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詩人,散文家。字 子才,號 簡齋,別號 隨園老人,時稱 隨園先生,錢塘(今浙江 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曾官江寧 知縣。為“清代駢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筆又與大學(xué)士 直隸 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
生平
先世世居寧波府 慈溪縣,六世祖袁茂英,明萬歷進士,官至布政使。袁枚幼年家貧,仰賴母親針線女紅維生,發(fā)憤苦讀,十二歲(1728年)中秀才。乾隆三年(1738年)舉人,乾隆四年(1739年)中進士第二甲第五名,選翰林院 庶吉士,年方廿四。大學(xué)士 史貽直翻閱其文,辭采豐美,論調(diào)凌厲,贊為“當世之賈誼”。
翰林散館改知縣,曾令 溧水、江浦、沭陽等縣。乾隆十年(1745年)任江寧(今江蘇 南京)知縣時,推行法制,不避權(quán)貴,頗有政績。兩江總督 尹繼善稱贊他:“可謂宰相必用讀書人矣!”
三十八歲即厭惡官場生活,說“不做高官,非無福命只為懶”。休官養(yǎng)親,不復(fù)為官,于金陵小倉山筑“隨園”恬淡自居,收集書籍,創(chuàng)作詩文,悠閑度過五十年。他在給友人程晉芳的信中說:“我輩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誕,當不受文人之厄!
八年任官,頗儲俸祿,致仕后盛置田產(chǎn),蓄積銀錢數(shù)萬兩,以財自娛,但為人仗義疏財,在好友程晉芳死時,焚毀程晉芳所欠五千兩 白銀的借據(jù),不向其親人索討;晚年游歷南方諸名山,與詩友交往。生平喜稱人善、獎掖士類,提倡婦女文學(xué),廣收女弟子。
文學(xué)
袁枚以詩名聞當世,創(chuàng)作講求性情個性,提倡“性靈說”,反對清初以來擬古和形式主義的流弊,使詩壇風(fēng)氣為之一新,與蔣士銓、趙翼并稱“江右三大家”,文筆又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袁枚駢 散皆通,為清代駢文八大家之首,文章通發(fā)性情,兼取六朝駢儷,“駢 散合一”,較桐城派通達,亦提倡婦女文學(xué)。
下列其古詩《所見》。
所見
<li>牧童騎黃牛,
</li><li>
歌聲振林樾。
</li><li>
意欲捕鳴蟬,
</li><li>
忽然閉口立。
</li>
朱庭珍評述袁枚:“袁既以淫女狡童之性靈為宗,專法香山、誠齋之病,誤以鄙俚淺滑為自然,尖酸佻巧為聰明,諧謔游戲為風(fēng)趣,粗惡頹放為豪雄,輕薄卑靡為天真,淫穢浪蕩為艷情,倡魔道妖言,以潰詩教之防!
袁枚著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子不語》、《祭妹文》等。
嗜好
袁枚收錄了許多鬼故事,以簡潔明暸的筆法,寫成筆記小說《子不語》,與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齊名,兩人也曾在各自的著作中提起對方。
袁枚也是一位美食家,寫有著名的《隨園食單》,是清朝一部系統(tǒng)地論述烹飪技術(shù)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該書出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親人
袁枚之妹袁機亦甚具學(xué)識,《如皋縣志》、《杭州府志》、《清史稿·列女傳》皆有傳。袁機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卒,袁枚八年后寫有〈祭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