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1960年從方介堪先生研習刀法 篆刻。1963年師謝稚柳、陸維釗、方去疾先生。作品參加西泠印社六十周年展。
1981年任全國首屆書法篆刻展評委,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級及國際展覽。同年正式調入上海中國畫院為創(chuàng)作員。
1984年任副院長。
1985年,國畫《吟鳥圖》獲日本國第十八屆全國精選水墨畫美術展優(yōu)秀獎。
1986年赴新加坡舉辦“韓天衡書畫印作品展覽”。
1989年被選為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
1990年應邀于天津藝術博物館舉辦“韓天衡書畫印作品展覽”。
1991年,書畫印三件作品獲中國美協(xié)、中國書協(xié)、西泠印社聯辦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展覽”大獎。被聘為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篆刻工藝美術作品等四件被大英博物館收藏。赴香港舉辦“韓天衡畫展”。
1992年應邀赴日本靜岡舉辦“韓天衡書畫印展覽”,并被授予靜岡市榮譽市民。
1994年出版《韓天衡畫集》。
1995年所著《中國印學年表》一書獲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屆辭書評比獎。
1997年止于是年,先后共撰寫出版《中國篆刻藝術》、《天衡印譚》、《天衡藝譚》等著作十余本;出版《韓天衡印選》、《韓天衡書畫印選》、《韓天衡畫集》等畫冊十余本。
1998年獲(95-95年)第四屆上海市文學藝術優(yōu)秀成果獎、上海文藝家榮譽獎等。
2010年被專業(yè)媒體評為“2009年度中國書法十大人物”,并由《書譜》社三十五周年海內外五百七十一家專業(yè)機構署名問卷公布為“最受尊敬的篆刻家”及“三十五年來最杰出的篆刻家”(書法為啟功先生)。
2012年首屆《書法》雜志論壇被評選為當代三十家優(yōu)秀范本書法家之一。
2014年榮獲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藝術獎”榜首。
曾獲日本國文部大臣獎。
2016年被命名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上書法”代表性傳承人。
曾先后在中國香港、臺灣、澳門等地區(qū)及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德國等國家多次舉辦個人書畫印系列展覽。
作品被大英博物館等國內外博物館、藝術館收藏。
2018年11月13日,西泠印社第十四次社員大會產生了新一屆理事和社團領導班子:韓天衡當選為副社長。
2018年11月,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聘請韓天衡為首席顧問。
作品出版
《中國篆刻大辭典》(主編)、《韓天衡畫集》、《韓天衡書畫印選》、《韓天衡篆刻精選》、《天衡印話》、《天衡藝譚》等專著逾百種。其中《中國印學年表》獲首屆中國辭書評比三等獎、《篆刻三百品》獲中宣部蘭亭獎等,《中國篆刻藝術》出版有日文本。2001年受命為出席上海APEC會議的二十個國家和地區(qū)元首篆刻姓名印章,由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作為國禮贈送各位領導人。2013年10月,收藏有他個人捐贈國家的1136件藝術珍品、占地23畝的韓天衡美術館在上海嘉定正式開館。
藝術評價
是一種強烈裝飾的美。他自認為在秦漢工匠之后,從最自然處下功夫是很難奏效的,人工的氣息未必一定與藝術相悖,倒是一定的刻意中包孕的自然之趣,使美顯得更醇,更耐人尋味,而且更凝練。如果說丁敬身們與鄧石如們的裝飾是一種技法的裝飾;而吳昌碩、齊白石則是從不經意處著眼,因而在某一意義上是有意無意地拋棄了形式美的表面效果的話,那么韓天衡則是想努力回歸,再回到裝飾中去。但這已經非復清人的裝飾涵義了。兼通書畫的條件,使他的裝飾更傾向于形式——空間切割的精密與計白當黑的嚴謹;當然還包括出紅流白的精心推度、一絲不茍。
具有一種平面構成的意蘊,他的眼光不是古典的書法形式的,他好像在用一種西方式的形式觀審著這小小的印面,但所采取的表現方法又是地道的中國味:線條圓潤、厚實;強調重心穩(wěn)定;還有,則是一種信手的趣味。
韓天衡的書法
韓天衡的書法,篆、隸、楷、行、草諸體皆擅,字里行間都洋溢著大氣、飄逸的氣格,獨具自家面貌。從他的作品來看,來源于傳統(tǒng),得益于傳統(tǒng),又不囿于傳統(tǒng),十分清醒地以自己的審美趨向為切入點,在歷代先賢碑帖中取己所好,認真刻苦地臨習琢磨,在借鑒的過程中,深入思考,為我所用。他認為,創(chuàng)新是永恒的主題,古與今、新與舊、中與外、都不是對立的,而是一種推陳出新的過程,其本質就是推新出新,即推往昔大師之新,而出今日及未來之新。
成就榮耀
水墨畫《靜月竹鳥》獲日本第十八屆全國精選現代水墨畫美術展優(yōu)秀獎。出版有《中國篆刻藝術》(有日譯本)、《中國印學年表》、《歷代印學論文選》、《印學三題》、《篆法辨訣》、《朝天衡印選》、《韓天衡書畫篆刻》、《秦漢鳥蟲篆印選》、《天衡印譚》、《天衡藝譚》等,著有《書法藝術》、《篆刻藝術》、《畫苑掇英》(合作)電影劇本三部。
工書法
他首創(chuàng)的“草篆”在典式篆書中大量使用了草書的表現手法,從而賦予篆書以嶄新的生命力,使篆書更富于運動感和節(jié)律美。
工國畫
所作國畫講究筆墨意趣,由明清上溯宋,元,復又滲入當今特有的時代精神,表現出新古典主義風格。國畫以花鳥見長。
工篆刻
金石篆刻拙中藏巧,動中寓靜,自然含蓄,充分題現了雄,變,韻的情致,風格自成一家,被稱作“韓派”,在當代印壇占有重要地位。
國畫大師劉海粟,李可染,謝稚柳,程十發(fā),黃胄,陸嚴少,等用印多出自韓天衡手筆。曾受中國政府的委托,為上海APEC會議的各21國首腦刻印名章。作品曾獲日本國文部大臣獎、上海文學藝術獎等;所著《中國印學印表》一書獲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屆辭書評比獎,F為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篆刻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自幼酷愛金石書畫,從方介堪、方去疾先生治金石及印學;從馬公愚、陸維釗先生習書法;從謝稚柳先生攻國畫及美術理論。文軒畫廊。
韓天衡年表
● 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蘇蘇州。
● 1946年,受父鈞銘公訓導,學習書法篆刻。
● 1960年 從方介堪先生研習書法篆刻。
● 1963年 師謝稚柳、陸維釗、方去疾先生。作品參加西泠印社六十周年展。
● 1981年 任全國首屆書法篆刻展評委,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級及國際展覽。
同年正式調入上海中國畫字為創(chuàng)作員,1984年任副院長。
● 1985年,國畫《吟鳥圖》獲日本國第十八屆全國精選水墨畫美術展優(yōu)秀獎。
● 1986年 赴新加坡舉辦"韓天衡書畫印作品展覽"。
● 1989年 被選為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
● 1990年 應邀于天津藝術博物館舉辦"韓天衡書畫印作品展覽"。
● 1991年,書畫印三件作品獲中國美協(xié)、中國書協(xié)、西泠印社聯辦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展覽"大獎。 被聘為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書畫印等作品四件被大英博物館收藏。赴香港舉辦"韓天衡畫展"。
● 1992年 應邀赴日本靜岡舉辦"韓天衡書畫印展覽",并被授予靜岡市榮譽市民。
● 1993年 被選為西泠印社副社長。1994年 出版《韓天衡畫集》。
● 1995年 所著《中國印學年表》一書獲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屆辭書評比獎。
● 1997年 止于是年,先后共撰寫出版《中國篆刻藝術》、《天衡印譚》、《天衡藝譚》等著作十余本;出版《韓天衡印選》、《韓天衡書畫印選》、《韓天衡畫集》等畫冊十余本。
● 1998年 獲(95-95年)第四屆上海市文學藝術優(yōu)秀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