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折
夏敬生于清宣統(tǒng)元年(1909)五月二十六日,幼承庭訓,勤儉成習,師范肄業(yè)后,先后在小奕小學、縣城樹芝小學(縣城東門)任教,幫助家計。其堂兄夏長(曾任上校稽核主任)見其勤奮有為,力促其出外發(fā)展,乃于民國二十年(1931)春,赴江西投筆從戎,轉入軍界,在第十四師軍需處供職,初任司書,屢以戰(zhàn)功及優(yōu)異成績,倍受上級好評,未及五年,即次第擢升為該師第七十九團少校軍需主任。
抗戰(zhàn)時期
在抗日戰(zhàn)爭淞滬戰(zhàn)場上,夏敬所部奉命前往反攻羅店前夕,官兵們士氣激昂,紛紛表示殺敵決心,有立遺囑的,有拍照紀念的,夏敬則剪下一束頭發(fā)附信寄回老家,以明態(tài)度。有次所部前線失利,他奮不顧身,以團軍需的身份毅然率領退敗官兵百余人重上前線,結果挽回危局。又在上海撤退時,全軍儲存的金銀物質等都已運抵吳淞碼頭,可是這時正值彈如雨下,官兵們爭先恐后四散逃命,惟獨夏敬置生死于度外,堅守崗位,守衛(wèi)財物,寸步不離,演成軍中起了“夏軍需已遭難”之訛傳。
民國二十九年(1940)春,夏敬調升第十八軍駐渝辦事處、第四、第六、第九戰(zhàn)區(qū)辦事處中校處員。其時辦事處處長為同邑葉以新,為培植人才,促其投考陸軍軍需學校計政班第三期畢業(yè),回處不久,即升上校課長,至三十三年(1944)秋調為青年軍第二O三師上校軍需主任。同年10月升青年軍第九軍軍需處少將銜處長。至抗戰(zhàn)勝利青年軍改編,1946年7月奉調南京國防部監(jiān)察局第一處副處長,旋調升第五十四軍軍需處少將銜處長。
臺灣時期
1949年去臺灣后,夏敬自第五十四軍后勤少將銜高參,調金門聯(lián)勤總司令部物資處處長、福利處處長,期間,因搶救物質補給有功,蒙上級記大功頒獎章。
1959年1月,夏敬自感不堪重負,經呈準退役,在家修養(yǎng)。同年4月,轉任金門土地銀行辦事處副主任,從此卸了戎裝跨入金融界,越二年晉升為主任。他恪盡職守,潛心業(yè)務,改善經營,利潤倍增,并加強貸款服務居民,蔣經國視察金門時,給予良好評價,并與其共同敘餐,合影紀念。因夏敬對工作特別熱誠,得“中央銀行國庫局”錢局長嘉許,兼辦金門“國庫”收支,因此存款激增,業(yè)務擴展。在1963年春,辦事處改為土地銀行金門分行,仍擔任分行經理十余年,首倡辦理農民畜牧及自動貸款,繁榮當?shù)亟洕,至屆齡退休。
夏敬將軍身體魁梧,兩目炯炯發(fā)光,昂首闊步,精神抖擻,具軍人氣勢,一生待人以恕,責己貴嚴;公余以讀書習字自娛,對國學有相當造詣,著有《自珍錄》一書;尤熱心社會公益和敦睦鄉(xiāng)誼,1970年與夏長、周夢麟等共同發(fā)起組織“臺北市青田同鄉(xiāng)會”,從第一屆起歷任理事、常務理事,對同鄉(xiāng)會出力特多,捐贈亦多,實乃他人所難能及。
1978年6月25日,夏敬在臺北同鄉(xiāng)會開會時心臟病突發(fā),逝世于臺北市,終年70歲,暫厝臺北六張黎公墓。早年,夏敬在旅居臺南新營時,曾作一篇《青田竹枝詞》,描述故鄉(xiāng)的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薈萃以及自身的歸宿,其最后是“莫說青田不毛地,葉落歸根總要回故土。”2004年清明,夏敬骨灰由夏漢容等子女護送歸葬故鄉(xiāng)小奕,與愛妻合塋,以償“葉落歸根”之遺愿。
家庭情況
夏敬夫人林瓊英,治家有條不紊,待人以誠,教子有方,樂善好施,人皆德之,晚年思鄉(xiāng)心切,上世紀80年代先后三次在臺轉意大利的女兒夏漢玲、夏漢瑩陪同下回家鄉(xiāng)青田探親并定居,不幸于1989年9月5日因病經青田縣人民醫(yī)院搶救無效逝世,享年78歲,麗水地區(qū)、青田縣臺辦、臺屬聯(lián)誼會敬獻花圈,縣臺聯(lián)會派員協(xié)助其親屬料理喪事。夏敬、林瓊英夫婦育有五子三女,事業(yè)各有建樹,孫輩皆學業(yè)有成。
長子夏漢容,1935年4月5日生,臺灣中興大學農業(yè)經濟研究所碩士,歷任臺灣“經濟
部國際貿易局”科長、臺灣省煙酒公賣局采購組簡任組長、臺灣省農林廳主任秘書,“內政部總務司司長”,臺北市政府建設局局長、市政府參事,退休后被推選為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1998年7月起出任臺北青田同鄉(xiāng)會第十一、十二屆理事長,2006年7月起任臺北青田同鄉(xiāng)會名譽理事長,并擔任臺北市浙江同鄉(xiāng)會常務理事、臺北夏氏宗親會理事長、臺北市體育會橋藝委員會主委、臺灣橋(牌)藝協(xié)會常務理事。多次率團參加中國紹興公祭大禹陵典禮、中國縉云仙都海峽兩岸共祭軒轅黃帝大典、海峽兩岸橋牌邀請賽等活動,多次率團返故鄉(xiāng)青田探親祭祖、觀光和交流聯(lián)誼等活動,同鄉(xiāng)會募集資金在青田設立“家鄉(xiāng)子弟獎助學金”,每年拔付2萬元人民幣,資助當年考入大學的10名優(yōu)秀貧困生入學,后又增加獎助學金額,擴大受獎名額,至2008年已頒發(fā)11次,受益學生134余人。媳婦盛克賢,生長名門,臺灣中興大學畢業(yè),臺北市立仁愛中學教師。孫女夏安平,1966年3月生,臺灣大學獸醫(yī)系畢業(yè),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遺傳學博士,愛荷華州立大學農藝系遺傳實驗室主任孫女婿周勝瓊,廣東人,愛荷華州立大學企研所碩士,外商公司服務;長孫夏安宇,1967年生,臺灣清華大學畢業(yè),美國南加州立大學電機研究所碩士,臺北泰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次孫夏安宙,明新工專畢業(yè),臺北瑞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案副理、環(huán)工技師、經理。
次子夏漢明,1937年8月生,北京體育學院(今北京體育大學)田徑專業(yè)本科畢業(yè)。歷任北京體育學院田徑教師、體育教育系副教授、系副主任、科研處副處長、地擲球協(xié)會、健美操協(xié)會副主席、北京體育大學僑聯(lián)副主席。并擔任田徑、鐵人三項國家級裁判、北京市龍舟協(xié)會副主席、北京民族體育協(xié)會常務理事、中國鐵人三項協(xié)會理事、中國長城協(xié)會體育委員會委員等,先后擔任亞洲運動會、第十屆亞洲鐵人三項賽、4屆全國運動會、2屆全國民族運動會、3屆全國農民運動會、3屆大學生運動會、6屆北京國際馬拉松賽、首屆全國希望工程小學運動會等的裁判員、副裁判長、總裁判長。多次被評為先進、優(yōu)秀國家級裁判,2009年10月獲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希望工程20年杰出建設者”獎。1985年至1997年,當選為北京市海淀區(qū)第九、十、十一屆人大代表。退休后任北京青田籍工作者聯(lián)誼會副會長、北京培黎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北京建設大學體育學院教授、副院長,北京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科帶頭人,著述頗豐。北京體育大學專家教學督導員,被青田縣人民政府聘為顧問。媳婦劉楠,北京人,北京體育大學醫(yī)院會計師。
三子夏漢如、四子夏漢琦、五子夏漢炎,分別旅居意大利經商和在青田教書。
長女夏漢佩,中學教師,適青田縣巨浦吳特民,青田縣鶴城中學一級教師、訓育處主任。
次女夏漢玲,臺北市開平高中畢業(yè),適意大利華僑孫伯昌。
三女夏漢瑩,又名夏小玲,臺灣逢甲學院(今逢甲大學)畢業(yè),臺北縣立三重國民中學教師,后移民意大利,現(xiàn)任歐洲僑務委員暨意大利臺商會會長、婦女會總干事,適謝伯康,旅居意大利經商。長外孫謝之強,藝名馬可,美國加州舊金山《星島電臺》節(jié)目主持人;次外孫謝之偉,意大利公司派駐上海工廠總經理;外孫女謝嘉宜(Silvia Hsieh),1980年10月生于臺北市,于3歲時隨家人移民至意大利,意大利米蘭博科尼大學畢業(yè),2001年開始在意大利電視節(jié)目中擔任主持人,為《意大利國家電視臺》及《英國BBC電視臺》“TOP OF THE POPS”(熱門音樂)節(jié)目的知名主持人,外孫女婿狄亞曼提,足球運動員(前鋒),曾以600萬英鎊轉會費加盟英格蘭超級聯(lián)賽的西漢姆聯(lián)隊,后來凱旋歸國加入意甲的布雷西亞隊,再轉至波隆納隊,2012年歐洲杯被征召成為意大利著名“藍衫軍”的國腳,是年6月25日意大利隊以二比O擊敗愛爾蘭隊,晉級歐洲國家杯八強,靠的就是狄亞曼提的角球助攻(攻擊中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