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廣東南拳之大俠李胡子從四川云游到廣東在肇慶鼎湖山慶云寺掛單,把俠家拳傳給僧人王隱林(又名王飛龍),王隱林到廣州后還俗,在黃沙兼善街開設(shè)武館授徒,把十二支橋,小羅漢,虎鶴相斗,大羅漢,俠家刀、槍棍等拳械套路傳給王漢榮、王倫(王敬初)、蔡懿恭、王林開、潘鑒等徒弟,廣州洪家拳鄧龍對俠家拳表示欣賞,便讓兒子鄧錦濤拜王倫為師,鄧錦濤傳給他的兒子鄧鎮(zhèn)江。 與黃澄可、蘇黑虎、黃麒英、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蘇燦、梁坤共稱“廣東十虎”。
王隱林在廣州傳授了七個高徒,其中王倫一脈傳給鄧錦濤,王林開一脈傳給吳肇鐘,吳肇鐘發(fā)揮了俠拳的鶴形特點,分支白鶴派,蔡懿恭一脈向海外發(fā)展,稱龍長老是喇嘛,故又分支為喇嘛派。
王倫一脈再有傳人有鄧龍、鄧錦濤,后傳鄧鎮(zhèn)江、周沛宏、鄧滿、王紹儀、潘富、祖小旺、梁毅剛等。俠拳剛烈威猛,長橋大馬,大開大合;剛?cè)嵯酀L短結(jié)合,有“棉里針”之稱。
主要成就
開創(chuàng)中國拳術(shù)中的南拳之一,也叫俠拳。相傳是俠客李胡子從四川 峨嵋山傳至廣東的,過去也叫白鶴拳,在廣州、香港、澳門一帶有不少人練習。
俠拳特點
俠家拳的特點是動作樸素,發(fā)拳快猛,進退靈活,剛勁有力。其手法動作較多,幅度大,擅發(fā)長勁,多用撲翼手、鶴頂手、長橋大馬,直臂揮舞動作較多,基本手法有鞭槌、虎爪和獨腳穿橋等;静椒ㄓ腥邱R、擺步和鏟馬等。初級拳是小羅漢,中級拳是虎鶴雙斗,高級拳是大羅漢。
拳套器械
拳套有四套:十二支橋,小羅漢,大羅漢、虎鶴相斗。
器械有單刀,左把槍,九點十二槍響棍等。
廣東十虎
人物組成
無影腳黃麒英、鐵橋三梁坤、九龍拳 黃橙可、醉拳蘇乞兒、軟綿掌 周泰
鷹爪王蘇黑虎、七星拳黎仁超、鶴陽拳譚濟筠、鐵指 陳鐵志、俠家拳王隱林
時代背景
廣東十虎是近代中國歷史的產(chǎn)物, 由于清代末年內(nèi)憂外患社會動蕩不堪,清政府根本無力保護良民, 廣東省地處南方治安更為惡劣,民間為了保護自己紛紛習武,各村鎮(zhèn)行會爭相聘請武術(shù)高強的武師任教,一來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二來亦可使子弟強身健體,故一時之間練武之風異常熾熱,特別是廣州有許多武館相繼設(shè)立而且公開招攬學生。 正所謂同行如敵國,各武師為了爭奪市場利益,彼此間踢館和接受別人公開挑戰(zhàn)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 一場比武決戰(zhàn)后,勝者有更多學生慕名而至,敗者漏夜回鄉(xiāng)關(guān)門大吉,可想而知在殘酷的競爭下,沒有真材實料是不可能在廣州吃武師這行飯的,更無用說要在廣東打出名堂了,然而,這種環(huán)境卻促進了近代南派拳術(shù)的發(fā)展, 許多還流傳的南拳均始創(chuàng)于這個時代背景。
名字由來
清末年間,廣東省有十位武功極高,受人尊敬的武林怪杰稱為“廣東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