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殷亦晴北京出生,巴黎成長,澳大利亞留學,倫敦游學,并畢業(yè)于法國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校服裝設計專業(yè)。
個人履歷
殷亦晴為華裔,4歲時便隨父親來到法國,?復雜的身世對她現(xiàn)在的設計思維有著很深的影響。她前往澳大利亞留學,在學校時,殷亦晴就已開始擔任業(yè)余模特。
殷亦晴曾就讀于倫敦設計學院,巴黎Arts?Decoratifs和Chambre?Syndicale這三所服裝設計院校。
殷亦晴在Hyeres?2010的比賽中雖名落孫山,媒體的焦點卻未從她的身上移走,之后參加Andam?2011的比賽再次脫穎而出獲得6萬歐元的獎金及施華洛世奇贊助的水晶飾品用于她本季的作品發(fā)布時裝秀。
得到這些獎項后,她并沒有停步。在時裝買手朋友的鼓勵下,殷亦晴參加了迪拜時裝貿易展,她的設計才華被人們認可,成功地簽下了大量訂單。這一系列的經驗,最終匯成了現(xiàn)在的她。
法國時裝寫手們又如此評價殷亦晴“把設計和現(xiàn)代藝術的意識形態(tài)結合在了一起。”
在2012春夏高級定制時裝周首次發(fā)布了她的個人高級定制系列。
成就與榮譽
2009年巴黎市創(chuàng)意大獎(Grand?Price?of?Creation),也入選過法國耶爾國際時裝節(jié)。
2011年6?月,國立時裝藝術協(xié)會的新秀大獎。
2011年11?月,第一次亮相巴黎時裝周的舞臺,舉辦個人時裝秀。
2012年,法國高級定制時裝公會的新成員。法國高級定制時裝公會邀請其擔任明年高定時裝周的特邀嘉賓。
個人作品
在?2012春夏高級定制時裝周首次發(fā)布了她的個人高級定制系列。她擅長通過各種褶皺手法營造層次感,呈現(xiàn)出服飾的多樣性。
從整個秀場系列來看,褶皺是這一季時裝的最大看點,殷亦晴最擅長的是通過這些褶皺手法營造出時裝的層次感,呈現(xiàn)出服飾的多樣性,時而變得妖媚性感,時而變得高貴而華麗,同時又可以是復雜得像雕塑一樣精致。
時尚觸碰
殷亦晴第一次有關時尚的記憶是六年前,當時在巴黎一家博物館看Yohji?Yamamoto展覽的時候,展出的是經典的懷舊系列,衣服非常優(yōu)雅簡約。那時殷亦晴對時尚的理解還很膚淺,Yohji?Yamamoto讓服裝回歸到其最基本的功能。在Yohji?Yamamoto看來,服裝是身份的一種象征,殷亦晴覺得這很有趣。
展覽后,殷亦晴先進了設計學院,當時她有幾個想法,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一名雕刻家,產品設計師或是工業(yè)設計師。殷亦晴嘗試接觸各個領域,學了圖像設計,攝影和室內設計。接觸面料后,殷亦晴覺得時裝設計是一種折中的方式。殷亦晴開始以雕刻的手法接近時尚,將面料與身體結合在一起。盡管殷亦晴最終選擇了時裝設計,但殷亦晴對時尚潮流并不感冒,殷亦晴想遠離潮流。在殷亦晴眼里,時裝是塑形的媒介。
Yohji?Yamamoto所做的一切,過去以及設計作品都給了殷亦晴很大的靈感。除此,殷亦晴,還欣賞Alber?Elbaz、Hussein?Chalayan、Haider?Ackermann,還有Rick?Ow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