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若簡介
李依若(1911~1959)世界名曲《康定情歌》的詞作者,中國校園歌曲的奠基人。巴山名歌之鄉(xiāng)——宣漢縣馬渡鄉(xiāng),與民族英雄李長祥同根上海松江李樾將軍。是省財政廳廳長石體元的義子。1929年在成都中法大學就讀時,與來自康定的同學李英自由戀愛,受邀到康定探親。在康定的吉祥三寶“彩云、太陽、月亮”和愛情的鼓舞下,白馬王子情到深處,心靈的激情爆發(fā)出驚人的智慧和力量,采用巴山名歌的典型風格“溜溜調(diào)”,創(chuàng)作出了《康定情歌》的原生態(tài)《跑馬歌》,在康定和成都的高校傳唱。后被到康定采風的音樂家江定仙等整理改編為《康定情歌》,由管喻宜萱唱響世界。李依敬才華橫溢,他先后整理創(chuàng)作巴山名歌上百首,尤以《蘇二姐》和《跟著大陽一路來》著名于世。
主要成就創(chuàng)造了中國人乃至華人都所知道的 康定情歌,康定情歌也是中國十大民歌,并且在天載人計劃中,該歌曲也被帶到了外太空。
遺憾的是在極左思潮的壓抑下,這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得不流著眼淚一邊唱,一邊將這些民歌的手稿全部焚燒了。
創(chuàng)作《康定情歌》的故事
1996年夏天,《甘孜報》懸賞萬元尋找《康定情歌》作者的消息,在全國數(shù)十家報紙爭相轉載。其中自貢熊仲文、四川輕化工學院副教授宋方信等都認為《情歌》作者是宣漢人李天祿(李依若),后經(jīng)《四川日報》副刊“天府周末”的四位記者深入實地尋訪,探得了不少鮮為人知的新證。
原來李依若在成都讀大學時(大約在1930年前),與一個同姓李的同學戀愛。姓李的同學的康定人。李依若與女友結伴到康定跑馬山玩耍時,根據(jù)湘西“溜溜調(diào)”編了一首《跑馬歌》,唱給“李家溜溜的大姐”聽,以示求愛(即后來的《康定情歌》) 。由于家人和謝謝族人的反對,婚事未能成功,家里不給他錢讀書,后來還全靠他的義父石體元(時任四川省財政廳廳長)和李的姑娘相助,才完成了大學學業(yè)。
李依若的同齡好友和他的遺孀趙氏老人都多次聽他唱過這首《跑馬歌》,因此,他們都堅信《康定情歌》有原作者就是李依若。
如今,《康定情歌》唱遍大江南北,唱響了全世界,而且還是我國第一首飛向太空的歌曲,被人們美譽為宇宙情歌(世界十首名曲之一)。在康定跑馬溜溜的山上,于2001年8月18日專門為這首歌而舉辦一個藝術節(jié)-中國西部康定歌節(jié),讓《康定情歌》的故鄉(xiāng)大大風光了一次!犊刀ㄇ楦琛纷鳛榭刀ǹh的“名片”,讓康定走出了大山,走出了盆地,走出了國門。為此,這首歌的原作者李依若先生可以含笑九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