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徐璞生 ,名琢,字璞生,室名琢齋,自號京口散人,晚號琢翁, 1921年生于江蘇鎮(zhèn)江,長年寄居滬上。
幼年家貧,然寄情書印,雖簞食瓢飲,不改其樂,隱隱已有淵雅之氣。1936年于鎮(zhèn)江中學求學,其時已經(jīng)開始習刻, “初從浙派入手。繼學吳讓之,能得其容及婉暢之致”(《中國篆刻大辭典》)。雖少年幼齡,已有印名于當?shù),唯早期印作稀見耳?/p>
早年除浙派及吳讓之外,還曾私淑上虞徐三庚,印章可見浙派及吳讓之、徐三庚之余韻。
徐璞生1939年來滬,就學于大經(jīng)中學高中部,校長嚴獨鶴,是民國時期滬上著名的作家、報人。先生在大經(jīng)中學得滬上文壇名宿朱大可先生、陸澹安先生教授國文,學問見識大有進益,而且終其一生與兩位先生私誼甚篤。朱大可先生1970年時有《徐璞生囑題琢齋印存》一詩:“徐君少年抱大志,要勒燕山銘漢功。余技為我琢私印,氣勢磅礴神沖融。吾聞無厚入有間,猶是人巧非天工。必也有厚入無間,大力斯與五丁同。君其早已參此訣,奏刀砉騞生長風。敢向楊雄轉(zhuǎn)一語,壯夫不悔能雕蟲。”而大經(jīng)中學則毫無疑問成為璞生先生走上滬上印壇的開始。
璞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曾師從滬上陳蓮濤先生習畫,見璞生印大加贊賞,并推薦于錢瘦鐵,璞生由此得以師從瘦鐵先生,受鐵老傾囊相授,師生篆刻面目頓時為之一變,所作印章多雍容華貴,典雅明麗,至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已躋身海上印壇名家之列。當時滬上書畫名家之用印多有請先生奏刀者,如劉海粟、謝之光、朱屺瞻、陸儼少、關良、程十發(fā)、張大壯、林散之、胡問遂、趙冷月、申石伽、黃幻吾、唐云、任政、金元章、王哲言等等,不可屈數(shù)。另外,先生與同行亦交善并頻繁往來談藝論道,如來楚生、陳巨來、錢君陶先生等等。交游之廣,于此可見一斑,而眾多書畫藝術名家能不約而同的請璞生先生奏刀,更多的是對璞生先生印藝和人品的認可。
璞生先生才情過人,學養(yǎng)深厚,早年自習篆刻,出秦入漢及明清流派,至師從錢瘦鐵先生后,深得鐵老精髓,不數(shù)年即有大成,至晚期印作“奇肆雄偉” (《中國篆刻大辭典》)。先生歿于1979年,未及耳順,實為英年早逝。若天公作美,先生能增壽數(shù)年或數(shù)十年,則先生印藝或?qū)e開生面,以先生晚期之作推之,此當非虛語。
先生生前輯有《琢齋印存》十卷 ,歿后尚存一冊未裝訂,為其弟子陳寅生手訂,故存世《琢齋印存》共計一十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