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鏡頭一
“吃飯,吃完這一口!崩先艘贿吥钸吨,一邊用顫抖的手,舀起一勺稀 飯,在碗里有節(jié)奏地掂兩下再喂給病床上的兒子,然后見機將撕碎的包子塞到兒子嘴里。每天一日兩餐,許張氏都要在兒子的病榻邊重復(fù)這樣的“工作”,看著兒子吃完飯,老人笑得臉上的褶子都擠在了一起,露出僅有的兩顆牙。
許張氏的家,在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qū)的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穿過一片低矮平房的小巷,盡頭一個青磚小院,三間磚瓦房,就是她和兩個兒子的居所。許張氏和小兒子許全意住在其中一間,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內(nèi)擺設(shè)簡陋,兩張床、煤爐、飯桌、幾個小板凳便是全部的家當(dāng)。家里堆得最多的是廢舊的布片,這是周邊鄰居送給老人的,每天老人都要艱難地縫補尿片,給兒子備用。
1970年,17歲的許全意突然患上精神分裂癥。但不幸不止于此,1990年丈夫病逝,1992年許全意下肢癱瘓,隨后又喪失了基本的語言能力,照顧兒子的重任全部落在了許張氏身上。
老人如今已是白發(fā)蒼蒼,腰背累得深深地彎了下去?捎浾呖吹剑〈采系脑S全意雖然瘦弱,但身上干干凈凈,雙眼有神,雖然不能言語,但會用眼神與母親交流,完全沒有久病之人的那種木訥。
除了偶爾在門口曬曬太陽,許張氏幾乎將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兒子身上:洗澡、做飯、喂飯、換洗尿布……老人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兒子有沒有大小便,如果有就要立即清洗,然后再幫他洗身子,結(jié)束后才能開始做飯。夏天兒子出汗多,一天要給他擦好幾次身子。老人說,到晚上先幫兒子洗澡,再看著他睡覺,他睡著后,她才能上床睡覺。她還要經(jīng)常給兒子增減衣服,就連頭發(fā)、胡子都是她為兒子剪的。
曾經(jīng)有人提議出資幫助許奶奶的兒子住進福利院,減輕老人的負擔(dān),讓她安享晚年,但被她一口回絕了!拔一钜惶,就帶著他一天!崩先搜凵窀裢鈭砸。
鏡頭二
家里只要一有訪客,老人總是起身迎接。離開時老人佝僂著身子,拄著木棍一定要送到門口,嘴里不斷地念叨著:“感謝政府,感謝你們。”“你們送來這么多東西我們都承情不過了,我們拿什么來報答你們?我們不能再要錢了!
最早拍攝許奶奶的亳州晚報記者張延林沒有想到,自己當(dāng)初上傳的圖片會連接起這么多愛心,而更讓他感動的是老人對于自己原則的堅守——“很多好心人送來錢,老人一概不要!”上海的一家企業(yè)老總在微博上看到許張氏的故事后,派安徽分公司的工作人員送來10萬元愛心捐款,但老人一口回絕了。
老人不愿意要錢,一些熱心人就希望其他子女暫時代為保管,但老人還是反對:“誰敢拿人家的錢,就別認我這個娘!”
前去看望老人的愛心人士絡(luò)繹不絕。女兒許長榮說,對于每一個前來看望的 人,母親都熱情接待,與人拉家常,還會送人出門,天天如此,身體消耗極大。老人也坦言:“請大家不用再來了,我們現(xiàn)在過得很好了。”
當(dāng)?shù)孛裾块T為老人和她的兒子分別辦理了每月29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城鎮(zhèn)居民醫(yī)療保險,還為許全意辦了每月50元的殘疾人補助。這讓許奶奶每當(dāng)和人聊天時,總要念叨上幾句“感謝黨、感謝政府”的話。在許張氏眼里,她不過是盡了一個做母親的本分。老人質(zhì)樸的話讓很多人動容:“是自己的兒不是?是當(dāng)然要自己照顧。街道上問我還想提啥條件,我和他都不給政府出力,我們啥條件都不提。”
延伸閱讀
她始終放不下,走后誰來照顧苦命的娃網(wǎng)民張燕是亳州人,2011年8月16日晚看到網(wǎng)上轉(zhuǎn)發(fā)的圖片后,8月17日 一大早設(shè)法找到許張氏家去看望老人!拔覀儙讉網(wǎng)友想在經(jīng)濟上給老奶奶一定的幫助,但是我們到了這之后,她怎么說都不愿意要錢!睆堁嗾f,“老奶奶是我看過的最質(zhì)樸的人,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這么單純善良的人實在少見,我們覺得心靈受到了一次震撼和凈化!
記者采訪當(dāng)?shù)孛裾块T和許張氏家所在街道了解到,當(dāng)?shù)赜嘘P(guān)部門為老人和她的兒子分別辦理了每月200多元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城鎮(zhèn)居民醫(yī)療保險,也為許全意辦了每月50元的殘疾人補助。這在旁人眼里微不足道的款項卻讓淳樸的許張氏很知足。每逢有人去看她,思維清晰的她總是拉著訪客的手說:“感謝共產(chǎn)黨,感謝政府!弊屄犝邿o不動容。
許張氏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是一個母親應(yīng)該做的事!笆亲约旱耐蕻(dāng)然要自己照顧。街道上問我缺啥有啥想要的,但是我和他都不給政府出力,政府給我們吃的,我就承情不過了,咋能再提要求拖政府后腿呢?”許張氏質(zhì)樸的話語讓在場的人眼睛都濕潤了。
有網(wǎng)民呼吁當(dāng)?shù)卣畬⒏啐g媽媽和癱瘓兒子妥善安置到附近養(yǎng)老機構(gòu)。譙城區(qū)民政局副局長王治富告訴記者,雖然由于許張氏除了許全意外還有六個子女,并不符合進福利院的條件,“但是,考慮到他們家庭確實困難,我們已經(jīng)準備特事特辦幫助他們申請進福利院。但我們詢問老人的意愿時,她不愿意去福利院謝絕了我們的好意!
許張氏的家所 在的譙城區(qū)西關(guān)社區(qū)居委會副主任貝秀民告訴記者,老人主要是認為福利院的護理人員雖然也不錯,但自己在家里親自照顧兒子應(yīng)該更好,“她不愿意許全意受任何委屈!
許長榮告訴記者,最讓一家人難過的是,哥哥生病四十多年都不知道病因!罢乙患裔t(yī)院能夠免費給我這個一病不起的哥哥看看病,讓他哪怕有一點兒自理能力,恐怕是我母親最大的心愿,畢竟她已經(jīng)這么大歲數(shù)了。”
許張氏聽到這話,好像想起了什么,眼眶紅了起來。
社會評價
人民日報不滅春暉2011年8月26日,《人民日報》第6版發(fā)表方瑩馨撰寫的快評:母愛是一 道不滅的春暉。
許張氏,一位連名字都沒有的老人,數(shù)十年用自己的堅持和無私書寫了“母愛”的名字?稍谒磥恚皇亲隽艘粋母親應(yīng)該做的。
千百年來,母親對子女的愛從未改變,但是孝敬父母的意識卻日漸淡薄。在事業(yè)得意、愛情豐收、家庭幸福時,也許你會因為種種原因忽略了那個含辛茹苦幾十年、依然牽掛著你的老母親。然而,母親就在那里,你得意時她默默為你高興,你失意時她挺起肩膀讓你依靠、為你分擔(dān)。
縈繞耳畔
網(wǎng)民們紛紛向已被譽為“最堅強母親”的許張氏致敬,表示自己深受感動,想要幫助老人,并祝福老人健康長壽,同時希望有關(guān)部門能夠盡最大努力幫助這位老人,讓她安享晚年。
江蘇網(wǎng)民“小迷糊”說:老媽媽彎曲的脊梁為兒子頂起來了一片天。
浙江網(wǎng)民“淹不死的鯉魚”說:這樣的母親!心酸啊…怎樣才能幫到她?
北京網(wǎng)民“翠綠的冰棍兒”說:當(dāng)愛成了習(xí)慣,沒有為什么,內(nèi)心指使。
安徽網(wǎng)民“當(dāng)代包公”說:給你生命的是母親,對你最關(guān)心的是母親,你遠行時最放不下你的人是母親,你生病時在安慰你給你喂藥的還是母親。
有位網(wǎng)民在微博上說:“我給這張照片起個名字:母愛。它告訴我們,母愛真的是無私的,沒有緣由的。它的純潔和平淡有時讓我們無語凝噎!
2012年,許張氏被安徽電視臺評為感動安徽十大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