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承(約273-318)字安期,生活于兩晉時期,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王昶之孫,王湛之 子,王述之父。弱冠知名,年輕時被王衍比為名士南陽樂廣。永寧初年,任驃騎參軍。后遷司空從事中郎,爵藍田侯。遷尚書郎,不就。東海王司馬越鎮(zhèn)于許地,王承為東海王記室參軍,深得司馬越的推重,稱贊他“王參軍人倫之表”,讓兒子司馬毗效法于他。很久以后任東海太守,在太守任上為政清簡、寬容。不久辭官渡江。清虛寡欲,善于清談,重視要旨而不飾文辭,被推許為東晉初年第一名士,在王導(dǎo)、衛(wèi)玠、周顗、庾亮等名臣名士之上 。四十六歲時去世,兒子王述襲爵。王昶、王湛、王承三代人中,人們認為王湛最優(yōu),王承次之。
史籍記載
承字安期。清虛寡欲,無所修尚。言理辯物,但明其指要而不飾文辭,有識者服其約而能通。弱冠知名。太尉王衍雅貴異之,比南陽樂廣焉。
永寧初,為驃騎參軍。值天下將亂,乃避難南下。遷司空從事中郎。豫迎大駕,賜爵藍田縣侯。遷尚書郎,不就。東海王越鎮(zhèn)許,以為記室參軍。雅相知重,敕其子毗曰:“夫?qū)W之所益者淺,體之所安者深。閑習(xí)禮度,不如式瞻儀形;諷味遺言,不若親承音旨。王參軍人倫之表,汝其師之。”在府數(shù)年,見朝政漸替,辭以母老,求出。越不許。久之,遷東海太守,政尚清凈,不為細察。小吏有盜池不魚者,綱紀推之,承曰:“文王之囿與眾共之,池魚復(fù)何足惜耶!”有犯夜者,為吏所拘,承問其故,答曰:“從師受書,不覺日暮!背性唬骸氨迵閷幵揭粤⑼钦!笔估羲,令歸家。其從容寬恕若此。
尋去官,東渡江。是時道路梗澀,人懷危懼,承每遇艱險,處之夷然,雖家人近習(xí),不見其憂喜之色。既至下邳,登山北望,嘆曰:“人言愁,我始欲愁矣!奔爸两ㄠ,為元帝鎮(zhèn)東府從事中郎,甚見優(yōu)禮。承少有重譽,而推誠接物,盡弘恕之理,故眾咸親愛焉。渡江名臣王導(dǎo)、衛(wèi)玠、周顗、庾亮之徒皆出其下,為中興第一。年四十六卒,朝野痛惜之。自昶至承,世有高名,論者以為祖不及孫,孫不及父。子述嗣。(《晉書》卷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