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
一九八二年由寶雞市話劇團調(diào)入陜西人民藝術(shù)劇院,歷任陜西省人民藝術(shù)劇院演員、辦公室副主任、電視部主任。
個人作品
從事話劇表演藝術(shù)數(shù)十年來,先后在話劇《風華正茂》、《萬水千山》、《曙光》、《西安事變》、《假如我是真的》、《血總是熱的》、《哥仨和媳婦們》、《少帥傳奇》、《火熱的心》、《看山狗的傳說》、《郭秀明頌》等二十余臺話劇中扮演不同類型的角色。一九八六年開始從事影視表演,先后在七部影片,二十多部電視劇中飾演了不同類型的角色并擔任副導(dǎo)演、制片主任。
獲得獎項
其中主演的電影《淮海戰(zhàn)役》、《長征》,電視劇《大進攻序曲》、《長征》、《延安頌》、《天下糧倉》《大國醫(yī)》等影視劇曾獲華表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金雞獎”、“百花獎”、“飛天獎”等多個國家級獎項,個人榮獲總政治部頒發(fā)的全軍藝術(shù)貢獻表演獎。
學習自有活水來
眾所周知,對演員來說,那些與自己同時代境況又相似的人物要好演些,也容易演好,而特殊歷史時期的產(chǎn)物——身份特殊、內(nèi)心復(fù)雜、情感多變、多重人格的角色實在是非常難演。文化素養(yǎng)欠缺的演員大多有自知之明,紛紛成為知難而退者。但是一小部分演員依然知難而進,積極學習,苦苦求索,為觀眾奉獻栩栩如生的銀幕形象,繩中便是這樣的優(yōu)秀演員。難怪中央電視臺、廣西電影制片廠、八一電影制片廠等攝制單位紛紛來函高度評價繩中的敬業(yè)精神及高超演技。比如中央電視臺是這樣評價的:“繩中同志在電視連續(xù)劇《長征》中飾演主要角色張國燾,他以自己深厚的藝術(shù)功底,真實準確生動地塑造了張國燾這一人物形象,達到了形神兼?zhèn)涞乃囆g(shù)水準。深受中央臺領(lǐng)導(dǎo)、導(dǎo)演和廣大觀眾的好評。”
機會從來都青睞有準備的人,確切地說應(yīng)該是有長期準備的人,繩中傳神飾演的張國燾這個角色就正好印證了這點。演張國燾之前,繩中從來都沒覺得自己像張國燾,也沒有人認為他像,為演張國燾做準備根本無從談起。1996年他正在拍八一電影制片廠的《血戰(zhàn)萬原》時,突然接到廣西電影制片廠一副導(dǎo)演的電話,讓他來北京試妝,請他演張國燾,他愣了,后輾轉(zhuǎn)聯(lián)系到著名化妝師顏碧君老師及翟俊杰導(dǎo)演,終于得到證實。原來在1994年底至1995年4月拍攝《鐵血昆侖關(guān)》時,繩中和顏老師有過很好的合作,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規(guī)格極高的《大決戰(zhàn)》頒獎宴會上,翟俊杰導(dǎo)演向繩中微笑著走來,并幽默地說:“邱司令官,咱們碰個杯,希望下次能合作!庇蓄伬蠋熀偷詫(dǎo)的信任和舉薦,繩中便是飾演張國燾的鐵定人選。于是繩中參加了電影《長征》的拍攝,也開始了演張國燾的歷程。
繩中很清楚,僅靠自己的表演天賦及表演功底要演好張國燾這個異常特殊的人物是遠遠不夠的,還需下大功夫從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張國燾的人生軌跡開始,逐步把握其各時期的真實心態(tài)及表現(xiàn)出來的特征。為此繩中專門閱讀了魏巍的長篇小說《地球的紅飄帶》,于吉楠編著的《張國燾其人》,劉統(tǒng)的《北上黨中央與張國燾斗爭紀實》等大量史料及傳記資料。從中探尋張國燾的性格特征,外部表現(xiàn)和思想情感。
學知識并用心體會主要還是腦力勞動,但為了演張國燾,繩中也沒少進行體力勞動。他不會騎馬,而張國燾可是個馳騁疆場的指揮者豈能不是好騎手。繩中從頭學起,拜師學藝,熟悉馬性,給馬梳洗,精心飼養(yǎng),和馬交朋友。盡管如此,一個多月的練馬中還是吃了不少苦,流過不少汗水,甚至也流過血。走路一腐一拐,導(dǎo)演看到了他身上的傷,直夸其下了苦功。其中一場戲是張國燾騎馬翻溝越沙灘,趟過河沖過毛澤東等政治委員面前,濺了毛澤東一身泥。實拍時由于經(jīng)過800米疾奔,當接近委員們時,他用眼睛余光看見攝影機離扮演政治局委員們的演員只有十米左右距離,心中有點慌,迅速將馬勒住,就地打了圈兒,沒能沖過政治委員們。翟導(dǎo)說:“為了表現(xiàn)張國燾的狂傲,繩中,你的馬一定要沖過以毛澤東為首的政治局委員!敝嘏臅r快到政治委員面前,他右手緊勒馬韁,抬起左腳一馬靴猛磕白馬,馬沖過毛澤東等政治局委員,在攝影機前打了個圈,站住。人狂馬歡,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張國煮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導(dǎo)演要的就是這種逼真的效果,當然這是以上乘的馬技、很強的距離感和過硬的心理素質(zhì)為前提的。地處青藏高原,本就很缺氧,完成這個高難度鏡頭的拍攝,嚴重缺氧使他喘不過氣來,工作人員急忙為他拿來兩個氧氣袋,過了10多分鐘才恢復(fù)正常,堅持拍完后面的戲。
評價
可以說繩中為演張國燾是下了大功夫的,甚至付出了血的代價,在其后電視劇《長征》尤其是《延安頌》中把張國燾演繹得真實、可信、生動鮮活。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演藝界同樣遵循著這樣的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