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弼簡介
馬良弼(名護親方良豐,1551年-1617年)號汝舟,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大臣。童名太良金。他是馬世榮(名護親方良員)之子,與灣大親馬良詮之孫。
1551年生于首里城。1579年以王舅的身份西渡明朝。1592年,其父馬世榮退隱,馬良弼以次子的身份繼承家督之位。同年就任三司官,領(lǐng)名護間切總地頭。
主要事跡
1609年,薩摩入侵琉球之際,他主張向薩摩妥協(xié),與主戰(zhàn)派同僚鄭迥意見完全相反。薩摩藩兵臨今歸仁城下時,馬良弼率一千余人前往支援北山監(jiān)守向克祉。不久今歸仁被薩軍占領(lǐng),馬良弼赴薩軍議和,遭扣留。首里城被占領(lǐng)后,尚寧王等人被虜至鹿兒島。馬良弼則被薩摩釋放,同另一主和派大臣毛繼祖(豐見城親方盛續(xù)),奉薩摩之命,一同管理首里城。1611年尚寧王歸國后,馬良弼繼續(xù)出任三司官一職。從此以后,琉球國淪為薩摩藩的傀儡政權(quán)。
生平經(jīng)歷
馬良弼(1867-1918)今定西市安定區(qū)人,字夢丞,號柳堂。清代末年保送入京朝考,錄為一等,授知縣簽分四川。成都玉昆將軍 慕其才華聘為慕府,參贊軍機。他積極參加、支持四川“保路運動”, 影響深遠。民國成立后,相約李鏡清(臨洮人)同返甘肅,共同主 籌隴事。后當選為國會參議員,并多次參加國會兩院會議,總統(tǒng)大 選期間,馬良弼投票支持孫中山南下護法,因積勞成疾,逝于北京。 馬良弼詩文、書法俱佳,尤對漢隸用功最勤,所書隸書,既有前期 碑刻古拙之姿,又具后期方正縱橫、含蓄柔美之致。著有《齊家要 范》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