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1992年,陳為軍從四川大學新聞系畢業(yè)后在武漢電視臺工作。1994年,開始從事紀錄片創(chuàng)作。1999年,與斯泰西·佩拉塔、弗朗索瓦·維特斯特等聯(lián)合執(zhí)導個人首部紀錄片《獨立鏡頭》。2004年,執(zhí)導艾滋病題材紀錄片《好死不如賴活著》,該片獲得英國國家最佳紀錄片獎、美國廣播電視文化成就獎皮博迪獎。
2007年,執(zhí)導紀錄片《請為我投票》,該片講述了中國小學生班級選舉的故事,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單元,獲得亞什蘭獨立電影節(jié)最佳紀錄片獎。2008年,執(zhí)導紀錄片《世界最大的中國餐館》,該片是一部關(guān)于湖南“西湖樓”飯店(座位5000,員工1000)的記錄片。2011年,執(zhí)導紀錄片《Law of the Dragon》。
2012年,應日本NHK之邀前往日本東京拍攝紀錄片《日出日落》,該片講述了住在澀谷的年輕人群體和居住巢鴉的老年人夫婦的生活;同年,與多位導演聯(lián)合執(zhí)導紀錄片《為什么貧窮?》;隨后,自編自導紀錄片《中國夢》;此外,還執(zhí)導了紀錄片《出路》,該片講述了貧困家庭讀書謀出路的故事,獲得美國廣播電視文化成就獎。
2016年12月16日,由其執(zhí)導的紀錄片《生門》上映,該片聚焦每一個家庭都會面臨的生育問題,紀錄了4位遭遇極端情況的產(chǎn)婦及其家人在醫(yī)院生產(chǎn)過程中經(jīng)歷的種種考驗。2017年,執(zhí)導由李家福、夏錦菊等聯(lián)合主演的系列紀錄片《生門》。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17年 | 《生門》 | 系列紀錄片 |
2016年 | 《生門》 | 紀錄片 |
2012年 | 《出路》 | 紀錄片 |
2012年 | 《中國夢》 | 紀錄片 |
2012年 | 《為什么貧窮?》 | 紀錄片 |
2012年 | 《日出日落》 | 紀錄片 |
2011年 | 《Law of the Dragon》 | 紀錄片 |
2008年 | 《世界最大的中國餐館》 | 紀錄片 |
2007年 | 《請為我投票》 | 紀錄片 |
2003年 | 《好死不如賴活著》 | 紀錄片 |
1999年 | 《獨立鏡頭》 | 紀錄片 |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16年 | 《生門》 | 紀錄片 |
2012年 | 《中國夢》 | 紀錄片 |
2003年 | 《好死不如賴活著》 | 紀錄片 |
攝影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07年 | 《請為我投票》 | 紀錄片 |
2003年 | 《好死不如賴活著》 | 紀錄片 |
1999年 | 《獨立鏡頭》 | 紀錄片 |
監(jiān)制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03年 | 《好死不如賴活著》 | 紀錄片 |
榮譽記錄
榮譽獎項 |
?2008 亞什蘭獨立電影節(jié)最佳紀錄片獎《請為我投票》 (獲獎) 2008 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jié)成人評委會金獎以及兒童評委會第二名《請為我投票》 (獲獎) 2007 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單元《請為我投票》 (提名) 2004 英國國家最佳紀錄片獎《好死不如賴活著》 (獲獎) 2003 美國廣播電視文化成就獎皮博迪獎《好死不如賴活著》 (獲獎) 2003 圣丹斯電影節(jié)世界紀錄片《好死不如賴活著》 (提名) 2003 阿姆斯特丹紀錄片電影節(jié)最高競賽單元《好死不如賴活著》 (提名) |
人物評價
陳為軍將敬畏生命作為創(chuàng)作理念貫穿自身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全過程。他在拍攝紀錄片時始終堅持著敬畏生命的理念,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從生命最本質(zhì)的角度出發(fā),從選題、拍攝過程以及后期的剪輯制作,都凸顯了他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生存權(quán)利的關(guān)注,表達出強烈的人文關(guān)懷和社會責任感。他在做一部片子之前,都會反復思考拍攝的意義。他所遵循的原則是使不同的人種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都可以看得懂,可理解。除了在拍攝紀錄片時所堅守的生命價值和獨立精神之外,陳為軍個人也蘊藏著作為一名新聞人強烈深厚、憂國憂民的社會責任感與人文關(guān)懷精神。在拍攝紀錄片《好死不如賴活著》的過程中,陳為軍雖然面臨無數(shù)困難和險阻,但是憑借著過人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他克服了壓力和困難,才成功地將馬深義一家的生活現(xiàn)狀呈現(xiàn)在公眾面前(華中師范大學薄云娜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