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承興到東寶畫苑考察揮毫潑墨[1]聶承興先生1946年出生于荊州的一個書香世家。少年時聶先生就開始博覽中外文學名著、藝術(shù)典籍,深深地浸潤其中,年久濡染,為日后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chǔ)。1968年,22歲的聶承興被下放到公安農(nóng)村,并先后做過農(nóng)民、榨油匠、窯匠、教書員、礦工等。生活雖然困苦,但熱愛繪畫、雕塑的他,在工作之余仍然會堅持創(chuàng)作。上個世紀70年代,聶承興為了向著名雕塑大師潘鶴學藝,毅然決定南下,他選擇的方式卻是步行,他一路賣藝求生,經(jīng)過將近兩年的時間,步行到了廣州,拜見如今享有盛名的雕塑家潘鶴,當時大師正被批斗中,因為兩人有相似的經(jīng)歷,對聶一見如故,并欣然許列門墻。 一年半之后,聶先生徒步從湖南流浪到廣東,找到了在廣州美院任教的潘鶴先生,開始正統(tǒng)的學習雕塑。
聶承興雕塑作品(6張)就這樣,聶先生開始把全部的心血傾注到雕塑當中。后來回沙市做了一段時間的雕塑。2005年,聶先生決定前往北京。
與所有的北漂族一樣,聶先生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然而一直堅持夢想。2007年,聶先生成立了北京中山雕塑院,中山雕塑院已成為雕塑家青睞的靈靜處所,一批著名雕塑家、畫家學者都在該院設(shè)有工作室。傳媒大學美術(shù)傳播研究所還在這里設(shè)立了雕塑研究中心。[2-4]
成就及榮譽
獲獎證書(3張)中國雕塑學會會員、城市公共藝術(shù)專家、全國城市雕塑創(chuàng)作設(shè)計資格證”持有者、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理事,北京中山盛世雕塑院院長[2-3]榮獲2010年首屆(銅陵)中國國際銅雕藝術(shù)展作品《夢幻曲》獲得"優(yōu)秀獎",2011年第23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首屆中國和平主題雕塑設(shè)計大賽”“優(yōu)秀獎”,2011年“漫畫民生”民生主體雕塑大賽入選作品等。[5]
代表作品
《孫中山全身像》(3張)其主要代表作品如下
作品名稱 | 時間 | 放置地點 | 尺寸 | 材質(zhì) | 備注 |
《葉挺將軍》 | 1978年 | 恩施市,葉挺將軍囚居舊址紀念館 | 高200厘米 | 混凝土澆筑 | |
《朱德元帥》 | 2004年 | 武漢市東湖風景區(qū) | 高500厘米 | 青銅 | |
《梅癡》 | 2005年 | 武漢中國梅花研究中心 | 高200厘米 | 青銅 | 中科院院士陳俊愉 |
《中國記協(xié)新聞大廳》 | 2007年 | 中國記協(xié)新聞大廳 | 1200×,2000厘米 | 復(fù)合材料 | 外墻浮雕 |
《史沫特萊》 | 2010年 | 北京魯迅博物館 | 高190厘米 | 青銅 | |
《夢幻曲》 | 2010年 | 中國(銅陵)國際銅雕藝術(shù)園 | 高280厘米 | 青銅 | 以中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先生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人體雕塑 |
《流動的旋律》 | 2010年 | 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學院主樓大廳 | 600×,200厘米 | 鍛銅 | 浮雕 |
[6]
作品相關(guān)信息
雕塑《夢幻曲》作者及原型1941生的盛中國,被稱為“杰出的音樂表演大師”、“最迷人的小提琴家”,代表作品有《梁!返。小提琴大師梅紐因來華訪問時曾與盛中國合作演出,并稱贊他是“我在中國演奏巴赫雙提琴協(xié)奏曲的最好合作者”。作為中國交響樂團國家級小提琴獨奏家,盛中國是最早在國際上為中國爭得榮譽的小提琴家之一。[7]雕塑作品《夢幻曲》矗立在國際銅雕藝術(shù)園一角,高2.1米,材質(zhì)為鑄銅。作品以浪漫主義手法刻畫出音樂家沉醉于音樂中的狀態(tài)。與其對應(yīng)的是天津景育民的作品《和弦》,運用寫實的手法描寫兩位樂者于城間演奏和諧之音的美妙場景。[7]
聶承興到東寶考察揮毫潑墨打造傳世精品 提升城市品位聶承興“民族復(fù)興之路”組雕展示歷史足跡畫家作品展示聶承興系列雕塑展現(xiàn)民族復(fù)興之路銅陵越來越有魅力-小提琴藝術(shù)家盛中國談銅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