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車文明1978年高中畢業(yè)后擔任民辦教師。1979年入山西省朔縣師范學校學習,1981年畢業(yè)后回原籍任 初中教師。1984年考入山西師大中文系,1988年畢業(yè)留校,在戲曲文物研究所工作。1993-1996年在職攻讀碩士學位。1997年考入華東師范大學文學院,師從齊森華先生攻讀博士學位,2000年7月畢業(yè),獲文學博士學位。2002年獲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01年破格由講師晉升為教授。2002年10月至2004年11月在 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工作。社會兼職: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儺戲學研究會副會長、山西省戲劇研究會副會長、山西省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政協(xié)第十二屆山西省委員會委員名單公布,車文明當選政協(xié)第十二屆山西省委員會委員。
研究課題
中國戲曲文物志 全國社會科學項目,2006—2010
二十世紀戲曲文物的發(fā)現(xiàn)與曲學研究 教育部“九五”規(guī)劃辦公室,1998.12-2000.12
全國現(xiàn)存古戲臺及古代鄉(xiāng)村演劇調查研究 教育部“高等學校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基金項目” 2003.1-2007.12
出版著作
20世紀戲曲文物的發(fā)現(xiàn)與曲學研究 獨著, 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7
義俠記評注 《 六十種曲評注》之一,獨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9
灌園記評注 《六十種曲評注》之一,獨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9
山西戲曲碑刻輯考 參與,中華書局,2002.1
電子版《六十種曲(附〈盛明雜劇〉)》 主編,商務印書館,2003
中國神廟劇場 獨著, 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明清傳奇鑒賞辭典 參與, 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
蒲劇志 參編,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
晉南宋金元戲曲文物研究 參編, 延邊大學出版社,2007
發(fā)表論文
關于古代戲臺考察和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中華戲曲,第十一輯,1991.12月
中國戲曲形成于宋金時期的又一物證——山西陽城崦山白龍廟金碑考 (臺灣)民俗曲藝,第74期,1991.11
戲曲小說詞語雜釋 山西師大學報,1994年第3期。
也釋詞曲小說中之“剗的” 中華戲曲,第17輯,山西古籍出版社,1994.10
《漢語大詞典》若干詞條補正 山西師大學報,1996年第1期
露臺的興衰 (臺灣)民俗曲藝,第99期,1996.1
露臺:中國舞臺發(fā)展史上的重要一站 文史知識,1996年第4期
吳炳晚節(jié)考 藝術百家,1996年第4期
山西晉城周村東岳廟考 (臺灣)民俗曲藝,第110期,1997.11
論《粲花五種》的藝術成就 中華戲曲,第二十輯,1997.4
山西蒲縣東岳廟及其戲曲文物考述 中華戲曲,第二十一輯,1998.5
稷山縣法王廟明代創(chuàng)修舞庭及廟貌圖碑考論 中華戲曲,第二十三輯,1999.3
舞臺形制與戲曲特征 中國文化報,1999.10.27
“務頭”淺說 藝術百家,2000年第2期
后土祠廟貌碑中兩方臺的考釋 考古,2001年第6期
山西晉城冶底村東岳廟考述 收入臺灣民俗曲藝叢書:《山西上黨神廟與賽社演劇考》 2000.6
祠廟獻殿考 (臺灣)民俗曲藝,第132期,2001.7
賽社獻藝:中國古代戲曲生成與生存的基本方式 收入胡忌主編《戲史辨》二輯,中國戲劇出版社2001.9
二十世紀戲曲文物研究綜述 中華戲曲,第二十六輯,2002.4
金元戲臺研究回顧 戲曲研究,第59輯,2002.9
江西東部宗祠劇場舉隅 中華戲曲,第二十九輯,2003.6
也談金元雜劇 戲曲研究,第62期,2003.6
元代禮樂戶考 文學遺產(chǎn),2005年第3期
講授課程
中國古代戲曲史
戲曲文物學概論
中國古典戲劇理論史
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
獲獎情況
1999年華東師大十佳精神文明研究生
《 20世紀戲曲文物的發(fā)現(xiàn)與曲學研究》榮獲2002年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2003年被評為“山西省普通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先進個人”
2003年上海市研究生優(yōu)秀成果獎
《 20世紀戲曲文物的發(fā)現(xiàn)與曲學研究》榮獲山西省第四次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2004.6
2005年山西省首屆“科教興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2006年榮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
2006年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
《中國神廟劇場考》榮獲2008年山西省第五次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