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李德才

    李德才(教授)

    1966年2月生于河北滄州,1992年3月師從著名磁性液體(磁性流體)專家池長青、王之珊、趙丕智教授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碩士學位,1996年5月師從著名磁性液體(磁性流體)專家袁祖貽教授在北京交通大學(原北方交通大學)獲博士學位,2005年獲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用英語進行理工教學”碩士學位證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Teach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English),現(xiàn)為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磁性液體(磁性流體)研究中心負責人和學術帶頭人。


    簡介

      1966年2月生于河北 滄州,1992年3月師從著名磁性液體(磁性流體)專家池長青、王之珊、趙丕智教授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碩士學位,1996年5月師從著名磁性液體(磁性流體)專家袁祖貽教授在北京交通大學(原北方交通大學)獲博士學位,2005年獲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用英語進行理工教學”碩士學位證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Teach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English),現(xiàn)為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磁性液體(磁性流體)研究中心負責人和學術帶頭人。

      至今已培養(yǎng)研究生16名,指導本科畢業(yè)設計45人。指導6名博士生,15名碩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機電液磁一體化理論及應用、納米 磁性功能材料制備、納米磁性功能材料理論及應用。

    研究方向

      從1989年至今,一直從事磁性液體(磁性流體)的理論及應用研究。碩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的畢業(yè)論文都是關于磁性液體(磁性流體)理論及應用的研究。至今,已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軍工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4項,橫向項目10余項;以第一作者發(fā)表高水平相關論文90余篇(其中代表性的論文見科研情況介紹),其中被SCI、EI、ISTP收錄文章達25篇次;獲科學出版基金資助,編寫黃澤銑主編的《功能材料詞典》中磁性液體(磁性流體)部分,2003年第二次獲科學出版基金資助,出版了國內第一本全面介紹磁性液體(磁性流體)的學術專著《磁性液體(磁性流體)理論及應用》(科學出版社)(書號:ISBN-7-01-011113-3)一部,2006年第三次獲科學出版基金資助,完成學術專著《磁性液體(磁性流體)密封的理論及應用》(科學出版社)一書,即將付梓。已批準專利15 項(均為第一發(fā)明/設計人),其中發(fā)明專利4項。

    教學工作

      本科課程

      機械設計(雙語),機械設計,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工程概論

    李德才

      北京交通大學校級教學名師(2010年)

      主持的《機械設計》雙語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示范課程(2008年,排名第一)

      主持的《機械設計》課程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2007年,排名第一)

      主持的《機械設計》課程被評為北京交通大學精品課程(2004年,排名第一)

      獲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用英語進行理工教學”證書(2005年)

      首都高校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評委

      至今為止,共發(fā)表教學論文12篇。

      碩士、博士研究生課程

      微型機械概論,鐵磁學,磁性流體密封,磁性流體動力學,磁性流體原理,高等機械密封,機械電子系統(tǒng)設計(雙語)

    學術活動

      1998年6月,第八屆國際磁性液體(磁性流體)會議在羅馬尼亞召開,李教授作為首次被邀請的中國大陸唯一學者參加了會議并宣讀了論文,其后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在Timosona與羅馬尼亞學者進行合作研究。2001年參加在德國舉行的第九屆國際磁性液體(磁性流體)會議并接受德國布萊梅大學邀請,在德國從事磁性液體(磁性流體)制備、磁性液體(磁性流體)傳感器研究等工作。2004年在巴西召開的第十次國際磁性液體(磁性流體)大會上發(fā)表會議論文4篇,其中三篇被《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收錄。2007年作為中國大陸的唯一學者參加了在捷克斯洛伐克召開的第十一次國際磁性液體會議,并宣讀論文《The Study on Magnetic Fluid Static Seal of Large Flange》,該論文已被收錄到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專業(yè)期刊中。從2002年1月起,與日本Doshisha University磁性液體(磁性流體)專家HiroshiYamaguchi教授共同從事有關磁性液體(磁性流體)課題“The Study on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Fluid Membrane for Flow Control”的研究。2004年李教授又接受公派出國任務,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對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進行了為期半年多的學術訪問。

    所獲獎勵

      1999年獲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師稱號。2001年獲第五屆詹天佑 北京交通大學專項獎。2007年,所負責的《機械設計》課程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2004年,所負責的《機械設計》課程被評為北京交通大學精品課程,優(yōu)秀主講教師,共講過10門機械專業(yè)主干課,以第一作者發(fā)表教學論文10篇,編寫和主審各種教材5本,其中專著2本。

      作為第一完成人進行的關于往復軸磁性液體(磁性流體)密封耐壓公式的理論研究,該成果被評為90年代中國機械工業(yè)優(yōu)秀科技成果。2002年12月,作為第一完成人所進行的磁性液體(磁性流體)密封的機理及應用研究的成果通過了河北省科技廳的鑒定,被評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并獲2003年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作為主要完成人與總裝備部共同研究的項目“超大直徑磁性液體密封研究”獲2007年全軍科技進步三等獎。作為主要研究者完成的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磁性液體加速度傳感器的研制”經河北省科技廳、河北省科學院等有關單位專家鑒定,被評為國際先進水平。

    社會兼職

      1.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

      2.北京市機械設計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3.國防工業(yè)出版社,高等院校機械工程學科“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編委會委員

      4.磁學與磁性材料學會常務理事

      5.十五種種國際國內重要刊物的審稿人

      6.功能材料雜志通訊編委

      7.在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

    人物軼事

    一生成一事 心有蓮花開

    【翹楚】

    “凡是偉大的,必定簡單!绷蟹颉ね袪査固┤缡钦f。對于李德才而言,愛上磁性液體,理由很簡單,但是把磁性液體研究明白,并且站到這一研究領域的世界前沿,使其應用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這應該是偉大的。

      ——題記

      1965年,美國宇航局在實施登月計劃時遇到一個難題:在失重條件下,宇航服如何才能像人的關節(jié)那樣,密封且活動自如?對此,有科學家大膽設想:可以發(fā)明一種既有液體的流動性又有永磁體特性的材料。自此引發(fā)了各國對這種新型材料的研究開發(fā)和應用。

      20世紀80年代的一天,一位美籍華人學者來京講學,隨身帶著一小瓶被列為高度機密的磁性液體。在這名學者演示磁性液體時,當時還是研究生的李德才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靜止時平凡無奇的液體,在磁鐵的作用下,竟變成一朵朵形狀各異的蓮花,似柔實剛,能伸能屈。

      這種充滿神秘力量的材料讓李德才著迷:“從那時起,我就知道我永遠不會放棄它,我必須研究它!

      2013年,李德才站在人民大會堂國家科技獎勵大會的領獎臺上,以第一獲獎人身份榮獲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他花費20年時間,成功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研制出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磁性液體。

      李德才創(chuàng)立的磁性液體研究中心,為我國國防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成功地將磁性液體應用到國防科工的諸多領域,節(jié)約經費和創(chuàng)造產值達數(shù)百億元。如今,他也已從當初那個驚詫的學生成長為一名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突起

      從1992年入校攻讀博士學位起,李德才一直在北京交通大學深居簡出、潛心研究,直到獲得2012年度國際技術發(fā)明二等獎的消息在校內傳開,他才仿佛孫悟空一般橫空出世,石破天驚。

      要知道,在以交通信息為優(yōu)勢學科的北交大,磁性液體的研究基礎薄弱,在學?芍^是冷門領域。然而,對于李德才來說,這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年。導師袁祖貽教授說:“德才憨厚樸實,待得住,很刻苦,很好學,能干成大事!”

      袁祖貽很看好李德才,最初給他定了一個方向,研究青島鐵路局的火車軸承密封件。內行都明白,導師推薦的研究方向,意味著有前途,好畢業(yè),多少學生求之不得。

      可是,李德才去了一趟青島,看完項目后,面對親自前來接站的所長,卻搖頭拒絕了。

      “如果接下課題,研究幾年應該很快就能得到數(shù)據,畢業(yè)沒問題。但火車軸承的密封件研究對我沒有吸引力,我還是想搞我的磁性液體,更有挑戰(zhàn),更有意義!”

      磁性液體當時在國內的研究尚屬前沿,所以一切實驗條件和實驗方法都需自己去摸索,更談不上團隊傳承、團隊合作。最初,李德才的實驗開展得異常艱難,他把省下的錢買原料和書籍,常常到了月底還要向同事甚至學生借飯票。

      北交大有著相對寬松的治學環(huán)境,也鼓勵新興學科異軍突起,允許部分設備相互借用。只是主人白天用,李德才只能晚上用,那幾年,他成為夜貓子,晝伏夜出,甚至熬至深夜,靜靜地等候著實驗結果出爐。

      開創(chuàng)性的成果,很難“梅花一夜撲鼻香”,李德才做的實驗,很多時候都要經歷“冰火兩重天”。

      “做實驗時正值夏天,李老師在那兒做試驗,外面三十六七攝氏度,把烘箱從零上三十六七攝氏度降到零下四十攝氏度,需要七八個小時,測試器件還需要在箱內待四個小時,基本上,一次實驗就是一個通宵。”曾經與李德才并肩作戰(zhàn)的學生王長有說,“而且為了我們第二天學習,李老師總是照顧我們,讓大家先回去休息,他自己一人等待實驗結果。”

      關于如何制備磁性液體,當時美、日等國都進行了技術封鎖,能拿到手里的資料非常有限。李德才至今仍保存著當年從導師那里復印的原始材料,當年,他就是從這些珍貴卻有限的資料中“沙里淘金”的。

      1993年的一個雨夜,在無數(shù)遍探究中,李德才發(fā)現(xiàn)文獻中有一個被命名為A1的試劑,“這是制備磁性液體的關鍵!”他高興極了,不顧大雨,興沖沖地坐上公共汽車,來到燈市東口北京最大的化學試劑藥店。

      李德才請店員拿A1試劑,可店員拿出所有產品目錄給他看,沒有什么藥劑叫A1。他這才恍然大悟,其實這個A1是關鍵試劑的保密代號,而不是具體試劑的名稱,就像可口可樂那樣,有水有糖,但有一個關鍵配方從不公布。

      “凡有問題,就有答案。”李德才并沒放棄。他堅信科研就像解數(shù)學題一樣,只要方向對,總是有解的。美國人、日本人能做到的,中國人一樣可以。為了尋找答案,機械學科背景的他跨學科自學化學、熱力學、流體力學、電工……夜以繼日地研究并力爭破解這個A1添加劑。

      1993年12月6日,李德才永遠記得這一天。早晨起來后,他照常整理相關資料和實驗數(shù)據,突然靈光一閃,腦海中閃現(xiàn)出A1試劑的配方。

      李德才迅速拿出筆紙記錄下來,連早飯都沒來得及吃就趕到實驗室,配置A1試劑,并用它制備磁性液體。

      當李德才看到磁性納米粒子包覆表面活性劑后均勻地分散在A1試劑中,各項性能均滿足要求時,那份快樂溢于言表。如今,他創(chuàng)立的磁性液體研究中心已研制出水基、煤油基、機油基、雙酯基和氟醚油基等性能優(yōu)良,可與國際同類產品相媲美的磁性液體。

    寒香

      20年間,常人所說的“耐得住寂寞”這五個字,在李德才身上,絕非看起來那么輕松。

      1999年,隆冬時節(jié),四川成都某軍工雷達基地。凌晨4點半,室外溫度零下四十攝氏度,被水土不服和感冒雙重夾擊的李德才堅持著從駐地走到了試驗場。

      聳立在李德才面前的,是比一間房還要大的試驗雷達,它由上千個元器件鏈接構成,錯綜復雜。其中,核心器件中波導管腔體中的氦氣要盡量少泄漏,甚至不泄漏,只有這樣才能讓雷達“看”得更遠。

      如何解決氦氣密封這一難題,是關系到一家軍工企業(yè)的生死大事,研制一旦成功將為國家挽回幾十億元的損失。面對肩上的重擔,李德才在徹骨的寒風中沉思良久,暗下決心,自己也要像磁性液體那樣,剛柔并濟,一定要闖過這一難關!

      自1994年至2003年底,為破解這一難題,李德才去成都不下50次,甚至有兩個元旦假期都是在試驗現(xiàn)場度過,連北京至成都的列車乘務員都熟悉了這位乘客。

      最終,難關攻克,僅軍工雷達這個項目,就為該企業(yè)創(chuàng)造產值不下100億元。最為關鍵的是,我們的雷達終于用上了中國人自己的技術,氦氣確保零泄漏,雷達的使用壽命延長至十年以上。

      板凳坐得十年冷。為了搞研究,李德才畢業(yè)晚、成家晚、成名晚,然而,寂寞的背后是一份執(zhí)著與堅守——

      1998年,第八屆國際磁性液體(磁性流體)會議在羅馬尼亞召開,他作為首位被邀請的中國大陸學者參加會議并宣讀論文,隨后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在Timosona與羅馬尼亞學者進行合作研究;

      2001年,他參加在德國舉行的第九屆國際磁性液體(磁性流體)會議并接受德國布萊梅大學邀請,在德國從事磁性液體(磁性流體)制備、磁性液體(磁性流體)傳感器研究等工作;

      2003年,他出版了國內第一部全面介紹磁性液體的專著——《磁性液體理論及應用》;

      2007年,他作為中國大陸唯一學者,參加了在捷克、斯洛伐克召開的第十一次國際磁性液體會議并宣讀論文;

      2010年,他出版了國內第一部關于磁性液體密封的專著——《磁性液體密封理論及應用》;

      在磁性液體實驗方面,李德才設計了國內唯一的往復軸磁性液體密封試驗臺,對往復軸磁性液體密封的耐壓與行程、速度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及理論研究——

      設計了磁性液體旋轉軸密封試驗臺,并對磁性液體的靜止密封、旋轉密封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理論研究;

      設計了國內唯一的磁性液體阻尼減振實驗臺,對磁性液體阻尼減振的理論和應用進行了深入研究;

      設計了幾種磁性液體傳感器實驗臺,對磁性液體傳感器理論及應用進行了深入研究;

      在國內首次解決了羅茨真空泵及單晶硅爐的磁性液體密封問題;

      在國內首次解決了美國860D型單晶硅爐的磁性液體密封問題,多次解決了美、德等國生產的設備上的磁性液體密封問題;

      為總裝備部和國防科工委設計了上百種具有特殊要求的磁性液體密封結構;

      設計了磁性液體加速度傳感器、微壓差傳感器等多種傳感器,填補了國內磁性液體傳感器領域的空白。

      近三十年來,李德才把自己的光與熱全部奉獻給了磁性液體這一研究領域,為國家節(jié)約外匯幾十億美元。

    標桿

      2016年,大暑剛過,窗外蟲鳴不止。

      北京交通大學即將迎來120周年校慶,學校東門工程訓練中心樓的一間辦公室里,李德才穩(wěn)坐于此,清凈安然,桌前一摞數(shù)學書,身旁則是一間近十萬冊的“藏書館”。

      “書是我的藥!崩畹虏耪f,“包治百病,心情不好時,遇到難題時,最好的辦法就是躲在書屋里,安安靜靜地看書,或是算上幾道數(shù)學題,哪怕是在書屋里待著,整理整理,心情都會明朗起來!

      這是學校給李德才的實驗室,他在其中辟出了一間藏書室,落地的書架上分類明晰地擺放著自己多年的積累。

      書,是陪伴李德才度過漫漫旅程的朋友,也是他攀登科學高峰的階梯。

      自研究磁性液體以來,李德才的許多時間都是在往返于北京至淄博、北京至成都等地的火車上度過的,那時候還沒有高鐵,單程就要二十幾個小時。

      愛書的李德才平時少言寡語,不善交際,可一旦投入教學或談及磁性液體,思路會迅速變得敏捷起來,滔滔不絕。雖然來京時間已超過三十年,但他的滄州口音始終濃重,且語速很快。

      這看似劣勢,但到了課堂上,李德才往往是把講義往桌上一擱,脫稿授課且一氣呵成,頗得學生們青睞,贊其是“課堂的掌控者”,是活書本。

      “有深度,有水平,有方法!边@是同事對李德才的一致評價。

      “當老師講課是最基本的能力,表達清楚,提高邏輯思維能力,跟科研都是相關的,搞科研一定要先說清楚!崩畹虏耪f。

      這些功力,早在李德才求學期間,就開始有意識地訓練了。

      當年,李德才不滿足于老師課堂上的單純授課,就跑去旁聽中科院數(shù)學所的數(shù)學課,在北師大看電大教學片,通過廣播電臺選擇課程來聽?梢韵胂,當時這位寒門學子用了怎樣的“洪荒之力”來拓展自己的生活,去豐富自己的學養(yǎng)和精神世界。

      20世紀80年代初,在中央電大教學的老師都是國內知名教授,許多在“文革”中錯失學習機會的有志青年渴望通過自學追回逝去的時光。

      “他們講得特別好,特別有學者風范,把課錄下來之后就是一本書,一句廢話也沒有,邏輯性強,問題闡述清晰,聽完他們的課,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樣舒服。那時我在想,自己要有這種能力該多好啊!崩畹虏耪f。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顏慶津教授講數(shù)學,概念講得特別清楚;

      吉林大學教無機化學的宋天佑教授,化學參數(shù)小數(shù)點后幾位都爛熟于胸;

      清華大學的張世民、吳宗澤教授,講課既嚴密,又有趣。這種趣味性不是故意開玩笑,而是讓聽眾在不知不覺中就感到有意思,有興趣;

      …………

      這些體會,只有真心投入其中才能感受到。以名師為標桿的李德才為了提高自己的講課效果,花足了時間和功夫。那時,哪怕是出差,他都會把鬧鐘定好,在清晨五點半準時起來收聽中央電臺的電大課程。

      為了進行口才訓練,李德才想盡了辦法:他要求自己每天放聲朗讀文本,不僅訓練口齒,而且還收獲了許多知識和信息;在訓練朗讀的過程中,他對鏡訓練,這樣能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體態(tài)語言,確認哪些方面需要改進;每隔一段時間,他還會將自己的宣講或者聲音錄下來播放,反復比照,查找缺點。

      北師大梁燦彬老師講課,全英文教學,上課之前,李德才就先把一些重要中文詞匯對應的英文單詞抄寫下來,并把它們都標上音標,“現(xiàn)在我教全英文課程時,也會把難讀的英文單詞標上音標,這樣對學生非常有好處。”

      有標桿,有方法,有勁頭。功夫不負有心人,2013年,李德才獲得北京市教學名師稱號,并于2015年榮獲寶鋼優(yōu)秀教師特等獎。

    大愛

      2013年的一天,阿拉伯留學生薩勒叩響了李德才辦公室的大門,而他進來后卻面帶難色,遲遲不開口。老師看出了學生的心思,讓他放寬心,有什么困難盡管說。

      作為留學生,薩勒現(xiàn)在面對兩難抉擇:畢業(yè)后如果拿不到本國教育部的獎學金,就只能放棄讀研,直接回去工作了。但是,好學的他一心想獲得繼續(xù)深造的機會。

      李德才當即說:“你很有潛力,不要灰心,如果你們國家不給你獎學金,我給你!如果你沒有生活費,我?guī)湍愠!?/p>

      短短兩句,擲地有聲,薩勒吃了“定心丸”。

      “若不是李老師,我就不能留在北交大繼續(xù)學習了。生活上照顧我,學業(yè)上鼓勵我,這幾年來,李老師對我的幫助與關心無以言表!彼_勒提及此事仍感動萬分。

      “學生就是我的孩子,愛他們是我的天職!”作為導師,在教學和科研上,李德才的要求十分嚴苛,但在生活中,他卻像一位慈父,無私真誠,盡心盡力為每一位學生解決最實際的困難。

      程艷紅是一名剛從其他實驗室轉過來的碩士研究生,面對陌生環(huán)境,實驗室里小到器材設備的擺放,大到實驗進程的安排,都不熟悉。學業(yè)能不能跟上?老師會不會重視?她的內心充滿緊張和不安。

      然而,李德才的關懷打消了程艷紅的一切顧慮——課上提問,課下“開小灶”補習,還叮囑師兄師姐平時對她多多照顧。

      一點一滴,程艷紅全部銘記在心,如今,她已在這個“大家庭”里開心地學習和生活。

      談起李德才,他的學生似乎有講不完的故事和感動。

      “百折不撓,與人為善,說到做到!2010級博士生謝君說,“李老師對這三句話拳拳服膺,并希望我們也能做到。實驗室不需要打卡簽到,但每次都是滿勤。如今,看到李老師已是二級教授,卻還堅持步行去北師大聽課,風雨無阻,從不間斷。作為學生,我們若還想著偷懶,豈不汗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不管學生的歲數(shù)多大,在接觸新事物時,他都會像一個孩子。如果師者不認真,學生便難以分清好壞對錯。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為學生們樹立榜樣,這比多少句空話、套話都要有意義!

      李德才每年都會給機電學院國際班講授全英文教學的“機械設計”課程!爸v好全英文專業(yè)課在教材的選取上很關鍵,盲目照搬國外教學體系是不切實際的。很多國外教材使用的單位符號以及教學重點都和國內有所不同,這就要求老師要結合國內教學體系特點和國外教學經驗對雙語課程進行重新設定!

      在李德才的課堂上,學生不僅學到了地道的英語表達,也提升了對專業(yè)領域問題的分析能力。

      而編撰一本適用于我國高校教學的《機械設計》英文教材,一直是李德才多年的心愿。經過三年多的編撰整理,這本集合了他十多年一線教學經驗和科研成果的《機械設計》英文教材即將出版發(fā)行。

      李德才認為,要做一名好老師,一定要在因材施教上下功夫,不僅了解自己,更要了解學生。

      從1992年至今,李德才指導過10名博士生,其中有學物理的,有學數(shù)學的,還有學工程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yè),他會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

      首先,為他們補習專業(yè)知識,學機械出身的補流體力學、電磁學等,學數(shù)學、物理出身的補機械學;其次,選題方面尤其重要,既要有創(chuàng)新,又要保證能在3年之內做出來,李德才為每位學生“量身定制”了不同類型的課題,鼓勵他們在邊緣交叉學科中謀求發(fā)展,充分調動大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出色人才。

      “做好一個大學教授是不容易的,雖然每年講的是同一門課,但是年年調整基本理論的應用范圍,使一門基礎課跟上時代的步伐;年年閱讀大量的國際期刊,消化吸收進教材中去,才算盡到了教授的講課職責。這才是作為一個教授一輩子講課的指導原則!

      李德才非常喜歡教育家錢偉長的這段論述,他在教學過程中也是這樣做的。

      在講完《機械設計》每一章后,李德才不僅會寫明這一年所涉及領域里需要讀什么樣的書,還會告訴學生該方向目前最新的發(fā)展趨勢和研究熱點,以及在此研究領域哪本論著或文章是最好的,力求使上課內容跟上科技發(fā)展的步伐,與時俱進。

      為此,李德才付出了大量精力和心血,而實踐證明,這些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自學興趣,擴大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也得到了學生和同行的贊賞與歡迎。

      有一年教師節(jié),李德才收到一位學生的祝福短信:“您認真做事的態(tài)度讓我一輩子受益!边@條短信讓他十分感慨。

      北京交通大學校長寧濱這樣評價李德才——

      “李教授常說,我做某件事的時候,總是覺得這就是我可以做一輩子的事,只有做完做好這一件,我才會去做下一件。他的執(zhí)著看起來有些迂腐,有些落后,但正是他無視困難,拒絕外界誘惑和不必要的消耗,把欲望和算計拋在腦后,才能保持頭腦的清醒和活躍,才有靜得下來,愿意付出十年成一事的努力和耐心,才能享受夢想成真的大快樂。”

    TAGS: 教授 碩士生導師 北京交通大學
    名人推薦
    • 周采茨
      周采茨Vivian Chow,影視劇監(jiān)制,京劇藝術大師周信芳小女兒,1946年生于上海,上海市三女中畢業(yè)。先后留學美國和英國。
    • 巴赫貝爾
      巴赫貝爾(1653-1706),德國管風琴家、作曲家。生于德國的紐倫堡,早年隨施韋默爾學習音樂,1678年至愛爾福特擔任管風琴師,在這里教授了J.C.巴赫,J.S.巴赫的兄長,并..
    • 王力扶
      王力扶是一名中國編劇,其相關作品為《戎冠秀》、《馬背上的法庭》、《天地告白》等。
    • 邁克爾·史密斯
      邁克爾·史密斯(Michael Joseph Smith,1938年8月13日-),出生于美國肯塔基州,畢業(yè)于茱莉亞音樂學院,瑞典爵士樂和古典音樂作曲家、鋼琴家。邁克爾·史密斯將與前妻...
    • 單不庵
      單不庵(1877~1930),又作不廠,名丕,字詒孫,號伯寬、角優(yōu),以字行,曾用名恭修、常惺,祖籍蕭山城廂鎮(zhèn),生于海寧硤石。父單沅華、伯父單棣華均以治宋學聞名。不庵少...
    • 克萊爾·雷德菲爾德
      克萊爾·雷德菲爾德(Claire Redfield),是CAPCOM開發(fā)的生化危機系列中的一個虛構角色,出現(xiàn)于《生化危機2》、《生化危機:圣女密碼》、《生化危機:暗黑編年史》以及C..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