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爾巴喬夫的影子
讓雅科夫列夫重新走紅的“伯樂”是戈爾巴喬夫。1983年,他利用與加拿大總理的私人關系,在戈氏訪加期間為提升其黨內(nèi)威望前后奔走,得到了戈氏的極大賞識。1985年戈氏上臺后,雅科夫列夫迅速連升幾級,當上了蘇共中央宣傳部部長、蘇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一躍成為黨內(nèi)主管意識形態(tài)的主要人物。
從此,雅科夫列夫便成了“戈爾巴喬夫的影子和替身”,說戈氏想說而不便說的話,做戈氏想做而不便做的事,而戈氏則總是表現(xiàn)得“不偏不倚”。戈氏在1995年接受俄《圖書評論報》采訪時也坦承兩人的“緊密合作”!赌箍菩侣劇愤@樣形容兩人的合作方式:雅科夫列夫“先在理論上提出某種思想,隨后,這些思想便會成為戈爾巴喬夫言論中的日?谔枴薄
難以捉摸的人
早在1985年,雅科夫列夫就利用宣傳部長的身份上書戈爾巴喬夫,提出了“民主性、公開化、多黨制、總統(tǒng)制等一系列全面的政治改革建議”。這些建議奠定了他在戈爾巴喬夫智囊團中的首要地位。
在掌握了蘇共意識形態(tài)大權后,雅科夫列夫開始四處作報告、發(fā)表講話或撰寫文章,鼓吹所謂“民主化”和“公開性”。他還安排所謂的自由派人士出任一些報刊雜志的主編。
雅科夫列夫就這樣一步步為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做著精心的謀劃,并因此被稱為“蘇聯(lián)改革的設計師”。雅科夫列夫的種種作為,搞亂了人們的思想。1991年8月15日,蘇共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以分裂蘇共的理由建議將其開除出黨。次日,雅科夫列夫宣布退出 ?共產(chǎn)黨。?
一位在改革時期主管過蘇共中央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前高官,曾在接受《真理報》采訪時表示,雅科夫列夫變化無常,不可捉摸,當過正統(tǒng)的共產(chǎn)黨人,也當過黨內(nèi)自由派;當過馬列主義者,也當過反共分子和社會民主主義的擁護者;當過社會主義理想的宣傳者,最后當了社會主義的掘墓人。
晚年生活不寂寞
蘇聯(lián)解體后,雅科夫列夫并沒有在新的俄羅斯權力體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過,他依然活躍。起初,他擔任戈爾巴喬夫基金會副主席。1992年底,他又被任命為政治迫害受害者平反委員會主席。此外,他還當過俄公共電視臺(國家電視一臺)董事會主席。
作為歷史學博士、科學院院士,雅科夫列夫更多的時間是用來著書立說。他一共寫了25本書,“反斯大林主義”始終是貫穿其思想的主線。
對雅科夫列夫,俄各界評價不一。反對者將其斥為“蘇聯(lián)掘墓人”,“蘇共政治局中的反共產(chǎn)主義者”。自由派卻對他大加贊譽,并在其80歲生日時為他獻書《雅科夫列夫:自由———我的宗教》。在他去世后,戈爾巴喬夫稱,這是所有為了自由和民主斗爭的人們的損失,丘拜斯等親西方民主派則慨嘆“一個時代終結了”。
2005年10月18日,曾經(jīng)鼎力協(xié)助戈爾巴喬夫的“蘇聯(lián)改革設計師”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雅科夫列夫在飽受病痛折磨后,于莫斯科去世,終年81歲。在十幾年前那場震動全世界的劇變中,是他,配合著戈氏一步步瓦解蘇共,將蘇聯(lián)帶入解體的深淵,結果改變了俄羅斯和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