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兼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長,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秘書長及少年兒童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少先隊工作學會少兒兒童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全國青聯(lián)委員,社科界別副秘書長。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研究方向
少年兒童社會性發(fā)展及家庭教育、少年兒童德育、行為習慣養(yǎng)成等。
進行的課題研究
主持“我國城市兒童想像力的培養(yǎng)”研究,作為課題成果出版了我國第一本關于兒童想像力培養(yǎng)的理論專著《兒童想像力的培養(yǎng)》,以及第一本培養(yǎng)兒童想像力的親子讀物《打開想像力之門》;
主持“多元文化與青少年的成長”課題,出版了《體驗成長——青少年民宿地球村》;
主持“中小學生人身傷害的處理與防范”研究,出版了課題研究成果《新焦點——當代少年兒童人身傷害研究報告》;
主持教育部“十五”課題——“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系”研究;組織、出版了《兒童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小學生的21個好習慣》、《好習慣好人生》、《培養(yǎng)幼兒好習慣》、《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好習慣是怎么培養(yǎng)出來的——400所學校習慣活動案例精選》、《中學生習慣養(yǎng)成策略》等課題成果;
主持“中國城市少年兒童生活習慣” 研究,出版了《孩子健康生活的6個要領》;
主持了“當代少年兒童發(fā)展概況”研究,出版了《兒童的名字是今天——當代少年兒童發(fā)展狀況研究報告》;
主持了“進城務工農(nóng)民子女的社會適應及其與城市少年兒童的和諧相處” 研究,作為課題組副組長,主編,作者,組織出版了《孩子有了新朋友》;
主持了“中日韓美高中生生活意識比較” 研究、“中日韓小學生生活習慣” 研究、“中日韓美高中生消
費意識比較”研究、“中日韓美高中生權益意識比較”研究、“中日韓美高中生學習意識比較|”研究、“中日韓美高中生留學意識比較”研究、“中日韓美高中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比較”研究;
主持了“中國未成年人權益狀況”研究:課題組副組長,副主編,作者,出版《中國未成年人權益狀況研究報告》;
主持了“少年兒童偶像與榜樣研究”,課題組組長,出版《少年兒童偶像與榜樣研究報告》,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
個人主要著作
專著類:
《百年中國兒童》(傳媒卷),主編,合著,獲“五個一”工程獎
《21世紀教師與父母必讀》,2合著,獲“五個一”工程獎
《學會做事》,合著,獲“五個一”工程獎
《如何面對孩子的性提問》(獨著)
《新焦點:中小學生人身傷害研究報告》副主編
《兒童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副主編,合著
《孩子健康生活的六個要領》,主編,合著
《小學生的21個好習慣》,主編,合著
《好習慣好人生》,副主編,合著
《良好習慣奠定健康人格》,副主編,合著
《好習慣是怎么培養(yǎng)出來的》,主編,合著
《未成年人自我保護讀本》,主編,合著
《孩子有了新朋友》,主編,合著
《尊重從心開始》,副主編,合著
《中國未成年人數(shù)據(jù)手冊》,主編,合著
《兒童的名字是今天》,主編,合著
《愛心決定成長》,合著
《21世紀教師與父母必讀》(合作)
《新人類的呼喚》(合作)
《中學生演講與辯論》
在各期刊雜志發(fā)表文章數(shù)篇,如《人民日報》、《中小學管理》、《中國青年研究》、《少年兒童研究》、《青年研究》、《紅旗》、《了望》、《家庭教育》等。并在《中華少年》、《遼寧青年》、《少年大世界》、《少年文藝》等雜志主持過專欄,與父母、教師們討論家庭教育問題,與青少年探討心理困惑及成長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