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又作曇摩持。意譯法慧、法海。西域僧。善諷誦阿毗曇,復善持律。前秦建元年中抵長安,于建元十五年(379)誦出十誦比丘戒本。此戒本中,眾學法有一一○法,總計比丘大戒為二六○戒,與現(xiàn)存之戒本不同。同年,僧純、曇充等由龜茲國沙門佛圖舌彌傳來比丘尼戒本一卷、教授比丘尼二歲壇文一卷、夏坐雜十二事、雜事等,師亦譯出之。其余事跡及生卒年等不詳。(鼻奈耶序、出三藏記集卷二、歷代三寶紀卷八、開元釋教錄卷三)p6236
來自:【佛光大辭典】
又作曇摩持。意譯法慧、法海。西域僧。善諷誦阿毗曇,復善持律。前秦建元年中抵長安,于建元十五年(379)誦出十誦比丘戒本。此戒本中,眾學法有一一○法,總計比丘大戒為二六○戒,與現(xiàn)存之戒本不同。同年,僧純、曇充等由龜茲國沙門佛圖舌彌傳來比丘尼戒本一卷、教授比丘尼二歲壇文一卷、夏坐雜十二事、雜事等,師亦譯出之。其余事跡及生卒年等不詳。(鼻奈耶序、出三藏記集卷二、歷代三寶紀卷八、開元釋教錄卷三)p6236
來自:【佛光大辭典】