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史
馬震武字乾佑,號宙丞。寧夏西吉縣沙溝人。為哲赫忍耶第七輩勒什德馬元章4子,早年被送至北京,供職袁世凱總統(tǒng)府,實(shí)為人質(zhì)。1920年12月西海固大地震,馬元章遇難歸真后返鄉(xiāng),繼任第8輩穆勒什德。先后任甘肅省政府委員、國民政府委員、國民大會代表,在政治上有一定影響。1936年紅軍西征經(jīng)過其住地西吉灘時率教眾前往歡迎,贊賞中國共產(chǎn)黨的民族平等政策。
建國后,歷任甘肅省政府委員、西北行政委員會委員、西北民族事務(wù)委員會委員、西海固回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主席、西海固自治州州長、中國伊斯蘭教協(xié)會副主任、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籌委會委員。1958年9月被錯劃為極右分子,撤銷一切職務(wù),1961年1月29日含冤歸真。1984年予以平反。
馬震武無常后,其拱北原在青銅峽市鴻樂府。文化大革命期間,他的拱北被毀,連尸骨也被紅衛(wèi)兵挖出來燒了,沒燒盡的部分被教徒偷偷收去,送到塔灣即拱北所在地埋了起來。
后來宗教政策放開了,才建起了塔灣拱北,至今約有近20年了。每年的農(nóng)歷臘月十三是過年份的日子。 這座拱北修建的很別致,沒有建造成高大的建筑,而是以哲赫忍耶教派的帽子為式建造成低矮無頂?shù)牧切危椧园咨纱u,顯的很肅穆。 看守拱北的人說,他們除了每天五次禮拜外,還要為馬震武教主上兩次墳,一次是下晨禮以后,一次是下昏禮以后。因?yàn)樘焯煲蠅,所以在這里修了一座玻璃棚子。這在吳忠利通區(qū)的拱北中是絕無僅有的。
源流
馬震武之父是馬元章,哲合忍耶第七代教主,馬震武之子馬烈孫先后任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交通局副局長、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第四、五屆政協(xié)副主席,第八屆全國政協(xié)常務(wù)委員,在1993年寧夏西吉事件即教派武裝械斗中指使殺人被撤職,判處15年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