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黃晦聞(1873~1935),字玉昆,號純熙,別號甘竹灘洗石人。廣東順德人。因鄉(xiāng)試時抑于主筆,遂廢舉業(yè)。曾在上海主筆《國粹學(xué)報》,編輯《政議通報》等;1917年后執(zhí)教于北京大學(xué)、清華大學(xué)等,一度出任廣東省教育廳廳長,越歲辭去,授書終生。詩集有《蒹葭樓詩》行世。
作品評價
黃節(jié)(晦聞后改名為節(jié))的詩,在當(dāng)時評價是相當(dāng)高的。如梁鼎芬稱“三百年來,無此作手”(余紹宋《寒柯堂詩》小注);陳三立稱其“格澹而奇,趣新而妙,造意著語,冥辟群界,自成孤詣!保ā遁筝鐦窃娦颉罚。
當(dāng)然,也有貶損的,如陳衍雖承認(rèn)他“筆必拗折,語必凄婉”(《石遺室詩話》),同時卻又譏笑他“才薄如紙”(見錢鍾書編《石語》);汪國垣《光宣詩壇點將錄》記載王伯沆對晦聞詩的評價“誦之初覺凄婉,再看,皆不落邊際語”也是很不恭維的。
作品賞析
白菊花
重語當(dāng)年事已難,相逢籬落嘆無端。
欲持舊句題新意,終惜殘英減夕餐。
霜晚尚容秋后見,歲暄寧抵客中寒。
惘然為汝低回久,斜日枝頭細(xì)細(xì)看。
賞析:寫得如此凄婉,如此旖旎!敖K惜殘英減夕餐”用的是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意,而芳潔凄婉倍現(xiàn)。最是我喜歡的,則是末二句“惘然為汝低回久,斜日枝頭細(xì)細(xì)看”,對花“忘形到爾汝”的詩人,徘徊吟詠于斜陽花下的風(fēng)流,境如再現(xiàn)。
歲暮示秋枚
來日云何亦大難,文章爾我各心酸。
強年豈分心先死,倦客相依歲又寒。
試挈壺觴飲江水,不辭風(fēng)露入脾肝。
何如且復(fù)看花去,簔笠人歸雪未殘。
賞析:這首詩作于作者與鄧實(即詩題中的“秋枚”,南社詩人)、章炳麟等人編輯《國粹學(xué)報》的時候。詩人對祖國、對自身的前途感到迷惘,一種深深的失落感從詩中折現(xiàn)出來。一個人能夠?qū)ε笥颜f出“倦客相依歲又寒”這樣的話,則那位朋友,一定是他死生相知的朋友;詩人自己,性情必也極率真的罷。
南歸至滬寄京邸舊游
繞道江皋計早紆,經(jīng)行淞曲又旬余。
無多懷抱將銷歇,已換寒溫問起居。
聽曲再來當(dāng)暮雨,題詩還寄及春初。
遲歸別有沉綿意,難為臨風(fēng)一一書。
賞析:這首被視為代表作而廣為傳頌,真是溫柔敦厚到了極點;蘼勗姌O少直抒友情,而善于用“拗折”之筆來折現(xiàn)。如本事所說的“已換寒溫問起居”,多么平淡,讓人無聲地感動;又如《答秋湄書意》詩中的“端知人事如流水,竟為書來一動心”,只是平淡的文字,卻寫出如許深情。
春日圓坐成吟
獨來亭榭晚蒼蒼,漸見游人歸徑忙。
林鳥靜能窺客坐,野花長欲過春桑。
天使物態(tài)真何極,世事身衷繅言敗。
閑里一詩收拾盡,自澆茶碗更平章。
晦聞早歲曾作《黃史》一書,又編輯《國粹學(xué)報》提倡種族革命。寫作該詩時,正深深苦悶于國事難料,家事難知。據(jù)鄭逸梅《南社叢談》載,晦聞平生最怕有家書至,友生問之,答曰:“恐索家用!边@每使我想起陳師道、黃景仁;蘼動杏衷娫疲骸俺畎牙掀藓渥x,破家誰為誦貧冤!保ā堕]門》)可見窮困潦倒到了何種程度。
詩人對滾滾塵世間的喧嘩,表現(xiàn)出一種超然的冷漠。張爾田極其推重晦聞詩,將他與顧亭林、屈翁山并舉,謂“得君爾三”;蘼勗婏L(fēng)格多端,洵無愧于此語。當(dāng)然,以上所舉都是從我個人喜愛的角度來擇取的,遠(yuǎn)非晦聞全貌;蘼劇对缐灐罚骸按鬂h天聲垂斷絕,萬方兵氣此潛藏。雙墳晚蟀鳴烏石,一市秋茶說岳王”又是何等雄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