬皇后作為一代賢后,深深的影響了明、章兩朝的政體。
建武二年六月,郭圣通被冊封為皇后,其子劉疆被冊封為太子。劉秀雖已定都洛陽,但事實上,劉秀集團還只不過是當時眾多裂土稱王的割據(jù)政權(quán)之一。更始二年(公元24年),赤眉兵分兩路進擊長安,更始部將數(shù)敗,三輔震動。此時劉秀命鄧禹所率西征大軍也迫近關(guān)中。在赤眉與鄧禹兩路大軍的夾擊下,更始政權(quán)已陷入絕境。更始三年十月,劉玄向赤眉大軍投降,獻上得自王莽處的帝王玉璽,更始政權(quán)滅亡。擊滅更始后,赤眉擁兵號百萬,占據(jù)舊都長安。然而,數(shù)十萬大軍的糧草籌措是一個大問題,此時,鄧禹的西征軍已接近長安近郊并迅速占領(lǐng)了屯糧之地,赤眉糧荒,只得率部離開長安,企圖西進隴右補充糧草,結(jié)果遭到了割據(jù)隴右的隗囂大軍之阻擊,只得東向折回長安。此時正趕上天降大雪,赤眉軍損失極大,《后漢書》載:“逢大雪,坑谷皆滿,士多凍死”。赤眉軍經(jīng)過血戰(zhàn),擊退了占據(jù)長安的鄧禹,復據(jù)長安。之后,赤眉又數(shù)次擊敗鄧禹軍。遠在洛陽的劉秀見鄧禹屢戰(zhàn)不利,遂派馮異前來替換鄧禹指揮西征軍。鄧禹不聽馮異勸阻,再戰(zhàn)赤眉,結(jié)果又遭慘敗,鄧禹自慚,上表請辭。建武二年十二月,“關(guān)中大饑,人相食”,赤眉大軍只得再次放棄長安東進,途中與西進的馮異部作戰(zhàn),赤眉大敗,損失甚重。劉秀料赤眉必東進,決心進行一場大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力圖一戰(zhàn)而解決掉這個關(guān)中最大的軍事集團。劉秀遣破奸將軍侯進部屯軍新安;建威將軍耿弁部進駐宜陽地區(qū);大司馬吳漢統(tǒng)率的大軍作為機動力量集結(jié)于洛陽附近地區(qū)。再加上馮異的西征軍,此時的赤眉軍已陷入了劉秀布下的戰(zhàn)略大包圍之中。
建武三年正月,內(nèi)無糧草,又走投無路的赤眉十幾萬大軍被迫向劉秀出降,并呈獻出了得自更始那里的傳國玉璽。至此,起自王莽天鳳五年,縱橫于中原大地近十年之久的赤眉起義軍被劉秀扼殺在了血泊之中。就在馮異與赤眉在西線大戰(zhàn)的時候,前西漢梁孝王的八世孫、梁王劉永在睢陽稱帝,史稱:“董憲、張步等與共連兵,遂專據(jù)東方”。為了剪除劉永軍事集團對京師洛陽的巨大威脅,自建武二年至建武六年,經(jīng)過五年的激戰(zhàn),梁王劉永及其部下齊王張步等均被一一平定,其中建威大將軍耿弇所率的幽州突騎戰(zhàn)功赫赫,一舉平定齊地七十余城,后世那句著名的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就是出自劉秀對他的夸獎。中原初定之后,盤踞在隴右的隗囂與巴蜀的公孫述就與劉秀形成了鼎足之勢。建武六年四月,劉秀親臨長安,部署對隴右的作戰(zhàn)。五月,蓋延等七將軍發(fā)動了對隴右的作戰(zhàn),隴坻之戰(zhàn),漢軍大敗,只得退回長安。建武八年,劉秀再次對隴右用兵,雙方激戰(zhàn)于略陽、西城等處連日激戰(zhàn),隗囂部傷亡頗重。此時,大將王元、周宗等率領(lǐng)西蜀援軍殺來,本已疲敝不堪的漢軍慌亂中未及成陣,全線大敗,隗囂部于后掩殺,加之糧草將盡,漢軍只好一路敗回關(guān)中。劉秀兩次對隴右用兵,均遭失利,這是劉秀自統(tǒng)一戰(zhàn)爭以來所未曾遇到的。長期的戰(zhàn)爭消耗,使得隗囂集團的處境已經(jīng)相當困難,建武九年春,隗囂憂憤而亡,隗囂部將擁戴其子隗純繼位。建武十年秋,劉秀親至隴右一線,第三次對隴右用兵。最終,漢軍攻破落門,周宗等隴右諸將與隗囂之子隗純一同出降,隴右遂平。隴右自古就是盛產(chǎn)馬匹與精銳騎兵的西北多山之地,易守難攻。長達四年之久的隴右爭奪戰(zhàn),雙方反復拉鋸,極為艱苦,連“常勝將軍”劉秀都留下了“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每一發(fā)兵,頭鬢為白”的千古感嘆!平滅隴右之后,收取西蜀就成為了統(tǒng)一大業(yè)的最后一步了!俺杉姨熳印惫珜O述此時已稱帝十余年,西蜀之民歸心,多次援助隴右的隗囂共同對抗東漢王朝。隴右一平,六分天下,劉秀已得其五,西蜀勢單力孤,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建武十二年,劉秀手下的悍將吳漢圍攻成都,公孫述親自披甲上陣,為吳漢部將高午所傷,被部下救回后當夜即傷重死于成都皇宮之中。次日,西蜀諸將獻城投降,巴蜀平定。見隴、蜀皆滅,割據(jù)北邊、連兵匈奴的盧芳見大勢已去,遂幾經(jīng)反復后在匈奴騎兵的護送下奔入匈奴。自此,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歷時十二年之久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落下帷幕。
天下一統(tǒng),入主中宮
光武帝登基稱帝的時候,年僅31歲,還是一個英姿勃發(fā)的年輕人。漫長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使得劉秀身心疲憊,越來越厭倦“浮語虛辭”。據(jù)《后漢書》卷13《隗囂傳》載:劉秀對隗囂的回信中說道:“吾年垂四十,在兵中十歲,厭浮語虛辭!边@段話是對割據(jù)隴右的隗囂說的,大意是說:我今年快四十歲了,戎馬生涯十余年了,已經(jīng)厭倦了“浮語虛辭”。雖然是對敵家所說,但也從一個側(cè)面說明,光武帝的性格也隨著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進行和年齡的增長,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
建武九年,發(fā)生了一件事,對陰麗華與郭圣通兩個女人的影響都不小!度龂尽肪9《夏侯惇傳》裴松之注記載:“案光武紀,建武九年,盜劫陰貴人母弟,吏以不得拘質(zhì)迫盜,盜遂殺之也。然則合擊者,乃古制也!本褪钦f,依照古代制度,如果盜匪劫持了人質(zhì),官吏們是不會因為人質(zhì)而放過劫持者的,因為這樣會鼓勵日后此類事件的發(fā)生,所以最終往往造成劫持者與被劫持者一同死亡。這里,就是因為“群盜”以陰貴人的家人相脅迫,而官吏并不為所迫,結(jié)果陰貴人的母親和弟弟均被盜匪殺害。盜匪的結(jié)局可想而知了,故史書并未記載。建武九年左右,劉秀兩次對隴右用兵均遭失利。此時,后方京師周邊的一些郡縣發(fā)生了民變及士兵的嘩變,故在建武九年左右的時候,“群盜”甚多。
母親和弟弟被殺害,最難過的一定是身為貴人的陰麗華了。此時,劉秀下了一道對后宮的女人們影響頗大的詔書:“吾微賤之時,娶于陰氏,因?qū)⒈鞣,遂各別離。幸得安全,俱脫虎口。以貴人有母儀之美,宜立為后,而固辭弗敢當,列于媵妾。朕嘉其義讓,許封諸弟。未及爵士,而遭患逢禍,母子同命,愍傷于懷。《小雅》曰:u2018將恐將懼,惟予與汝。將安將樂。汝轉(zhuǎn)棄予。u2019風人之戒,可不慎乎?……”
皇妃家眷遇害,本是一件普通的犯上作亂的案子,皇帝下詔安撫皇妃家人,也在情理之中。但皇帝卻偏偏在詔書中說了很多對于貴人陰氏“情意綿綿”的話,而且也透露出了當初皇帝的本意是要貴人陰麗華做皇后的,因為陰氏的退讓才沒有這樣做。這樣一來,郭皇后情何以堪?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隨著東方的平定(時劉秀統(tǒng)一了東方,而隗囂與公孫述連兵割據(jù)西方)和年齡的增長,光武帝對于很多事情已經(jīng)是沒有太多的顧忌了。
劉秀少年之時,就發(fā)出過“娶妻當?shù)藐廂惾A”的感嘆!故陰麗華本就是劉秀的最愛。而河北之郭圣通,在光武平定河北的過程中,貢獻頗多,后又為劉秀生下數(shù)子,也算是同劉秀有一番情緣。江山初定之時,劉秀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對外征戰(zhàn)上,從家庭安定的角度考慮,對郭后也頗為尊重照顧,因此三人倒也相安無事,隨著時光的飛逝和天下大勢的逐漸明了,三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也開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逗鬂h書》卷10《皇后紀》載:“(郭)后以寵稍衰,數(shù)懷怨懟。”即在劉秀面前“數(shù)懷怨懟”,來表達自己的怨氣與不安,帝后關(guān)系頗為緊張。終于,到了建武十七年,光武帝決定廢皇后郭氏為中山王太后,立貴人陰氏為后。光武帝下詔曰:“皇后懷執(zhí)怨懟,數(shù)違教令,不能撫循它子,訓長異室。宮闈之內(nèi),若見鷹鹯。既無關(guān)雎之德,而有呂、霍之風,豈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節(jié),其上皇后璽綬。陰貴人鄉(xiāng)里良家,歸自微賤。u2018自我不見,于今三年。u2019宜奉宗廟,為天下母。主者詳案舊典,時上尊號。異常之事,非國休福,不得上壽稱慶!
宋代的趙與時所著的《賓退錄》載:“u2018娶妻當?shù)藐廂惾Au2019,唐與政謂觀此語,知郭后之必廢。然予觀《劉植傳》載:u2018劉楊起兵附王郎,眾十余萬。光武遣植說楊,楊乃降。光武因留真定,納郭后,后即楊之甥也,故以此結(jié)之。u2019則是郭后之納,已非光武之情矣,何待u2018陰麗華u2019之語而后占其廢乎?范曄不以此書之《后紀》,故前輩議論未嘗及之!薄顿e退錄》,是記錄宋代文人雅士言談的一本書籍。唐與政、趙與時,均為宋代文人。從《賓退錄》中的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兩層意思:一是“娶妻當?shù)藐廂惾A”這句話,在古人看來絕非平常之語,光武既有此嘆,必是早對陰麗華情根深種,故日后郭后失寵被廢,實屬常情,并沒有什么好驚訝的。二是,當時可能有其他人認為,郭后被廢,陰麗華肯定在皇帝那里說了毀僭郭氏之語,使得皇帝疏遠了本來寵愛的皇后。但趙與時又在唐與政對“麗華之嘆”分析評價的基礎(chǔ)上,以《劉植傳》中的記載做補充說:“郭后之納,已非光武之情矣,何待u2018陰麗華u2019之語而后占其廢乎?”,他還認為范曄寫《后漢書》的時候應該把《劉植傳》中光武和郭后聯(lián)姻的內(nèi)容寫到《皇后紀》中去,這樣事情就更加的清楚了。
其實,在光武帝的詔書中已經(jīng)把廢后的原因說的再清楚不過了!凹葻o關(guān)雎之德,而有呂、霍之風,豈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詔書中所說的“呂”,即呂后。西漢初年,高祖駕崩,其最愛的皇子如意被呂后鴆殺,對于最受高祖寵愛的戚夫人,呂后則用“人彘”的刑罰來處罰她!叭隋椤本褪恰叭素i”的意思,殘酷的刑罰,可謂震動后世的宮廷,以至于到了東漢的第四代皇后、和熹鄧皇后的時代,在其不得志的時候還差點因為懼怕遭到同樣的刑罰而險些自盡(見<后漢書>卷10《皇后紀》)。連日后名震一代的女主鄧后尚且如此,身處東漢初年的劉秀豈能不為陰麗華母子們的命運擔憂?西漢初年的事情猶如昨日,而今日東漢宮廷的情形竟與當日驚人的相似,皇后受冷而皇妃則極寵,皇后對寵妃極為不滿,皇后之子又都是太子,早晚要承繼大統(tǒng)。至于東漢初年的后宮形勢是否已經(jīng)真的嚴重到了西漢初年的地步,因為史料的缺乏并不能下這樣的結(jié)論,但如果郭圣通有朝一日成為了皇太后,寵妃陰麗華的命運是可想而知的!而東漢的桓帝朝就是一例。桓帝駕崩,身為皇后的竇妙居然在桓帝明堂的靈柩前就誅殺了深受桓帝寵愛的寵妃田圣。此等例子縱觀歷代王朝是比比皆是。
郭氏被降旨廢為中山王太后,移居洛陽的北宮居。|漢宮殿是南北宮制度,初期帝后都在南宮居住,北宮較為冷落。而明帝時重建北宮,蔚為壯觀,故明帝之后皇室皆居于北宮),雖然身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但也算是歷代廢后之中為數(shù)不多的幸運之人了,十一年后病逝。光武駕崩之后,明帝即位,對陰氏、郭氏一視同仁,郭氏一門未曾受到半點迫害。就連到了陰麗華的孫子漢章帝的時代,章帝還到郭氏家中,大會郭氏,君臣非常的和睦?梢哉f,劉秀在處理這件后宮家事的問題上,做的是比較明智而圓滿的。但同時也可以看到陰麗華的雅致與善良。陰氏本為劉秀的原配夫人,因為郭氏的介入,陰氏女黯然的做了十六年的貴人,從身份上來說就是“妾”的地位。在百姓之家,妾與妻的地位尚且相差懸殊,而在皇室,妃與后的差別更是有天壤之別了。陰氏系出名門,受此委屈,對郭氏不可能沒有怨恨之情,但仍能如此不偏不倚的厚待郭氏一族,實為不易!但封建時代,因為深受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統(tǒng)思想”之影響,認為皇后無有大過不可輕廢,故后世之人對劉秀的廢后之舉持負面看法者亦不在少數(shù),認為這是漢光武的一生最失德之處,有曰“廢郭立陰,圣德之玷”,如晉代史學家袁宏、明代大儒方孝孺、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和李贄等等。自漢光武后,歷代皇帝每欲以私情無過廢后時,臣下都不忘以光武黜廢郭后為反面教材勸諫之,如宋代仁宗廢郭后,明代宣宗廢胡后,清代順治廢博爾濟吉特氏,足見光武廢后之事對后世的影響。又《晉書劉曜傳》曰“光武緣母色而廢立,豈足為圣朝之模范!光武誠以東海篡統(tǒng),何必不如明帝!”更是對光武廢后易儲之事提出嚴厲批評,光武廢后之事誠不足以為后代效仿。
《后漢書》卷10《皇后紀》載:“陰后在位恭儉,少嗜玩,不喜笑謔。性仁孝,多矜慈!本褪钦f皇后謙恭儉讓,不喜言笑,性格非常的仁孝、慈愛。漢章帝時代的大司空第五倫在上疏章帝的奏章中也對陰麗華皇后做了一個描述:“近世光烈皇后雖友愛天至,而抑損陰氏,不假以權(quán)勢。—《資治通鑒》卷四十五”“友愛天至”就是說皇后的天性就非常的善良。縱觀陰麗華皇后的一生,此并非虛言。
合葬原陵,謚號光烈
建武中元二年,世祖皇帝駕崩,顯宗即位,尊皇后陰麗華為皇太后。漢明帝永平七年,在位二十四年之久的皇太后陰麗華駕崩。三國東吳史學家丁孚所著的《漢儀》中記載了為為陰太后發(fā)喪時的盛大情景: “永平七年,陰太后崩,晏駕詔曰:u2018柩將發(fā)于殿,群臣百官陪位,黃門鼓吹三通,鳴鐘鼓,天子舉哀。女侍史官三百人皆著素,參以白素,引棺挽歌,下殿就車,黃門宦者引以出宮省。太后魂車,鸞路,青羽蓋,駟馬,龍旗九旒,前有方相,鳳皇車,大將軍妻參乘,太仆妻御悉道。公卿百官如天子郊鹵簿儀。u2019后和熹鄧后葬,案以為儀,自此皆降損于前事也!
陰麗華最終與漢光武合葬于原陵,正所謂生前同歡,死后同穴了。東漢明帝君臣尊其謚號為“光烈皇后”,謚法:秉德尊業(yè)曰“烈”,開后世皇后謚號制度之先河,直到文德長孫皇后,這種“帝謚”加之“本謚”從而構(gòu)成皇后謚號的模式一直沿用了六百余年。武則天之后才被廢止而改用其他的謚號模式。 0
從皇后的角度來講,陰麗華十九歲追隨劉秀,先是奔波流離,躲避戰(zhàn)亂,后又降妻為妾,甘居人下十七年,直到三十六歲那年才終登后位,可謂坎坷頗多!但同時,陰麗華一生都受到了漢光武的愛慕和東漢后世歷代帝后的尊重,從一個女人的角度來講,又可謂是榮寵之極了!
軼事典故
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娶妻當?shù)藐廂惾A
提到劉秀與陰麗華,有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娶妻當?shù)藐廂惾A” 但是,后世之人往往誤讀了這句名言的含義。之所以容易被誤讀,關(guān)鍵就是后世之人把這句話從《后漢書》的語境當中孤零零的提取出來,離開了前后文的表述而單獨的來看這句話,自然就容易誤讀了。從這個方面來講,此句名言同曹操的那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遭到誤讀是一個道理。
執(zhí)金吾,位同九卿,為守衛(wèi)京師尤其是皇城的北軍的最高統(tǒng)帥。更為通俗的講,基本上類似于近現(xiàn)代的中央衛(wèi)戍部隊司令。但是,誤讀往往就發(fā)生在這里,單獨的來看這句話,后世很多人會認為:劉秀想做中央衛(wèi)戍部隊的司令,想娶陰麗華那樣的美人。
如果把這句名言放回到史書當中去,就能理解它所表達的真正含義了。劉秀的這句感慨出自《后漢書 · 皇后紀 · 光烈陰皇后》:光武適新野,聞后美,心悅之。后至長安,見執(zhí)金吾車騎甚盛,因嘆曰:“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娶妻當?shù)藐廂惾A”。
有了前后文,才能夠真正讓人明白劉秀為何作如此的感嘆!漢光武在少年之時之所以感嘆“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完全是因為他見到執(zhí)金吾“車騎甚盛”,而不是因為執(zhí)金吾官職的大或小。所以,探討“執(zhí)金吾”官職的大小,對理解劉秀的這句話來講,不但是毫無意義的,而且已經(jīng)完全背離了史書記載的原意。
在《后漢書》志27《百官四 · 執(zhí)金吾》注引《漢官儀》中,就更加清楚的解釋了劉秀感嘆“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的原因: “執(zhí)金吾緹騎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輿服導從,光滿道路,群僚之中,斯最壯矣。世祖嘆曰;u2018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u2019”。 注:“群僚”,就是文武百官的意思;劉秀廟號“漢世祖”,故這里的“世祖”即指劉秀。
《漢宮儀》中的這段話是說:執(zhí)金吾出行時,統(tǒng)騎兵二百人,持戟甲士五百二十人,前呼后擁,光耀無比!叭毫胖,斯最壯矣”,就是說文武百官之中,誰的聲勢也不能同他(執(zhí)金吾)相比。故漢世祖感嘆說:做官就要做執(zhí)金吾這樣的官。
劉秀的這番感嘆,日后成了千古名言,引發(fā)了許多“亂世梟雄”的共鳴。據(jù)《舊五代史 · 元貞皇后列傳》注引《北夢瑣言》記載:“溫時聞張有姿色,私心傾慕,有麗華之嘆”。“溫”就是唐末五代的第一梟雄朱溫,“張”則是朱溫的愛妻張惠。作為大唐王朝終結(jié)者的一代梟雄朱溫,在其還未發(fā)跡時有一次見宋州刺史的女兒張惠貌美,就發(fā)出了“麗華之嘆”,后兩人果結(jié)為連理,張氏女助朱溫成就了一番大業(yè),成為五代十國的一段佳話。
據(jù)清代的《吳三桂考》引筆記雜文《觚!酚涊d:延陵將軍美豐姿,善騎射……,頗以風流自賞;一遇佳麗,輒為神留,然未有可其意者。常讀《漢紀》,至“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娶妻當?shù)藐廂惾A”,慨然嘆曰:“我亦遂此愿,足矣!”。“延陵將軍”指的就是明末清初的大梟雄吳三桂。吳三桂家族是延陵吳氏后裔,當時人們喜歡稱呼他為“延陵將軍”。吳三桂在其青年時代頗為風流俊雅,對“佳麗”頗為留意,但是一直未有如意者。讀史書時,看到“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娶妻當?shù)藐廂惾A”這句時,不禁感慨:“余亦遂此愿,足矣!”。
后世評價
范曄:后在位恭儉,少嗜玩,不喜笑謔。性仁孝,多矜慈。——范本《后漢書》 司空第五倫:近世光烈皇后雖友愛天至,而抑損陰氏,不假以權(quán)勢!顿Y治通鑒》 李贄:“此后(指陰麗華皇后)手段不減武才人(即武則天)。” “英雄到頭來往往在妻子上亂弄。(此句指劉秀)”——出自明代大思想家李贄的《史綱評要》。 李白:“麗華秀玉色,漢女嬌朱顏”——出自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南都行》 庾信:“出麗華之金屋,下飛燕之蘭宮”——出自南北朝文學的集大成者庾信之代表作之一的《春賦》 南懷瑾:自秦、漢以后,可以稱為帝王體制時代較為賢良的后妃,為數(shù)實在寥寥無幾。以開國創(chuàng)業(yè)的那些帝王來說,除了漢光武的陰麗華和朱元璋的馬皇后以外,即如李世民的長孫皇后,還當退居其次才對。——出自國學大師南懷瑾的《原本大學微言》。
歷史記載
<后漢書>光烈陰皇后諱麗華,南陽新野人。初,光武適新野,聞后美,心悅之。后至長安,見執(zhí)金吾車騎甚盛,因嘆曰:“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娶妻當?shù)藐廂惾A!备荚炅拢旒{后于宛當成里,時年十九。及光武為司隸校尉,方西之洛陽,令后歸新野。及鄧奉起兵,后兄識為之將,后隨家屬徙淯陰,止于奉舍。光武即位,令侍中傅俊迎后,與胡陽、寧平主諸宮人俱到洛陽,以后為貴人。帝以后雅性寬仁,欲崇以尊位,后固辭,以郭氏有子,終不肯當,故遂立郭皇后。建武四年,從征彭寵,生顯宗于元氏。九年,有盜劫殺后母鄧氏及弟䜣,帝甚傷之,乃詔大司空曰:“吾微賤之時,娶于陰氏,因?qū)⒈鞣ィ旄鲃e離。幸得安全,俱脫虎口。以貴人有母儀之美,宜立為后,而固辭弗敢當,列于媵妾。朕嘉其義讓,許封諸弟。未及爵士,而遭患逢禍,母子同命,愍傷于懷!缎⊙拧吩唬簎2018將恐將懼,惟予與汝。將安將樂。汝轉(zhuǎn)棄予。u2019風人之戒,可不慎乎?其追爵謚貴人父陸為宣恩哀侯,弟䜣為宣義恭侯,以弟就嗣哀侯后。及尸柩在堂,使太中大夫拜授印綬,如在國列侯禮;甓徐`,嘉其寵榮!”十七年,廢皇后郭氏而立貴人。制詔三公曰:“皇后懷執(zhí)怨懟,數(shù)違教令,不能撫循它子,訓長異室。宮闈之內(nèi),若見鷹鹯。既無《關(guān)雎》之德,而有呂、霍之風,豈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節(jié),其上皇后璽綬。陰貴人鄉(xiāng)里良家,歸自微賤。u2018自我不見,于今三年。u2019宜奉宗廟,為天下母。主者詳案舊典,時上尊號。異常之事,非國休福,不得上壽稱慶!焙笤谖还,少嗜玩,不喜笑謔。性仁孝,多矜慈。七歲失父,雖已數(shù)十年,言及未曾不流涕。帝見,常嘆息。顯宗即位,尊后為皇太后。永平三年冬,帝從太后幸章陵,置酒舊宅,會陰、鄧故人諸家子孫,并受賞賜。七年,崩,在位二十四年,年六十,合葬原陵。明帝性孝愛,追慕無已。十七年正月,當謁原陵,夜夢先帝、太后如平生歡。既寤,悲不能寐,即案歷,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其日,降甘露于陵樹,帝令百官采取以薦。會畢,帝從席前伏御床,視太后鏡奩中物,感動悲涕,令易脂澤裝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