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宜泉(1720—1770),今北京通縣 張家灣人, 內務府漢 軍旗。著有《春柳堂詩稿》,現(xiàn)存最早者為光緒年間刊本,由其 嫡孫張介卿付梓,對于 曹學研究價值極大。其“先世曾累受 國恩”,后家族敗落。張宜泉 遭際坎坷,他十三歲即喪父,有“緬想孤兒曰,悲含舞勺時”之句,后又喪母。他寫有《分居嘆》,言“嫂兄悕棄弟”,“亡家剩一身”,為兄嫂不容。他自己則是“縱飲原多故,拈毫只苦呤”。他在詩稿自序中感嘆:“ 家門不幸,書劍飄零,三十年來,百無 一就!彼畤@“亡家剩一身”,“吐氣在何年”?終身不得志,晚年靠教私塾維持生計。
生平
張宜泉的家世亦尚待考定,而他本人的遭際則頗坎坷。他十三歲即喪父,有“緬想孤兒日,悲含舞勺時”(注:引詩均見《春柳堂詩稿》。)之句,后又喪母, 長兄比他大十五歲。他寫有《分居嘆》,言“嫂兄悕棄弟”,“亡家剩一身”,為兄嫂不容。他自己則是“縱飲原多故,拈毫只苦呤”。從《春柳堂詩稿》中看,他似是曾落弟,后以授館課童謀生。生有一子二女(注:張宜泉詩集未按年編排,在《哭子女并喪》之后又有《喜生子》詩,據(jù)前詩題,似后又生子。),“因出痘,僅存一焉”。他本人的家境也頗凄涼。
詩摘
懷曹芹溪
似歷三秋闊,同君一別時。
懷人空有夢,見面尚無期。
掃徑張筵久,封書畀雁遲。
何當常聚會,促膝話新詩。
題芹溪居士
愛將筆墨逞風流。廬結西郊別樣幽。
門外山川供繪畫,堂前花鳥入吟嘔。
羹調未羨青蓮寵,苑召難忘立本羞。
借問古來誰得似,野心應被白云留。
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廢寺》原韻
群詩帝未等閑吟,破剎今游寄興深。
碑暗定知含雨色,墻墤可見補云陰。
蟬鳴荒徑遙相喚,蛩唱空廚近自尋。
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誰曳杖過煙林。
傷芹溪居士
謝草池邊曉露香,懷人不見淚成行。
北風圖冷魂難返,白雪歌殘夢正長。
琴里壞囊聲漠漠,劍橫破匣影釯釯。
多情再問藏修地,翠疊空山晚照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