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王暈
清初畫家。字石谷,號耕煙山人、烏目山人、清暉主人,常熟(今屬江蘇)人。
王鑒弟子。后轉(zhuǎn)師王時敏,悉心臨摹歷代名作,遂熟諳諸家技法,與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合稱“四王”。加吳歷、惲壽平,亦稱“清六家”。
在清初畫壇上居主流地位,所作以仿古為多,功力深厚,熔鑄南北畫派于一爐。弟子很多,稱“虞山派”,以楊晉較著名。
傳世作品有《仿曹云西山水圖》、《重江疊嶂圖》、《墨竹圖》和《康熙南巡圖》等。
作品介紹
《杏花春雨江南》
圖中山巒層疊,樹木青翠,煙霧環(huán)繞,村舍屋宇錯落,湖面上漁船水鴨泛波。一派雨后春光明媚的江南景致。
《壬申之秋》
王暈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被皇帝召到京師,領銜繪制了十二巨卷的《康熙南巡圖》,參與此項藝事的大都為王暈的弟子和學生,由此王暈的畫風一時風靡宮廷。但是,王暈在京師作畫的時間大約只有六七年,畫完《康熙南巡圖》之后就返回南方了,其弟子們也沒有繼續(xù)在宮中供職,所以王暈的繪畫風格在宮廷中影響的時間和范圍比較有限。
而幾乎同時,“四王”中的王原祁在京任官,他地位顯赫,影響巨大。他的許多弟子學生先后進人宮廷供職,如弟子唐岱、金永熙、佘熙璋、王敬銘、孫阜等,再傳弟子如張宗蒼、陳善、方琮、王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